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学生不是配角,而是主角,教师就相当于导演,引导学生如何把主角演好。笔者认为,教学需要预设,尤其是精心预设才能让动态生成走向更精彩。
一、把角色还给学生,是动态生成的基础
把角色还给学生,教师就要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其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不等待教师授之谓也。”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人,又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课堂上他们总是带着自己的已有经验、知识、思考和兴趣来参与学习。所以,在教学中,老师就要把学生真正当做学习的主人。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肯定和赞赏。只有教师欣赏学生、信任学生,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有了每一个学生的主动参与,一个个动态生成就会不断的涌现。
二、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动态生成的起点
生成不是盲目的放任,它需要教师科学分析、灵活指导,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忽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那教学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厢情愿;离开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丰富的心理世界,都有一个七彩的经验世界。对他们来说,其经验是独特的,对同一个问题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渗透着自己的个性与风格,常常表现出不同的理解,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所以教师不能简单地按照自己或课本中的逻辑来理解学生,作出非对即错的评价,而应透视学生的理解,洞察他们的思考方式和经验背景,作出相应的教学引导,引发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三、精心预设,是动态生成的保证
没有预设就没有教学,我们反对的是以教师教为本位的过度的预设,我们需要的是以学生学为重心的精心的预设,这种预设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体现学生的学习特点,反映学生从旧知到新知、从已知到未知、从生活到科学、从经验到理论的有意义学习过程。只有在备课时精心预设,对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设计出多种应对策略,才能促进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精心预设并不是按照教案一成不变的照搬硬套,而是为了更好的促进动态生成。
我们不难发现,要使数学课堂动态生成,精心预设必不可少,如果预设空间过于狭窄,答案唯一,必然无法动态生成。反之,如果预设空间太大,答案漫无边际,生成太杂,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看来,精心预设也要建立在研究学生情况的基础之上,把好一个“度”字。
四、善待意外,是动态生成的关键
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而没有激情的行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成了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互动的活动过程,课堂中的思维则是师生相互碰撞、相互接纳、生生互相容纳的流动过程。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思维不断得到涌现,随时会发生一些教师没有预料到的事情,从而打乱教师的教学思路。因此作为教师更应做到不防意外,不回避意外,正视意外、给意外喝彩,让课堂充满活力。
五、个性感悟、共同发展,是动态生成的归宿
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尊重个体差异”。笔者认为,跳出数学学习的“整齐划一”的课堂框架,实现“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学习不同数学”的境界,这是动态生成的现实归宿。
教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兴趣特点和个性差异,并根据每个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不同,让学生施展个性,给其发展独特认识的机会,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个性智慧的肯定,对学生不同见解的尊重,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课堂是他思维的乐园,学习数学是他想做、乐做的事。
综上所述,动态生成的课堂需要耐心和智慧。课堂之所以是充满生命活力的,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课堂教学的价值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不可预设、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所以教师要把握好课堂动态生成的起点和归宿。尽管如此,我仍觉得,一方面,课堂中应把角色还给学生,教师当好“引路人”的角色。另一方面,课前预设依然很重要。最后教师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去引导学生,使他们在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形成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