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先学后教” 打造高效课堂

2019-10-10 13:57:25

宁波市鄞州区龙观中心学校 卢兴治
  
  一、问题的提出。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
  
  课堂是学生求知成长的地方,课堂是学生个体生命得以张扬的场所,课堂应该是“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那么,我们不禁要问:
  
  课堂教学,究竟该教什么?怎样教?是先教还是先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在哪里?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教师先讲授知识,然后学生学,学后,就是练习巩固。这样的教学模式其实是学生处于被动学习,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在教师身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肯定,还是属于教师讲、学生学的模式,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显然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效率,其关键之处在于转变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行之有效的教学的改革,在今天众多的课堂教学中,其中有一条铁的定律,那就是“先学后教”。
  
  二、关于“先学后教”。
  
  什么是“先学后教”?“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在教师未开讲、未引导、为明确相关内容之前,学生就主动地进行相关问题的自我实践、自我探究、自我学习,通过学生个人的力量独立地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获得知识。“后教”就是在学生“先学”的基础上,就自己在学习中相关的问题与老师探讨解决,教师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共同探讨,帮助学生解决,从而获得知识。
  
  “先学”中的“先”字,其含义应该是更多的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希望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要先入为主,主动探究。以自主学习、生生合作等方式,为“课堂教学”建构一个前置性平台。
  
  “后教”中的“后”字则更是对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权威的弱化,它更多的是强调教师要转变角色,走下讲台,以服务者、促进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来,打破以往老师教学生学,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僵死的教学模式。
  
  “先学后教”理念的提出,是认同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能力,相信学生能学好,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先学后教”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只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
  
  “先学后教”的实质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就像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土地的使用权还给农民一样,这是学习方式重建和课堂教学重建的“支点”。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师教到那里,学生跟到那里,课堂以教师的教授为主,有的采取满堂灌,这样势必压迫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压抑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的思想得不到解放,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也累,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个性得不到张扬,能力得不到培养,苦了教师,累了学生,两败俱伤。
  
  三、学生如何“先学”。
  
  “先学”,是学生按照自学指导,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学生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试验、发现难点做记号、模仿例题做习题等等。文科一般是读书,要带着问题读,边读书边思考,语言类学科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读一遍就能感觉出句子有没有语病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理科一般是看书,边读书边思考,既要记住公式、定理,看懂例题,还要能做与例题类似的题,理科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不同,学法也会有差异。学法不同是因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各有不同。自学也是一种竞赛,学生的读书、看书就是在做赛前准备,也是考前准备,自然会紧张、高效。这样训练,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教会了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了自学能力。
  
  “先学后教”的关键在于“学”,因此,怎么“学”成为教师必须面对而且急需解决的问题。“先学”也并不是简单的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自学,这里需要防止一种“放羊”式的“学”,课堂成为漫无目标的散养式的教学,根据江苏洋思中学的多年实践,他们认为“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包括五个环节:一、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自学要求;二、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进行自学,教师巡视发现学生自学中的问题;三、学生汇报自学结果;四、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五、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当堂批改作业。
  
  另外像杜郎口模式,即“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卢仲蘅老师指导的“自学辅导教学”;黎世法老师倡导的“异步教学”等等教学模式,都为“先学后教”的教学作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先学”其实就是让学生自己会学,当然学习是需要目标的,没有目标的学,学生会不着边际,不知该学什么,到头来,叫学生汇报的时候,会不知所云。因此,“先学”,首先要给学生确定“学”的目标,包括“学”的内容,重点、难点。还有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学”,根据不同的知识,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就语文阅读来说,扫清文字障碍,了解作者信息、作品时代背景,文章疑难之处,写作方法、人物形象的把握等等,带着有目标的“学”。学生才会“学”得认真,“学”得深入。
  
  针对今天我区实施高效课堂来说,要实现“先学”,就是要预先编制一份有利于学生“先学”的“导学案”,“导学案”的作用是对课文知识的“导”与“学”。因此,编制一份高质量的“导学案”就显得非常重要,“导学案”的作用关键在于先“导”,其次才是“学”。因此,我们在编制设计“导学案”时,首先要明确的是学习目标。目标的设定,要让学生明白,本节课或本章要学会什么?知道什么?掌握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目标的设定还要注意具有可操作性,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目标设定显得模糊不清,或者是不可操作,学生容易犯困。目标的设定上,还要注意落实课程目标的三维要求,即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具体落实。目标的制定的行为主体应该陈述的学生的行为,而不是教师的行为。
  
  有了具体的目标后,还要有一定的学法指导,因为是先学,所以我们有必要告诉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就语文学科来说,比如要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文章的优美的句子,你就要告诉学生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怎样的表达才符合。又比如,学习文言文时,要求学生能联系以前已经学过的知识解释文章中的字词,做到温故而知新。举个例子来说,在上《木兰诗》时,有这样一个句子:“赏赐百千强”,教学生理解“强”的意思,不仅仅让学生理解“强”是有余的意思,而且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可以出示一个已经学过的句子“项为之强”,分析这个“强”的意思,学生通过这样的“先学”,就掌握了“强”的两个不同的意思。这样的先学显然是有效学习。
  
  四、教师如何“后教”。
  
  “学”了以后,学生必然产生疑问,教师就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教师的“后教”是在学生“学”的基础之上的“教”,在“教”的过程中,还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与学生要进行共同的探讨研究的方式,切不可教师把学生的疑难问题解决办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相互合作探讨的基础上,共同得出结论。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自己能够学习,并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今天在高效课堂中,教师教的时间明显少了,那么如何教的少但教得又精呢?教得少而精,才能体现其高效。教什么的内容,并非是教师预先设定的,也不是你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的问题。而是根据学生在独学、对学、群学的过程中,教师发现的学生普遍有争议的问题或知识点。
  
  在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后教”,在于教师的机智和智慧。这种“后教”具有一个显著的特性:针对性。它区别于传统课堂的一个显著特征。即必须根据学生超前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那么如何做到有针对性呢?就是教师要对学生的“导学案”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在高效课堂模式中,有五步三查,这三查就是查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确定教的内容。当然,在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教学时,也不是由教师包办代替,而是要继续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高效课堂模式下,可以进行生生之间的互动质疑,师生之间的互动质疑。教师的作用还是在于点拨、启发、引导、组织。
  
  高效课堂模式中,有一个学生对学、群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特别留意学生学习中的疑难所在,及时记录学生的主要疑难,然后决定小组展示的问题。在展示这个环节中,教师一定明确一个原则,即人人都会的不展示,人人都不会的不展示。学生在展示过程,是高效课堂的精彩所在,有可能出现学生展示错误的情况,这个时候,是最好的教的时刻。教师要鼓动学生大胆质疑。
  
  “后教”这个环节,就是弄清“为什么”的教学过程,是一堂课中最能体现教师水平的环节,也是最难的环节。学生不学,教师便不教;学生自学以后,教师通过检测、更正的过程来了解学情,再根据学情来确定自己下一步教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教。这就叫“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这也是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二次备课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前备好的课,往往会因为学情发生变化而必须随之变化,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才可以节省时间,才能有效和高效。
  
  五、“先学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先学后教”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打破了以往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病,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是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机械的机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得到了解放,教师也得到了解放,真正解放了课堂,解放了教学,课堂不再是死气沉沉的,而是活跃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学生真正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一场戏的导演。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
  
  在实施“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时,要防止一些传统思想的桎梏,光学不教,学生沦为迷路的孩子,在今天大力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改革中,认为只要学生“学”了,教师就不用“教”了,一切让学生自主学习,但是学生毕竟知识经验不足,如果得不到教师的有效的指导,学生就像迷路的孩子在课堂里饶圈子,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同时还有要注意的是学后乱教,“后教”活动无实际效果,“后教”要真正抓住“先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如果,教师认为学生“学”的不够塌实,又重新进行“教”一遍,这样的“教”又回归到原来的“教”上来了,又成了教师的讲授上来了,又走上了以前的老路。“先学后教”是通过教师的有效的“后教”,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在实施“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时,教师要有效调控课堂秩序的能力,不要把课堂搞成表面热闹非凡,实质学生什么也没学的流于形式的课堂,教师要正确估计学生“学”的能力,要学会倾听,蹲下来,走进学生中间去,共同学,而不是单脚站立下的学生的独舞。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形成一种和谐的、平等的关系,积极倾听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先学后教”的课堂,就是让教师少教、精教或不教,让学生会学、愿学、乐学。即“教师教的少,学生学的多”。我们知道好成绩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陶行知先生对此有精辟的见解:“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先学后教”这种高效课堂模式,还必须落实当堂训练这个环节。当堂训练,是检验学生学的怎么样的重要手段之一。实施过程中,要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和“练”。众所周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从“不会”到“学会”最后达到“会学”。学生要具备“会学”的能力,不通过多练,是难以形成的。因此,要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练的过程,让学生“当堂训练”、“练在课堂”。洋思中学在改革的初期规定:“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低于20分钟”。训练的内容要针对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适当延伸课外。题目的设计也要由易到难渐进的阶梯式的设计。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高效课堂理论认为,“人人成功才叫成功”。当堂训练完毕后的批改要及时,教师要及时获得信息,批改可以请小组长批阅,也可以教师自己批阅。
  
  落实“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跳出传统思维,更新教学观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学生摆在第一位,真正在“学”字上下足工夫,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乐学、愿学,教学才能真正有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