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语文:探讨一个看似并不陌生的话题(4)

2019-11-18 21:02:19

1 2 下一页

  作者:谭青峰

  4、“能力语文”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提出,有众多的教育理论的养分给予了滋养。

  4-1、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思想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经济学认为,经济发展不只是经济的量的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优化、科技水平的提高,更包括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的全面进步,归根到底,是为了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其精神实质是:一方面是人的全面发展,指人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是人的全面发展特征表现为人的良好健康个性、健全人格自由的、充分的发展。

  “以人为本”,就要以能力培养为重,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当今这个竞争十分激烈的时代,一个人的实际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而语文能力在人的各项能力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要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联系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培养学生正确运用祖国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具体工作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学生离开学校和老师后能不断进取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人为本”,就要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成为有知识但又有健康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品质的人。语文教育必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思想道德品质,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

  4-2、建构主义的理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而“能力语文”提倡用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知识,自主地开展课外活动,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教学思想。建构主义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探索的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而“能力语文”则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提倡师生生生相互交流和讨论,然后再对知识进行总结。建构主义提出教学要设计真实的任务,并以真实的活动或实践整合多重的内容或技能;“能力语文”则注重突出语文实践在语文知识转化成语文能力过程的重要作用。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等等,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并提出,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而“能力语文”设计的“问题导入-自主阅读与思考-自主讨论与交流-班级总结与拓展应用”这样一个基本的教学程式,体现的就是建构主义的这一教学思想。

  4-3、现代主体教育理论。中国的教育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讨论“教育过程中师生主客体关系”开始,到90年代深入讨论“教育的主体性”和“主体性教育”,逐渐形成了主体教育的理论,并成为近20多年来中国教育理论研究的最大热点之一。主体教育理论关于把学生当作主体,培养学生的主体性的思想,已经成为指导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而“能力语文”提出把“书本语文”转变成“能力语文”,其核心理念就是把学生摆在主体位置上,这体现在学生观上就是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权利、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成为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主体;体现在师生观上就是要强调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活动要师生互动、民主和谐;体现在教学方法论上就是要启发诱导,充分激活学生主体的积极参与意识、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和实践。总之,教学活动要以学生这个主体的能力培养和发展为归宿。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