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思想品德课是干枯的说教,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只要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便可使思想品德课具备丰富的内涵。那么课堂教学资源都包括哪些呢?我认为,凡是能够对课堂教学产生积极影响的事物,如教学群体、教学技术、教学媒体等都可看做是教学资源,都可加以开发和利用,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精彩纷呈。
教学群体是永恒的课堂教学资源,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改变,新课程改革把注意力从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但也没有忽视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就个体而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是值得开发利用的重要教学资源,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应受到重视和正确引导,利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来教学,更有说服力,更能让学生信服,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教师真正把学生视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不仅视课堂中学生的正确答案、精彩见解、独特思路为课程资源,还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认识障碍等视作资源,看成一种尝试和探索的过程。用“点石成金”的慧眼发现学生错误中的闪光点,挖掘学生出现的错误在教学中的价值,因势利导,巧妙利用,经过个体的独立思考和群体间的讨论和思维碰撞,生成动态课堂,全面完成教学目标,以形成各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独特理解,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资源。比如,在讲授八年级《竞争与合作》时我创设了一个情境:班里要进行班长竞选活动,在选举前出现了“拉票”现象,作为候选人之一的周南该怎么办?大多数学生都是从正面作出大家可以接受的答案:不拉票,不参与拉票。但是有个学生就说周南也要拉票,否则别人拉票,这样的竞争是不公平、不公正的,还列举了他所在的村在村干部改选时的拉票现象。毫无疑问,这位学生的观念是错误的,受了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他在认识上出现了偏差,老师应对这种因为学生的错误认识而产生的课堂资源加以利用,合理的竞争应建立在真正的公平公正的基础之上。那么怎样的竞争才是公平公正合理的呢?这样就很自然地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活动。教师很好地利用了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错误生成了课堂资源,既消除了学生的困惑,又提高了课堂实效,还为后面的课堂教学活动打下了基础。
就教师本身而言,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可以充分利用教师的亲身经历来教学。如在教学九年级《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一课时,用学生现在的吃、穿、住、行和教师当年的吃、穿、住、行进行比较,突出今天生活的美好,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得益于今天的经济制度,你们知道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面的教学。
俗话说,政史不分家,还可以利用历史故事证明和验证一些道理,如在教学七年教材《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的“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时,老师穿越时空,运用《水浒传》中孙二娘和《三国演义》中曹氏兄弟的故事,以及同志气吞山河的《满江红》诗篇,带领学生展开联想,在知识的天空中翱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积极发言,参与课堂教学,列举了很多历史故事,情感得以升华,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既陶冶了学生情操,又使学生在快乐中增长了知识,受到了教育,愉快地渡过了四十五分钟,也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改理念。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的教育大环境下,思想品德课堂力求生活化,应选取学生生活素材作为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学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充满时代气息和生活气息的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多媒体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抵制不良诱惑》一课时,向学生发问:你的生活中存在哪些诱惑呢?学生列举了很多,然后,我用多媒体展示了一些有关学生的镜头,如吸烟、旷课、喝酒、打架、作弊等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展现时,他们睁大眼睛看着,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在教学九年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时,用多媒体展示几个民族的服装和舞蹈,说明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国家。很自然地引出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制度和三个尊重的内容。在教学“”时,播放港、澳回归仪式,帮助学生理解“”的含义及意义,然后用视频播放——配乐诗朗诵《乡愁》引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
新闻媒体也可是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新闻媒体、影视剧都可作为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具有说服力,具有代表性,令人信服,如教学八年级《财产留给谁》一课关于财产的“遗赠”时,我就运用了电视剧《马大帅》中马大帅对遗产的继承情况,使学生一下就明确了什么是遗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法律知识时,我引入了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焦点访谈”栏目和“今日说法”栏目播出的案例,以丰富思品课堂,使学生在快乐中受到教育,提升自己,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师应使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资源激活思想品德课堂,使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不再是生硬、枯燥的说教,让它变得更精彩。在使用教学资源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不能滥用,必须深入研究和实践,合理设计和开发,使之与其他手段有机结合,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