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写作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修课,但是现在,教育写作却被误解或曲解。很多教师以为教育写作就必须写成科研式的论文,故不敢高攀者有之,缺乏信心者有之,半途而废者也有之。其实,教育写作更需要率真、随性为文,不需要过多的条条框框。教育写作,有“三个轻重”:
轻担忧重行动
一些教师担忧自己缺乏一定的写作经验,又没有文采,羡慕学校一些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教师,而对自己呢,却一点也没有信心,自认为不是写作那块料。其实不然,没有哪一位教师,包括有点写作基础的教师,能随随便便就写好文章。“梅花香自苦寒来”,在教育写作过程中,必定要经历“寒彻骨”。请少点担忧,多把时间用在教育写作上。“万事开头难”,迈出第一步之后,可以边写边琢磨如何去写好教育类文章,写好教育类文章有什么方法和技巧,或者多去学习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如果我们能轻担忧而重视行动,在行动中体验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和收获,那么,我们离那些经常发表文章的教师就不远了。
轻雕琢重“原生态”
进行教育写作,其出发点是为我们的教学服务,教而后总结,总结后再服务于教,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长此下去,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还能大幅度地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啊。有的教师之所以搁笔不写,就是怕写不好,总认为教育写作等同于“一本正经”的论文。他们即使写了,也是忧心忡忡,对所写论文进行了三翻五次的“改头换面”:从网上搜索一些名师的精彩案例加上去,在教育刊物上摘录几句教育名家的名言引进去,再把文章进行“格式化”。这样一来,经过“精心”的修改,一篇“正宗”论文出炉了。殊不知,这却违背了自己最初的写作意愿。教育写作,应该轻雕琢,而重视“原生态”的写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什么好的点子或个人感悟都可以付诸笔端。重视个人的“原生态”体验,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写出来不就行了吗?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千万别把它复杂化。用自己的笔,写眼中事、心中情,别刻意去追求形式化。
轻发表重反思
记得一位刊物编辑说过,写文章最好去掉功利性,写文章不是为了发表,等到有一天,当自己写作成熟时,发表文章便成为副产品,那时想不发表都很难。教师进行教育写作,是为了提升自我,因而,我们要把写文章看成是自我修炼的机会。在写作中,我们要重视反思。教师可以利用博客,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坚持每天写教育日记或教育故事、教育反思、教学片断、教育时评等等,凡是与教育有关的都可以入文,都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心动不如行动”,教育写作需要以实际行动去代替埋怨;回归原汁原味,回归事物的本原,教育写作需要“我手写我心”,写出教育的“原生态”味道;“境高文自香”,教育写作需要心态,一种纯净、无杂念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