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自主招生推出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或民族地区,自强不息、德才兼备的高中毕业生的“自强计划”之后,公布了“圆梦计划”,这一计划规定,被推荐的考生原则上要求平时成绩排名为所在中学的前10%,且家庭中三代之内无大学生的农村户籍学生。
在清华大学和公布了各自的计划之后,并没有得到意料之中的好评,反而又出现了新的质疑,甚至有不少考生、家长、网友认为“三代内无大学生”的规定太雷人。这是为何?
首先,政策的初衷或许不错,但给公众的感觉是制造噱头超过实际意义。拿的“三代内无大学生”来说,三代内没有大学生的农村家庭,不一定就是贫困家庭,倒可能是村干部、老板家庭,同样,贫困家庭,完全有可能三代之内是有大学生的。如果以此作为标准,很有可能把一些需要关照的农村生、贫困生排除在计划之外。
其次,计划会不会被权势阶层钻空子,会不会有当地的官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运作?从自主招生高校所实行的公示制度看,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考生的信息公示极为有限,这就为权势交易提供了空间。
真正关注农村生、贫困生的公平求学机会,并不需要有什么响亮的计划,而是要踏踏实实行动。对于遭遇公众质疑的自主招生来说,目前迫切需要高校在两方面推进。其一,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我国高校目前探索的“多元”,主要集中在录取渠道上,包括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构想的高校多元录取,也指的是自主录取、择优录取、推荐录取、定向录取和保送录取,这与多元评价体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多元评价体系是指,设立多个评价指标,每个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由此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也建立起标准清晰的评价体系。当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将教育薄弱地区、贫困家庭学生作为评价的一方面因素,远比临时推出的计划更管用、更持久。
其二,实行自主招生信息全公开。公开、透明,是树立自主招生公信力的不二途径,可是,近年来高校的自主招生,却一直难以做到全公开,在一些公众最为关心的评价指标、面试评价分数方面,大学总是遮遮掩掩,这给人们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在新推进的“圆梦计划”中,如遇对入选计划者的身份质疑,会如何回应?
我国自主招生已进行了长达9年的探索,但有时还在一些基本的理念上纠缠不定,一些学校甚至是在错误的政绩观导向下误入歧途。眼下,迫切需要自主招生高校以对教育发展负责的务实态度,建立起清晰的自主招生评价标准与体系,并通过自主招生扩大教育公平。
来源:千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