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州中学新安江校区

2019-12-06 07:02:10

  
  在古严州府的北门,有一座在历史上极富名望的百年名校,它就是现在的浙江省级一级重点中学:严州中学。
  古严州府设立距今已1300多年历史。严州府最初设立在唐武德四年(621),当时严州辖桐庐、建德、分水3县。从唐末起,严州府名称和辖地虽偶有更改,但是基本稳定在辖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6县。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建国后新安江水电站的建成,建德县治从梅城搬到白沙,繁荣了十多个世纪的梅城便渐趋冷落,许多曾经名噪一时的古迹文物也渐渐地被人淡忘,如今三山环峙(富春山、乌龙山、南高峰)和三江回流(富春江、新安江、兰江)的梅城,与新掘起的新安江相比,不免显得有点孤寂与凄凉。
  严州中学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距今八百多年前。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任睦州知府不久,就捐薪创办了龙山书院,这是严州府城中最早的书院,由此揭开了古严州教育的新篇章。1170年严州守臣张敬夫创建丽泽书院,邀著名教育家朱熹前来讲学。清康熙时知府吴昌祚创建了文渊书院;嘉庆时,知府张丙震改文渊书院为双峰书院,这便是严州中学的前身。
  清末,,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民族危机加深。此时维新变法运动亦日趋高涨。维新派在教育方面提出了“改革科举,兴办学堂”的主张,得到了光绪皇帝的赞同。光绪于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下诏改书院为学堂。光绪二十七年(一九零一年),严州知府刘宗标商请双峰书院院长王韧,将府立双峰书院改为六睦学堂(意为睦州六县之学堂),王韧为堂长,并立石碑《修改六睦学堂记》。六睦学堂的创建,标志现代新学之始,这就是严州中学的诞生。
  光绪二十八年(一九零二年),颁布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学堂分大、中、小三等。京城、省会设高等学堂(即大学堂),郡城设中学堂,州县设小学堂。次年,严州知府黄书霖改六睦学堂为严郡中学堂,并立石碑《严郡中学堂记》。宣统元年(一九零九年),严郡改归省立,并依据浙江省属各州郡的排列次序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九中学堂,简称九中。民国元年(一九一二年),根据新颁布的壬子学制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九中学校。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年)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九中学。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年)七月,改名为浙江省立严州初级中学。民国二十九年(一九四零年)七月,奉令添设高中部,校名改为浙江省立严州中学,立石碑《浙江省立严州中学添设高中部记》(碑文由严济宽校长撰写)。一九四九年五月五日解放梅城,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并实施新民主主义教育。一九五四年校名改为浙江省严州中学。一九五九年被确定为省重点中学(全省十六所之一)。一九六六年改名为建德县东方红中学。一九七二年改名为建德县严州中学。一九八零年被定为省第二批重点中学。一九九八年三月被定为省一级重点中学。
  严州中学素以“严实”校风著称,恪守“严勤实敬”的校训,秉承“务本求实,创新求真”的严中人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优化学校育人环境。104年来,万千学子在她的怀抱中求知探索、奋进扬帆,已成为政界要员、社会名流、学术泰斗、商贾大腕:原中共、武警部队总政委徐永清上将,原中共、记者协会主席邵华泽中将,工程院院士张齐生教授,新华通讯社副社长马胜荣、何东君,原国家地震局局长方樟顺,原副部长,著名学者夏承焘、严济宽、戴不凡……
  浙江省严州中学梅城校区——她背倚巍巍乌龙山,面临滔滔新安江,唐代伟大诗人孟浩然曾作诗吟咏过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率先在这里创办书院;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在这里建功立业。梅城校区绿树掩映,碧草如茵,花团锦簇,校园绿化面积33600平方米,漫步于校园大道小径,在领略花园的怡人时,更感受到书院的氛围,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和丰厚朴实的文化积淀赋予了严州中学梅城校区浓浓的文化气息。
  目前,严州中学除了原有的梅城校区外,又于2001年投入使用了坐落于新安江城东开发区的新校区,占地260余亩,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拥有一流的教学设备。计有天文台、天文望远镜、现代化的教学楼、办公楼、科技楼、学术报告厅、体艺楼、图书馆、体育馆、公寓式学生宿舍、学习餐厅、标准田径场、塑胶跑道、各类球场等等。实验、电教、劳技、体音美设备一应俱全。还配备有学校双向闭路电视系统和广播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电话通讯系统等。
  严州中学正以高规格的办学条件、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高质量的教学成果,以“弘扬百年校风,再铸世纪辉煌”的热情,团结进取,韬励奋发,去开创崭新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