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青岛一家证券公司,股民在看股票价格。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今年的中国股市特别热闹。始于去年底的上涨态势迅速点燃了“全民炒股”的热情,随之而来的暴跌暴涨令股民们跟着大悲大喜。就在刚过去的星期五,A股遭遇7年一遇的“端午劫”,引发网上和微信朋友圈各种吐槽。伴随中国火热股市的还有外界的关注。从今年上半年开始,外媒有关中国股市的报道明显增多,最近尤甚。在他们的描述中,中国股民“形象鲜明”——素质不高、“为股痴狂”;中国股市常令专业分析师们“测不准”——因为它“不按常理出牌”。但这不影响中国这个大市场吸引力越来越大,国际化程度逐步加深。“支撑中国股市的最重要因素是中国的国情发展,而这只有中国人最能理解”,一名持续跟踪中国股市的英国资深金融分析员对《环球时报》记者如是说。
觉得中国股民专业知识不够
“33岁的李胜男(音译)是上海一家消费品企业的销售助理,她不久前打电话给朋友寻求投资建议。她想知道是否该用自己的公寓做一笔抵押贷款,然后用这笔钱投资中国红火的股票市场。‘我之前从来没有炒过股,但3月以来,我的朋友和同事似乎都赚了钱,所以我坐不住了’,她说。”
“在中国东部城市盐城,一名从事制造业的企业主今年早些时候关闭工厂,解散了近百名工人。虽然他每天照旧去厂里,却是为自己的公司炒股。”“上海家庭主妇张晓琳(音)通常将其1/3的家庭开销用于网购,如今她正将更多时间用于看股票。”“在陕西省南留村,果农刘建国(音)将8万美元投入股市。”“一名正在炒股的中国退休司机表示,当股市大涨时,越来越多的人会进入股市,否则几乎没人炒股。”
与国内媒体常突出报道的股市暴跌、股民赔惨现象不同,上述人物是外媒报道的中国股市故事的主角,他们大多知道股市有风险,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仍被形容为在股市里“盲目乱飞”。
今年3月31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题为“中国出租车司机也在讨论股票”的文章,文中援引西南财经大学一项调查称,中国股市的新入市者大半是没有上过大学的人,大部分只有中学学历,而且拥有的资产相对较少。
这项去年下半年针对4000户中国家庭的调查影响很大。虽然深交所就2014年初到2015年3月31日之间的深市个人投资者开户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深市高中及以下学历新开户投资者占比仅为19.67%,低学历投资者开户占主导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但前述调查已经引起很大关注,其结论也广为流传。
德国柏林财经记者萨皮内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就说,与中国股民相比,德国股民明显投资经验更多。她看到报道说,中国新开户的股民有67.6%甚至没有读完高中,而德国几乎没有不读完高中炒股的。中国股市投资者较低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知识将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信号。
英国《金融时报》5月22日的一篇文章也写道,中国股票莫名其妙的涨跌与基本面毫无关系,因为参与其中的赌徒们连“市盈率”都写不对,有些根本不识字(假如有关中国内地许多开户人没什么文化的报道真实的话)。
据报道,今年4月,A股首度突破2亿户。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称,第一季度新开股票交易账户同比骤增433%,达到约800万个。这些新增账户有超过62%是二三十岁的投资者开通的。称这些新投资者受教育程度较高但经验不足。
“测不准”中国股市表现
“预测中国股市只有错与更错。”美国彭博社5月底的一篇报道称,一年前,那些关注A股最大50家上市公司的分析师预计相关股票会涨28%。结果显示,他们的预测太不乐观,在降准降息刺激下,散户蜂拥而至,一举把这些股票推涨111%。此后,随着目标价格不断被突破,分析师们只能抓狂地上调预期,再上调,再再上调。
彭博社的报道勾起了一个老话题,即对中国股市“测不准”。CNN不久前的一篇报道称,中国内地的股市比“还要刺激”。文章对中国股民的交易偏好进行了分析,称统计显示,中国股民的交易次数远高于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等发达国家。短线频繁换手本来是投资的一个忌讳,可这个箴言对中国股民来说好像失效了。
美国硅谷投资人王川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股民投资的风格大多是技术型的,看走势,追逐炒作题材,而不是去分析股票后面的资产的真正价值。股市暴涨的另一个方面,是人们普遍缺乏一个有好回报的投资渠道,过去一年上海股指表现让还未入市的人分外眼红。当然美国投资者也好不到哪里去。人性中的贪婪、攀比各地都一样,长期投资回报基本和学历没有什么太多关系,美国的大部分基金经理长期表现,也无法超过市场指数。
英国UBS投资银行从事风险控制和交易的阿兰·沙龙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中国股市过去一年来一直估值过高,很多公司的股价大大高于公司本身的市值,这就是为什么大量热钱会涌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股市简直就是投机者的天堂。投机者大可以利用这样高于市场预期的估值大赚一笔,当然,也有人亏得血本无归。”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