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缺乏有效干预措施
半数以上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影响不容忽视
建议改革目前僵化的学制,引入定期休学制度
休学不是放假,是组织学生去接触自然和社会
齐鲁晚报济南1月26日讯 “当前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普遍存在嫉妒、自卑、孤僻、焦虑等问题心理。”日前,这份由来自团省委的王磊委员提出的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提案,得到八九位来自教育界、卫生界的委员的响应,纷纷在提案上签名。该提案已被省政协列为重点提案。
在这几天的委员分组讨论中,许多来自一线的中学校长、教育部门人士,热议起中小学生心理问题。而在召开前,团省委组织的一次、与青少年面对面活动中,大家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缺乏更有效的干预措施。
据山东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热线所掌握的情况,许多家长反映孩子学习压力太大,经常失眠,有的本来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却突然厌学。有的学校想出的一些“应试高招”令学生们感到窒息,由此产生了抑郁、强迫等问题心理。
提案指出,除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外,家庭教育方式不当也是导致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原因。家长对子女过分保护或过分干涉,使子女缺乏自信、主见,自卑易怒。
提案还提到了教师心理问题的严重性,认为学生成了教师心理问题的“替罪羊”。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小题大做、反应过激,处理方法简单粗暴,语言暴力等,这些不良情绪会传递到学生身上。据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课题组统计显示: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而2.4%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如何提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建议健全中小学生的心理咨询机构、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加强培养外,委员们还提出“引入定期休学制度”。委员们说,学校学习绝不是全部,生活、自然、社会都是敞开的书,是开放的课堂。所以有必要改革目前僵化的学制,在中小学引入定期休学制度。比如休学旅行,既可让孩子开眼界,又能使他们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焦虑得以缓解,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休学不是放假,不是把学生‘放羊',而是在学校的组织下,学生暂时脱离课堂学习,到更广阔的自然和社会课堂中开阔眼界。”
联名建议:中小学引入定期休学制
2019-11-16 12:24:27
相关推荐
- 溶液 2019-10-27 13:27:06
- 点滴的同义词 2019-11-07 10:02:05
- 2013高考化学复习考点解析:氧化还原反应本质及特征 2019-10-24 12:46:01
- [独家]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中学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2019-11-10 17:43:04
- 遮挡车牌渐成犯罪掩护手段 记12分难遏违法势头? 2019-12-03 16: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