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于晋:眼里看书本 心中想“考情”

2019-12-06 07:00:57

离高考不足10天,经历了艰辛的备考复习后,有的考生会有些迷茫,想在文科综合中拿高分,科目的复习还需要补充一些关于时事、政策、热点、焦点的材料复习吗?  “考前10天,考生回归课本,多想想‘考情’,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昨日,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现任高三教师、教研组组长、呼和浩特市学科带头人于晋说。于晋长期担任高三教学,教学经验丰富。他认为,高考考前10天左右,考生科目的复习要把握“三项策略”。  狠抓一条主线 多想“考情”  教材中所载的基本知识始终是高考的主线。“此时的复习,最好是回归课本,再把课本中不太明白的地方细细地研读一遍。”于晋认为,在这几天的黄金复习期间,考生不适合再大量做新题,回归课本后,可以在研读中回忆三年学习的苦乐酸甜、回味学习中的得失成败。“此时静静地读书,特别有利于反思和总结,读的过程中容易实现‘顿悟’,也许三年没明白的某一个知识难点,此时一下子就想通了。”于晋提醒考生,此时切勿将过多精力投入到所谓“时事、政策、热点、焦点”等教材之外的材料上去,更不要相信所谓的“猜题卷”、“押题卷”。  回归课本,考生复习中如何把握?于晋认为,要把课本中的基本原理与自己对“考情”的预想结合起来。  他认为,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复习,大多数考生都做完了三到五年的高考原题,都经历过老师的“耳提面命”,对高考“考情”应当有自己的理解甚至是“预见”。考生在“再读”课本的过程中应当带上问题读,时不时地想一想,高考在“这里”考过哪些题型,结合今年的形势,还会怎样考。总之,要用研究的态度去读书。  多做“归纳和总结”  知识总是千头万绪的,但也总有一定之规。在一年左右的复习中,考生在老师指导下,掌握了不少体系化的知识。“这些知识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如答题模板、知识图表等。”于晋说,考生既要继续巩固这些“体系”,还要努力创新,构建出更适合自己掌握的“新体系”。比如:财政的知识体系,可以构建为通过财政收支来保障与改善民生,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科教文卫事业等。  杜绝集中涂卡“劣习”  十年寒窗苦读,还需最后临门一脚。对于考场应试方面,于晋也给出了建议。  “试题是文综试卷的一部分,文综卷的试题排列是有科学性的。”他建议考生不应当“跳答”,即打乱试题顺序,也不应“挑答”,即对试题挑拣作答。此外,在答题时首先是,做选择题时要将审题、判断、涂卡、复查,四个环节合而为一,选择题做完后基本上就是“成品”,杜绝集中涂卡等“劣习”,集中涂卡很容易出现忘记涂卡、涂错行等严重失误。  其次,要巧用草稿纸,在一张草稿纸上分出6个区域,如分别写上38题(1)、(2)、(3),39题(X)、(Y)等,在每一个区域内按“关键词”与“原理”的对应关系,分出答题层次。根据每一个设问的分值情况,对答题层次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完毕后再下笔书写,书写中尽量避免涂改,争取一次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