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梦一中
今天,记者看到报道:8月15日晚9点,正在参加学校暑期补课的湖北省云梦县第一中学高三学生朱某,被人发现吊死在家中,经公安机关鉴定系上吊身亡。朱某系云梦县第一中学高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在学校排在前60名,在校表现很好,但他在遗书中却声称生活太累。
一个高中生在假期身亡于家中,换了平时或许与学校并无多大关系。然而,由于他“正在参加学校暑期补课”,而且在遗书中声称“生活太累”。于是,关于暑期补课的话题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相信很多人也会与记者一样,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学生暑期补课期间在家身亡究竟是谁之过?
在记者印象之中,高三补课历来备受苛责,高考以及补课的压力多年来一直笼罩在学生的头上。其实,这事很早就引起了门的关注与重视。记者早在今年7月就曾经看到:暑假来临之际,、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发出通知,要求把时间还给学生,使中小学生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文明、愉快和有意义的暑假,并特别强调禁止补课、有偿补课。
不仅如此,记者还看到、国务院纠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2009年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明确规定:严禁举办各类收费补习班。湖北省物价局、省教育厅、省纠风办《关于严禁收取补课费等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中也明确规定:严禁中小学利用署期补课并收费。《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按时放假禁止中小学校利用暑期违规集中开展补课活动的紧急通知》中第二条也规定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不得利用暑假违规集中开展补课活动。
然而,就是在这么多的公文之下,记者看到暑期补课现象依然严重。只不过很多学校与培训机构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而没有被曝光而已。今天的云梦县第一中学因为出现了不堪重负而选择的朱同学,被曝光、被质疑是一种必然。
可以说,对于学校违规补课,门年年发禁令,学校却年年在违规。真可谓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呀。以记者自己的了解来看,“禁补令”使绝大部分的公办中小学不敢明目张胆地补课,但也产生了一些变相的“教师托管班”,甚至催生了校外培训机构,它们打着“名师”的旗号依然在进行暑期补课的行为。
高三学生暑期补课期间在家身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是因为压力太大而不堪重负。这完全是因为的“禁补令”没有得到真正落实,而且很多学校与培训机构只是改变了一个名称,或者说一种方式,相反让暑期补课有一种变本加利之趋势。
“禁补”之所以令行不止,究其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记者看到有比较集中的理由大致是:家长望子成龙的需要、部分教师与培训机构为利益驱动、学生的升学压力与学校的升学率压力等等。于是,当我们拥有这样一些美丽的借口之后,暑期补课市场可以说是越“禁”越“火”呀。
记者曾经看到一位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专家曾这样表露出担忧:现行的教学评价体系、考试制度、学校的生存发展迫使学校不得不补课,当前无论是社会、主管部门还是家长对一个学校的评价,主要还是看升学率,看中高考成绩;尽管我们一再强调要素质教育,但是素质教育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人家学校都补课就你不补,要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好还好说,如果考得不好,也会让学校脸上无光,甚至影响到学校来年的招生工作。于是,补课却成为我们高考升学的救命之草。
那么,通过上面记者的分析,相信大家对“学生暑期补课期间在家身亡究竟是谁之过?”也一定找到了答案。虽然孩子的承受能力的确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令行不止还是最主要的原因。当我们无形之中给了孩子们太多太重的压力之后,于是这样的悲剧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可以说,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家长,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教育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以为。
那个勒令禁止补课的领导的孩子也补课了
禁止补课年年喊,年年补,到底补课有没有错,到底错在哪儿了?
前几天,碰见了小米(化名)老师,我问他最近忙什么呢,有些日子没下来和我们一起玩儿牌了。他欲言又止地笑了笑,说,都是哥们,也不瞒你们了,给市里一个领导的孩子补课,那个领导放假前发布了禁止老师和生补课的事儿,而他确实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所提高,毕竟家里就那么一个宝贝,这时候不下点狠劲儿,怕对不住孩子,都是想让自己的孩子上一所好点儿的大,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他自己下的命令,总不能不执行吧,在他们那个区,是不能找老师了,只好找到咱们区,好歹和他们那儿离得远点。
小米还说,你说大放假的,谁不愿意好好休息啊,可是拨不开亲戚的面子,是亲戚亲自来找的,你说接不接。另一个牌友说,接不接放一边,薪水怎么样?等小米吐出口,我们都吓到了,假如是我,我也会毫不犹豫地把活儿给揽下来的。
大家想一想,这是周瑜打黄盖的事儿,一个愿意给钱,一个愿意接钱,碍别人什么事儿了,等别人问起来,可以假说是帮忙,不要钱的,是欠着别人一个人情。
各种补习所铺天盖地的,都生意火爆,而且里面的条件相比以前豪华了许多,而且一对一的补课已经取代了大班授课,家长们都想让老师单独给自己孩子辅导,以便发现漏洞好及时纠正,这是大班教所欠缺的。让我惊讶的是,有的家长一下子就交1万元的补课费,说只要老师好,只要有提高,只要孩子满意,花多少钱都无所谓。
补习所是私人办的,当地的老师是不敢请了,怕惹事生非,但是着急想补课的孩子太多了,这么好的挣钱的渠道,谁能让它白白流走呢。于是请别的地方的老师,花大价钱也在所不惜。于是,A区的老师去B区,B区的老师被请到C区,C区的老师被请到D区,如此往返,挣的钱比以前在自己区补课还要多,想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而且这也不是违背道德的事儿,但凡是普通工薪阶层的老师,有谁愿意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大家一直在说,错在老师,所有老师拒绝补课,不就没有那个风气了。老师们说冤枉,亲戚朋友亲自登门造访拜托,能拒绝吗?还有人说是家长们的错,家长们说冤枉,你家的孩子落下功课了或者成绩不理想了,你自己能教得了孩子?还不是得找老师。
想来想去,老师孩子家长校领导补习班等等等等都没有错,错就错在那个工作不好找上,如果一个高中毕业生也能进银行工作,那谁还那么拼死拼活习啊!
补习班屡禁不止为哪般?
多年以来,补课班,这个应试教育孕育出的“果实”,始终是家长及孩子心中的无奈选择。不补,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补,又给孩子带来压力……虽然矛盾,但大多数家长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还是选择牺牲孩子们的业余时间,将他们送进补课班。尤其是寒暑假更是补课班风行的时节,各门各类补课班的传单可谓铺天盖地。在全社会普遍倡导为学生减负,门明令禁止在职教师兼职补课的今天,这些补课班为何依然我行我素?
“望子成龙”心态是补课班的生存土壤
补课班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家长们一直存在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为了让孩子成为人上人,家长们都挖空心思为孩子课外补习。“现在,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没有一技之长,将来很难在社会上生存。”学生家长说。基于此,家长们便把子女的教育摆在全家所有事务的第一位。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是想让孩子多学点,这已成为家长们的共识。
现在孩子的全班同学都在假期报名参加各种补习班,奥数班居多。大多数家长的想法是,报补课班不仅能让孩子学习到更多课堂上没有的知识,也能增加孩子平时解题的思路,让他们有更开阔的思维。此外,孩子除了学习奥数外,还要参加各种兴趣小组、特长班。让孩子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
在职教师兼职成为补课班生存资本
在职教师兼职补课则成为补课班得以存活的另一原因。这种做法不但让补课班能够长存,也助长了教师靠补课挣外快的风气。在职教师加入社会办学让这些补课班有了办学力量。更有个别教师看中了课外补习班这块肥肉,竟然将本应该在课堂上教授的课程不完全讲完,或者讲解不透彻,学生们听不明白,只能在课后校外继续补习。学生们通过课堂内外的学习学成了知识,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也赚满了钱包。
此外,一些补习班打着名校教师授课的旗号,吸引家长注意,也成为了补课班生存的资本。在一所小学门口看到这样的场景:正值中午学生放学时间,众多学生家长都围在校门口接放学的学生。一个补课班的宣传人员带着传单来到学生中间,宣传补课班有名师授课,都是重点中学在职的教师,引来众多家长上前咨询。家长们纷纷上前议论:“这所中学的教学质量相当高,师资力量非常雄厚。去这家补课班学习,孩子的成绩提速肯定非常快。将来到升学的时候,考这所学校肯定是能成。”“对,听我家孩子说他上一年的一个同学就是到这家补课班学习,结果考到这所初中了。”于是,上前咨询的家长更加络绎不绝了。
改革现有教育制度是叫停补课班关键
让孩子学习一技之长固然没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发展,也能够为将来孩子的升学奠定基础。但让孩子把过多精力投入到课外补课中,却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对于各门学科的学习都需要兴趣,尤其是特长学科。一位当代的数学大师曾经说过:奥数学习的关键是兴趣。学生们在建立兴趣后学习成绩很好,各科进步都很快。可见,学习特长班兴趣是关键,家长对孩子要引导。家长们也要树立正确的观念,不要跟风,要正确引导孩子培养其他兴趣爱好。
虽然早在2005年就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取消升学看奥数的做法。但一些城市的奥数热依然红火。一位小学校长表示,其实奥数只是划分稀缺教育资源的一个“标准”,如果均衡教育资源的问题不解决,还会有更多的“标准”冒出来。他说,学生要进好中学,学校也想要好学生,小升初考试,在没有更好的选拔机制的情况下,“奥数热”自然成为两者对接的平台。奥数培训不仅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且助长了少数教师不讲师德、唯利是图的风气。
沈阳市教育局对在职教师组织或参与校外有偿补课问题给予明确规定:对于教师违规组织或参与校外有偿补课的,取消其三年内各级各类评优评先资格,并按照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沈阳市中小学教师违规违纪处分办法》(试行)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记过、行政记大过、取消教师资格、解除教师聘任合同等处理。对问题严重的区县和学校也要给予一定的处理。
规定早就存在,但事实上补课班还是屡禁不止,个中原由正如一位所说:补课班屡禁不止,有社会、门、学生家长三方面因素混杂其中。这三方面的利益又互相交错,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一个过程。
看来,要想让补课班消声,还要从源头抓起,改革现有的教育制度,转变观念,在更大程度上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相信到那时,补课班就会不禁而止。
来源:华声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