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北大清华四川招生组在微博爆发火药味极重的“舌战”,斥责对方在招生中出现造谣、欺骗、金钱收买等行为。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为何互相撕破脸皮?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不难看出,两校“抢人”完全有其必然性而“抢人”的背后,还隐藏着深深的危机。
港校“偷袭”成为导火线
北大清华爆发“抢人大战”,最初的导火线源自港校的刺激。
2005年,毕业于人大附中的北京理科状元陈秀野,选择了香港科技大学生化专业,放弃了此前报考的清华大学生物专业。这是近年来“弃清华选港校”的第一人。让人想不到的是,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两校多年来“暗暗较劲”却相对平衡的招生状况被打破。
因对本港优秀生源吸引力不强,香港高校甫入内地时就坚定地抱有“抢”的态度。为了吸引内地优秀高考生报考,港校甚至开出了高达六七十万港元的巨额奖学金。面
对香港本身的吸引力以及高额的奖学金,内地高考生第一次发现,自己并不是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才华和分数也能让自己把“选择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从
2005年开始连续几年,“港校狂揽数十状元”、“状元弃北大清华选港校”的标题成为媒体招生季的头条。内地高校多年来形成的“高高在上”的录取模式,在 港校的冲击下开始垮塌。
为了应对港校带来的压力,作为内地最知名的高校,北大清华也开始在招生时出现变化。起先两年,两校均悄悄地在奖学金、专业等方面向考生伸出橄榄枝。之后,“状元奖学金”等一系列“优惠”走向台前,且年年走高。
经过近10年的争夺,北大清华与港校逐渐“打成平手”。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科技和教育的飞速发展,北大清华等大陆高校的国际化
程度与港台高校差距越来越小。而且,北大清华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威望,也是中国社会各界最为认可的顶尖大学;与港校相比,选择在北 大清华就读,将来的职业发展前景更好。
从2013年起,当初最热衷港校的广东状元也开始抛弃港校,纷纷选择“回归”内地名校。2013年10月,辽宁省文科状元刘丁宁,放弃72万元全额奖学金,从香港大学退学,回乡复读报考北大,更是让哗然。2014年,港校在广东地区甚至没有录到一个状元。
有机构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的9年里,包括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在内的港校用于争夺状元等优质生源的奖学金总额达到 5000万元,但9年来只录取了71名省级状元,不足一成。虽然台湾和澳门等地区高校也开出高额奖学金,但迄今为止,尚未赢得任何大陆高考状元的青睐,没 有实现招收大陆高考状元的零突破。
“刘丁宁”等省级状元们的回归预示着港校热开始大幅度降温,也间接标志着港澳台高校抢夺大陆高分尖子生的“金元政策”走向失败。对于北大清华而言,在与港校进行“抢人”大战后,经验开始慢慢丰富了起来。
真正的“狼来啦”
没有一点点防备,在北大清华疲于应对港校竞争之际,“真正的狼”却已悄悄到来。
港校之所以要到内地抢优秀生源,最大的原因就是,本港优秀生的目标校是美国、英国等地的世界一流大学。而这些大学,最近几年也加入到了对中国内地优质生源的 争夺当中。人们突然发现,忽然有一天,哈佛耶鲁已不再是传说中的词汇。对于中国高校而言,优质生源的流失已成既成事实。
形势有多严峻,从高考报名人数的下降可见一斑。去年,按照教育专家的统计,全国弃考族达100万人,弃考的人数中,约两成选择出国留学。今年这一数据有增无减。
从出国留学只是落榜生才做的事,到世界名校开始成为选择之一,留给人们反应的时间并没有几年。在北大清华还为抢了几个状元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当“裸分状元 和加分状元到底谁才是状元”的争论还在继续的时候,蓦然回首,“尖子生”们已经用脚投票,抛弃了北大清华,早早地盯上了世界一流大学。
几年前在一次教育活动中,北京一位著名中学的校长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中国的高等教育如果不改革,再过几年,我们学校的好学生将不会再上北大清华。”
一语成谶,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今年,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国际部应届毕业生共169人,其中163人赴美,6人赴其他国家。据学校升学指导中心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5月20日,已有161人被美国前50名大学录取,占比99%。其中25名学生被美国前10名大学录取,包括普林斯顿大学1人、耶鲁大学2人、哥伦比亚大学4人、杜克大 学5人、布朗大学4人、康奈尔大学7人。
今年,北京四中国际班毕业生共153人,其中10%去了美国排名前10的大学,25%去了美国排名前20的大学,85%去了美国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的学
校包括哈佛、布朗大学、康奈尔大学、达特茅斯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名校。除了国际班之外,普通班也有十几名同学选择了出国。与去年相 比,四中今年出国留学的人数增加了近一倍。
北京十一学校国际部今年共有190多人出国,在申请美国大学的学生中,70%以上进入美国排名前50(含综合性大学和文理学院)的大学;在申请英国、加拿大 的大学的学生中,100%进入排名前20的大学。还有学生被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德国雅各布大学、耶鲁新加坡国立学院以及录取率极低的密涅瓦大学 (Minerva)录取。
如果说这些北京著名公立校的国际班还不能绝对说明问题,那么可以再看一下来自机构的数据。今年,通过新东方前途出国拿到美国本科排名前100学校通知书的共1967人,其中,哈佛1人、耶鲁2人、哥伦比亚1人、宾夕法尼亚3人、布朗5人、康奈尔6人……
这还仅仅是一家留学机构的数据。
某北京顶尖中学的老师告诉记者,在他们的学生眼中,北大清华都是“备胎”,真正优秀的学生瞄准的都是世界级的名校。“北大清华在全世界排多少名?”这位老师
坦言,北大清华的争抢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优秀生源流失后,这两所国内顶尖大学面临着巨大的生源压力。但是,继续为了抢夺高分考生闹得面红耳赤,只能更加加 剧优质生源的流失。“一所大学如果没有情怀,没有底线,如何能赢得学生的尊重?”这位老师说。
砸出分数线保住自己地位
如果说国外高校的抢夺让北大清华只是有些着急的话,那“内因”则直接关系到这两所学校的“地位”。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从内部原因分析,北大清华如此争抢,原因无外乎要保住自己在国内的地位。该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从学校到老师到学生,其实目前都处于一种 “被绑架”的状态,即谁也不愿意承认自己比对方逊色。如何保证自己在抢人大战中取胜呢?“一是状元数量,二是分数线高低。”该业内人士解释称,在“被绑架”的环境下,招到的状元数量和分数线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成了衡量输赢的重要指标。虽然状元不一定是最好的学生,但状元是社会的焦点。“某某状元选择了 北大”,这样的新闻标题就是的导向,输了状元,输了分数线,这场战役也就输了一般。
另 外有知情人士透露,唯状元和唯分数线的逻辑,使得北大清华两校在录取中经常出现一些怪现象,比如一些分数排名相对靠后的学生,竟然被录取到了北大元培学院、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清华经管学院等高分专业。这并不是因为这名学生有多优秀,而是因为他正好处于某一个分数段最低的位置。如果他报考了并被录取,他的分数就成了所谓的“录取分数线”,而如果这名同学被对方录取,自己的分数线将面临失守。因此,为了保住分数线,两校就不惜抛出各种橄榄枝,其中就包括拿出 最好的专业。
两校的战火硝烟还远不止于此,甚至还延伸到了中学。记者从某中学了解到,虽然今年两校自主招生取消了校长实名推荐制,也不再进行名额分配,但其实“换汤不换药”,北大的“博雅计划”和清华的“领军计划”依然会对不同的中学有所侧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生在报考志愿时还会受到中学方面的压力,中学也会担心因 为考生的志愿选择导致学校来年的优惠名额减少。也就是说,状元们或者高分考生填志愿绝对不能“跟随自己的内心”,而是承载了太多太多。
今年北大“博雅计划”面试中,一名考生家长就告诉记者,孩子只报考了北大“博雅计划”,问及为何没有报清华增加录取几率,考生家长便面露难色,称是“校长让报的”、“学校只有这一个名额”。
对于许多中学老师而言,北大清华的“骂战”根本就是笑谈。一位老师表示,北大清华之争早就存在,只是之前没有被如此“放大”而已,在微博这样的公开平台对骂,不禁风度荡然无存,也让更多的考生和家长看到了北大清华的“low”。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有不同看法。在他看来,北大清华抢夺状元其实也是公众过分关注的结果。“事实上,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抢”,因为在做招生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对目标考生进行摸底儿。比如清华在某个省份招50人,如果招生人员能把前100名甚至前150名的志愿意向都有所掌握,那对于150名以后的考生肯定是福利,因为他就能比较从容地填报志愿了。”该业内人士表示,招生组老师主动联系接触的学生,肯定是根据自己学校的录取情况有希望能上的,所以其实还是一个服务考生的过程,“北大清华的招生工作都是独立进行,而招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类似的,所以时间点上碰到一起也非常正常。但更多时候被不明情况 者通过微博截图一传播,味道就变了。”
专家说法 “暗战”十年前就有 如今愈演愈烈
谈及北大清华的微博“骂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的第一反应就是:讨论来讨论去还是“一地鸡毛”、“来年还是一样”。 熊丙奇表示,北大清华等大学在招生时不择手段、互相指责的现象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十年前这样的招生现象已经存在,如今更是不断升级。两个学校各地招生 组在出成绩那一刻,就争先按照分数高低对考生进行逐一登记、拜访,以往的这种现象,多为明争暗斗,不在台面上进行。
归根结底,熊丙奇认为,导致这一切畸形现象发生的原因就是中国现行的高考制度。中国现在的高考制度完和国外不同,是“分数”在选拔学生,而不是“高校”在选拔学生,大学没有招生自主权,没有多元评价体系。
“唯分数论”的政绩观 是抢状元主因
在这样的高考制度下,整个社会关注的是分数,大学也建立了“唯分数论”的招生政绩观,将招到高分考生尤其是状元作为招生一线人员的政绩,甚至作为大学的政绩。此外,在许多大学的排行榜中,录取分数线和录取的状元人数已经作为评价高校的其中一个要素,在一些教育评估体系中,录取分数线也是评价指标。在这样的整体背景之下,北大清华追逐状元,追求录取分数线保持第一也是必然选择。同时,学校的评价体系、校招选拔的权力都由政府掌握,并且政府用行政指标对大学的政绩进行考核,大学在一定程度上没有自主权,不能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在行政力量的管理下,大学都追求表面的政绩,关注状元报考率,录取分数线,而不是 真正关注育人选才。此外,我们整个社会对大学的评价也是功利的。我们评价大学的优劣很大程度上也是看它的录取分数线。媒体、一些专业机构的‘状元排行 榜’、‘录取分数线排行榜’也时时刻刻在推动关注分数。可以说,我们整个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制造了这一畸形的现象。”
北大清华抢生源实属“无奈之举”
熊丙奇说,一所大学当年的录取分数线要按照招生计划数和考生的报考情况来确定。比如,北大的招生人员要确定前几十名考生中有多少报考了北大,以此来确定分数线是多少。但如果其中有一些考生被其他学校挖走,那么北大要达到招生计划数,录取分数线可能就要降低,因此学校要确保考生的报考志愿,防止其他学校对已填 报自己学校的考生进行“策反”。
熊丙奇认为,北大清华不择手段抢生源的现象暴露出中国教育体系的功利与高考制度、招生制度的不完善,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大学没有开放的胸怀,政府办学行政化以及社会和评价大学的功利化倾向是北大清华抢生源现象的根本原因。
“都认为高考需要改革,但到了改革的时候又都退缩,认为高考制度是最公平的,都出来捍卫高考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北大清华抢夺生源的不堪也是无奈之举。”熊丙奇说,“唯分数论”导致现在的高招非常畸形,追求高分说高校抢夺生源过分看重分数和状元,高校通过自主招生招了分数较低的学生,又会有说“他分数那么 低怎么进的北大清华”,指责他们暗箱操作,这种自相矛盾就是现状。如果制度不改,讨论这些都是空谈,没有意义,这种畸形现象还会愈演愈烈。
预录取重金许诺涉违规 应完善高考制度
“中国大学招生没有制度的改革,现在还是学生填报志愿然后投档,学校按照投档线的分数逐个录取,现有的高考制度和招生制度没有给学校和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
在美国,学生可以申请若干大学,可以接收若干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大学。实际上,美国的一些大学并不是按照分数来评价学生,而是有自己 的标准,根据学校的定位自由选择学生。中国正是因为没有完善的高考制度、招生制度才有了抢生源的现象。”
熊丙奇还坦言,如果北大清华在招生中存在重金许诺、超越政策等行为,还涉嫌违规。 熊丙奇指出,为了遏制这种现象,今年年初的时候就已经颁布了26条招生禁令,其中一条就是高校在招生过程中,不得承诺预录取,或者跟新生承诺高额奖金的方式,来吸引学生。
担忧:优秀生源不止大学在流失
今年北大清华的抢人大战从“暗战”升级为白热化,不过是面临优秀生源流失的应激现象。对于其他高校而言,甚至都没有机会“参与”这样的竞争。北大清华作为中国的标杆类学校,如果他们都无法招到最优秀的生源,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显然值得更多人关心。
然而,“狼”的胃口显然不仅仅与此。
最近几年,出国留学机构大热,留学低龄化趋势加剧,越来越低家长选择在中学,甚至小学、幼儿园,就让孩子到国外接受教育。之前最不愁生源的中学,也开始面临生源的流失。
以北京一家著名中学为例,2011年,该校初中毕业生中,仅十几人选择放弃中考赴美国读高中。据其中一位学生透露,这些出国读高中的同学学习成绩都很不错,
都是所谓的“好学生”,有的甚至是“尖子生”,可以冲击一下中考状元。然而,他们都放弃了中考。一年之后,还是这所学校,初中毕业到美国读高中的学生,扩大到了40多人。
这仅仅是一所中学的情况。
在近两年的各种留学展上,推着婴儿车来咨询的家长已经不是一个两个。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不再就读传统公立教育,已经成为一些家长的选择。
这恐怕才是最令人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