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设计好物理复习教学

2019-11-16 16:05:38

1 2 3 4 下一页

  物理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在特定的教育环境和物理环境作用下感知物理现象→建立物理表象→形成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物理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综合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一系列环节,促使自身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思想素质等方面有显著和持久的变化。因此,物理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素质。人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螺旋式的渐进的过程,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这个目标的达成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时时复习,加强训练,反复总结、反思、感悟,才可能实现从浅显到综合,从局部到整体,从知识记忆到能力培养,从简单模仿到灵活应用等一系列逐渐深化和前进的过程。因此。如何有效地上好复习课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成为相当重要和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尤其对于年龄、生理、思想、学习习惯等许多方面尚不成熟的初中生,抓好物理复习教学,无疑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一、物理复习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教学目标是指学生学完课程以后应当达到的一定的学习结果。物理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是关于在复习完基本物理概念、规律等知识后引起其认识、思考、理解、技能、鉴赏、态度等方面的行为变革。根据物理新课程标准设定的课程目标,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的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复习课不应该是新授课的简单重复,而应该是更高层次的新授课;不仅复现知识,应该串联知识,归纳知识,整合知识,加深内涵理解,拓宽外延认识,最终形成既有助于巩固记忆,也有利于综合运用的系统化知识网络,实现物理认知结构的重新组合。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布赞说过,如果你想记住任何东西,你要做的一切就是将它与已知或已记住的东西联系起来。物理复习教学就是将新概念和规律同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将头脑中已知的散乱的物理认识形成秩序,建立起更广、更新的认知体系。

  复习课上,教师应该通过对某一阶段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和梳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知识块与知识块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区别和联系,将学习过的知识点组成知识链,知识链织成知识网。例如初中物理热现象中物态变化这部分内容,概念规律多,现象应用广,一章学完,学生对各种物态变化及其规律的认识产生了混淆,感到头绪繁多,无从整理。实际上,本章内容并不繁杂,大体分几大方面———物质有三态:固、液、气;三态间互相有三对(六种)变化: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汽化又分为沸腾和蒸发);每种物态变化的特点(两方面):温度怎样变化,吸热还是放热,每种物态变化的区别和联系。结合一定针对性的训练,这部分知识便不难掌握了。

  再比如光现象,经过整理后形成如下网络,这样网络化和系统化能更好地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便于学生记忆和提取。

  无论教育和学习的理论如何发展,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基础知识和技能始终应该是学习中备受关注的一项目标,没有一定量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准备,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了。复习课重视这项目标,不但使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而且有助于学生发现和掌握学习知识的规律、方法和手段,养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发展打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方法和能力的训练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密不可分、同步进行的。物理学习理论认为,物理知识通过物理知识结构、物理方法、物理技能使物理学习活动变得有序,在有序的基础上通过应用达到变通和迁移,使能力得到形成和发展。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处理一些简单的初级的问题,但主要以模仿为主,不能解决复杂的综合的问题,这是由于他们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尚未达到一定火候。经过一段时间的知识的积累和铺垫,到了复习阶段,就可以在较为复杂或者陌生的物理情境和物理条件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复习课应该成为学生继续动手动脑、训练思维、发展能力的一次好机会。应用、变通、迁移是复习课的指导思想,教师应该精心设计符合实际的问题,使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但成为巩固基础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成为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方法,进一步培养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过程,逐渐达成物理学习过程中认识的第二次飞跃。例如在新授课学习“伏安法测电阻”时,学生学会了根据欧姆定律,利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导体两端电压和导体中电流,运用推导式R=U/I就可以测出导体电阻。复习课上可进一步改变问题背景和条件,提出新的问题:假如没有电流表,你还有办法测出导体的电阻吗?假如没有电压表,你能想法测出导体的电阻吗?这是一个既有继承,又有创新的问题,学生在参与并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体验了合作交流的过程,训练了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和程序,锻炼了思维、实验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新课程理念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个理念对复习课同样适用。在知识层面上,复习课没有新授课那样对学生甚至教师具有吸引力和新鲜感,在教学内容、教育教学的活动组织形式上往往出现单调化、经验化、程式化的倾向。为避免出现老师凭经验简单罗列知识、做做习题、学生厌倦、死气沉沉、收效甚微的情况,教师应当努力发掘和设计复习课上的“闪光点”,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和比较新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继续保持对物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继续培养合作意识、反思意识,激发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充分发挥复习课的德育功能。例如我们复习焦耳定律时,可以把焦耳为了更加精确地测量热功当量,在实验数据已经非常接近真实的基础上,又锲而不舍地研究了30年的故事讲给学生听。相信学生在复习完这段内容后,留在内心的不只是焦耳定律的表达式,还应该有其他深层次的东西。

  二、物理复习课的基本特点

  设计物理复习课时必须首先清楚复习课相对其他课型的不同特点。这些特点是设计复习课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指导原则。

  (一)及时性

  与学习相关的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是记忆,没有记忆,也就谈不上学习。记忆和遗忘是一对矛盾。短时记忆以迅速遗忘为特征,当新的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就把原来的信息挤走;长时记忆也会随着时间的增长,信息相互干扰而导致遗忘。心理学家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在学习之后第一天会遗忘掉70%左右的学习内容,而学习之后2-5天遗忘的内容逐渐减少,使记住的信息维持在一个很低的平台上。因此,复习一定要抓住时机,最容易遗忘的时间就是最适合复习的时间,要在这段时间内及时温习,巩固记忆,战胜遗忘。教学过程中,应在一个阶段后及时安排复习课教学,以免学生接受的信息量过大、过杂,没有经过复习课及时回顾、整理、归纳而互相干扰,影响记忆和理解。平时的新授课教学中,教师也应尽量安排复习反馈的环节,学生最好在当节课后下节课前及时复习,以期在最佳时机达到最佳复习效果。

  (二)针对性

  班级授课制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面对几十名学习基础、能力、兴趣、性格、素质各不相同的学生,在经过一轮新授课的学习后,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会产生差异,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同时,一个学习群体在学习结果上又往往会出现共同性,比如学生学完“电功率”一章后,普遍对电功率的概念、计算和应用感到困惑。为了真正体现因材施教,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的共同发展,教师必须在复习课前做好调查分析工作。分析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通过提问、作业、练习、问卷、交谈等各种方式,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摸清学习环节中还存在哪些个别的或者共性的问题,比如哪个班级哪些学生对哪部分内容掌握不理想,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什么,解决对策有哪些。在摸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制定复习计划,安排复习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精选习题,讲练结合,个别辅导和集体讲评相结合,使复习课真正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避免盲目性和无效性。“题海战术”之所以不受欢迎,就在于这种策略缺乏针对性,面面俱到,泥沙俱下,大量的练习题不加辨别,不经筛选,拿过来就用,试图用机械反复的操练来替代理性的思考和研究,用量的扩张来求得质的保证,缺少了灵动的思维,增加了呆板的操作。其效果犹如大海捞针,收效甚微,这是一种很愚蠢的的做法,其后果是学生心理上反感,兴趣丧失,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