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地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探讨

2019-10-12 06:41:11

历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却让人担忧,笔者结合亲身经历,分析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与各位同仁探讨、商榷。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1.学习历史的兴趣不浓,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家长、教师都重视中考科目的学习,根本没时间学习历史,个别有兴趣的,也被师长阻止;更何况有的历史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备课时对学生的自主性活动或是缺乏设计,或是停留在一问一答浅层次的认知上,甚至只是读教材;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化,挫伤了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2.学生学习方法不科学。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历史知识的学习,只需要记忆就可,记忆得多了,历史自然就学得好。初三学生都认为:只要多花时间记忆,就可以得到高分,更不必说低年级学生了。  3.历史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世界。当今的历史教学使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和激情,所学知识与生活脱节,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感到“学习无用”,由此产生厌学情绪。长期的历史学习使学生为了应付考试,将历史学科简单地认为是记忆的学科,缺乏深入的思考,不能“温故而知新”,不能以史为鉴,不能读史明志,不能用历史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脱离现实的社会基础,历史学习成为机械的接受。当遇到社会生活问题,需要以历史学科知识分析的时候学生就不知所措。  4.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的传统历史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较为系统地获取、接受书本知识,充分体现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其弊端也相当明显,就是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表现为“以教师的教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往往容易形成“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知识传授很系统,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极易形成教师“一言堂”的局面。  5.历史教学评价方式单一化,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上。一是在确定学生历史课总评成绩时,一般只重视期末考试和升学考试成绩,对学生平时的历史学习情况缺少记录和考评,或者是有记录而与总评成绩无关;二是在考试方式上,一般只是书面考试,只有几种常见的题型,没有实践活动的考查;三是在考试内容上,多以记忆性知识为主,历史思维能力和唯物史观的考查较少。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方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如果学生认为历史考试必须“死记硬背”,形成惧怕或厌烦心理,平时就不好好学,考试时临阵磨枪。  二、改变历史教学现状的对策  1.走出教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就要努力走出教材,用各种方法使历史学科更能吸引学生。教师切莫因学生的安全而“因噎废食”,即教师不必过于受限于教材,否则,历史课将陷于沉闷。我们要做的是:以教材为导火线去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教材为说理基础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和科学观念,以实践去体验情感,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一个必要理念。有了这个理念,教师还要采取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历史学科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教师可利用历史的内容广泛性、历史观点的可辩论性强等特点,结合现实,结合农村学生的特点,以各种途径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走出传统,多反思。传统的教育理念在过去的历史中曾发挥应有的育人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理念已不合时宜,必须消除这种理念的影响。传统的历史教学更强调基础知识的落实、强调学生学习历史要“记”和“背”。对此,我们不能责怪教师。要改变这种现象,改变教师的这种观念,最有效的办法是改变现行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命题方式。现在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命题的确已经在起变化,试题对新课程标准的体现已越来越明显。这一信息教师必须有所感知。如继续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失去的不仅是考试成绩,更可能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因此,每一个教师都要以敏锐的眼光,把握机遇,改进工作,让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实施好新课程标准,同时适应考试的变化。  3.转变课堂教学观。历史课堂应当重视学生的思维,促成学生智慧的生成与发展,历史课堂应当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在一种自由、和谐的氛围中不断得到陶冶与美化。历史课堂还应当重视学生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不断成长。只有树立“生命课堂”观,才能真正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4.布置好课后作业。历史学科的作业并不算多,除了必要的识记要求之外,作业更应该体现在学生动手和动脑两个方面。有一些老师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比较随心所欲,抄抄课文随便应付,这对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作业是课堂的延伸,要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升华知识,同时也要借此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再突破、再巩固,这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好时机。历史由一个个历史事件组成,历史作业可以让学生写写对某一历史事件的认识或者由此引发的启示,不仅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更能发挥历史的作用,即“古为今用”,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经验教训的确是后人值得借鉴学习的。  5.搞好评价体制的改革。教学评价标准应由“分数”向“素质”、由“量化”向“质性”转变。教学评价不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个系统工程,课堂教学是其中的一个分支,而学生的评价在新课程教学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评价方式不改革,势必对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产生不良影响。  总之,历史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探索,改变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