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塔桥助达标

2019-12-02 08:21:40

  19世纪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认为:“一个坏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学习是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在教师引导下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积极创造条件,巧妙搭桥,帮助学生达标。

  巧设疑,搭好兴趣—思维之桥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形式,是师生感情交流的纽带,是课堂教学中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同时,也能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其思维,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好的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激活酶”,强化记忆的“催化剂”。在讲授某一内容伊始,可先用适当有趣的事物来设置疑问,以诱发学生急于解疑的思维活动,引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授线形动物门——蛔虫时,学生对蛔虫比较熟悉,可是教师提出:蛔虫体积这样大,怎么能在人体内寄生呢?人体小肠分泌的消化液为什么不能将其消化吸收呢?这些问题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抓住学生熟悉但又不完全了解的事物,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问题设计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了解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目标,从而设计出不同的提问形式。所设计的问题要严谨,有针对性、灵活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发其兴趣,启发其思维,才能真正帮他们高效达标。

  巧用直观原则,搭好感性—理性桥

  教育的直观性原则告诉我们,通过实物、模型、形象语言等手段,可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掌握理性知识创造条件。

  1.让学生亲自动手,创造课堂中的直观。例如,讲叶的形态时,可要求学生课前采集不同植物的叶片;讲花的结构时,要求学生课前采集花朵。这样做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帮助学生提高了达标效果。

  2.巧用一切有实效的教具,助达目标。在引导学生达标的教学中,除了要充分利用挂图、模型等特定的教具外,还要善于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发现和利用身边的教具。例如,学习人体生理卫生知识时,可利用学生自身这一特殊教具,指导他们观看(如看做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情况)、抚摸(摸心跳、脉搏)、做动作(如做膝跳反射)等来增加感性经验,并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提高理性认识。

  学生的认识从总体上讲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因此,在教学中灵活巧妙地运用直观教具,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的印象,减少学生掌握抽象概念的困难,搭好感性到理性这座桥,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顺利达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的发展。

  巧用板画教学,搭好理解—巩固之桥

  初中生物教材最显著的特点是插图多,图中蕴含的生物体结构的基础知识多,而基础知识又是理解生物体功能的前提。板画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板画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有助于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可有效地提高课堂达标效率。如在讲授组织液、淋巴的形成过程时,教师采用边讲边画的方法,用不同的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先画出血管、淋巴管和组织液;然后按照组织液和淋巴形成的顺序讲解。边讲边总结组织液、血液、淋巴液三者的成分差别。通过这样的讲课,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认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的一般规律,确定恰当的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学生顺利达标是大有好处的。

  来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