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的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获得知识、获取方法。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积极的动起来呢?笔者通过班级实施的“小组合作学习”谈谈个人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愿与广大同仁共议。
我班尝试小组合作学习已近一年,看到每个小组成员都踊跃发言的情景,我觉得我在过去的时间里,有些观念和方法的确有些陈旧,课标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力求每一节课都能讲得通俗易懂,特别是教学难点,我会想方设法化难为易,使学生能够理解,可是每每看到同学们的作业时,我就很不开心,应该对的却错的很多,到底原因出在哪儿呢?后来,我注意观察部分有潜力的学生,发现他们上课不够积极,总是开小差,有时候我提出一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时,他们竟回答不出来,但听了其他同学回答后,再来一个类似的题目,便脱口而出,原因找到了,“没认真听讲”,以往,我的提问通常是以后进生为对象,有一定深度的问题以优秀生为主,这样处于中间的学生基本没有太多的发言机会,现在想想,中等生就是这样产生的,他们课堂上不积极、也不消极,正是因为他们的不积极参与,使他们没有成为一名优秀生,这样的学生潜力很大,完全有能力成为一个优秀生,关键是调动积极性,后进生也是,虽然课堂上很多发言的机会给了他们,他们获得了进步,但进步不大,我分析了一下,老师给再多的发言机会,如果他们不能积极主动的去参与进来,而是被动的听老师的指挥,叫往东往东,叫往西往西,再加上他们的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其他同学可能低一点,所以成了后进生。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1.课堂上要少讲、精讲。组织学生多讨论、多交流,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去解决。现在我的课堂上,几乎所有的问题,我都交给六个学习组长,由他们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时为了能让小组里面的每一位成员都能积极参与,我还给学习组长一个“课堂回答情况记载表”,凡是回答对的加一分,回答好的加二分,回答时其他成员提出有价值观点的加一分,在周五的班会课堂进行统计和表扬,这样当一个问题出来时,每个组员都非常积极的参与到其中,而且回答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六小组的六个人,同时其他成员担心在全班交流时小组可能得不到满分。
2.少批评,多鼓励。要善于及时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并给予合适的评价,在我的课堂上,凡是回答基本正确的,我就给其所在小组加一分,回答比较好的则加二分,如果回答的非常好,回答后无须任何补充或是同学们主动给予掌声的一律加三分,对于小组的后进生,只要答对要点就给二分,这样,通过小组合作后的全班交流每一位回答者都能得到分,有时还能得到高分,孩子们都有信心回答。
3.作业要少而精。很多学生在对任课老师的意见中都有这样一条:作业布置少一点。这就说明学生讨厌我们现在布置的作业,我们何不利用集体备课时,研讨那些经常容易出错的题目,一些比较典型的题目,一些创新的题目,让学生去练习,并做到有做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订,这样既扎实,学生又不会觉得作业多,这样学生会更喜欢学习。
现在我执教的班,孩子们的学习很快乐、很积极、有信心。每个小组就像一个家,很团结,很温馨,同学们组内交流时畅所欲言,班级交流时信心十足,我很开心,因为孩子们都喜欢上数学课。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刘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