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人格教育

2019-11-19 21:27:36

1 2 下一页 摘要:人格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个性,培养人文精神的教育。它是帮助人们解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解决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应用的教育。物理学科是以自然界物质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在培养人的人文精神方面具有很好的优势。
  
  关键词:人格教育 物理教学 培养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精神面貌的表现,是一个人的能力、气质、性格及动机、兴趣、理想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
  
  从我国古代教育史来看,人格教育古已有之。孔子的道德修养理论指出: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必须相应改造主观世界,即处理好人类自身的内在矛盾才能使个体的思想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这就不仅要求进行社会教化,即通过教师传道来使人们接受“仁”的思想和“礼”的约束;而且也要求每个人进行自我修养,使“仁”逐渐成为每个人的潜在意识,使“礼”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这样,才能使人人都成为追求完美人格的君子,达到大同世界的要求。为此,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根据“为仁由已”的思想精心设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修养理论与方法,以便每个人随时了解和克制自己内心的思想与情绪,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
  
  在今天的物理教育中,作为整个物理学史的里,固然有一些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但也不乏优秀人物为榜样的人格教育内容,这些优秀人物成为读书人的楷模。霍金——这个被称为"继爱因斯坦以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在中国大地兴起一股热潮,从上海到杭州到北京举行.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更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大家.17年前,因为一场肺炎而进行的穿气管手术,这位饱受卢伽雷病困扰的科学大师再也无法用自己的声音表述他的思想.全身惟一能活动的是三个手指,借助手指操纵按钮输入要说的话,再经由语言合成器发出声音.纵使遭受再大的病痛困扰,霍金也从没有停止过对宇宙的思考.同时他也从未停止过科学的推广和普及.他一直在思索如何用通俗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宇宙的奥秘,由他撰写的《时间简史》,14年来,被翻译成40种文字,印量高达1000万册,作为一本写给大众看的科普读物,把理论物理科学带进了全球的千家万户,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功的科普读物.霍金所经历的磨难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他对人类的贡献也是超越常人的.
  
  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从世界教育史来看,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不同情统,文化观念形成的人格标准来进行人格培养工作。而通过人格教育扭转人的不良倾向,转变人的道德观念,从而成功地完成对人的培养任务的典型,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创办高尔基工学团,马卡连柯以自己高尚的人格、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奉献,严格的要求、从人格培养入手,使那些流浪儿懂得自尊、自爱、自律,从而按社会要求去安排自己的行为。
  
  作为人格教育主渠道的学校,有责任开展多方面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圆满人格,决不只限于笼统的提出思想教育,而应该在提高学生人格素质的基础上,去谈思想进步,信仰,爱国主义等等。而入格教育的基本构成是这样的一个特征:适应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忠诚履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规范,维护社会风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社会的人。而这一类人物在我国历史文化沉淀中大有人在,都靠教育者在创造性为学生树立榜样,但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是在我们的生活中去发现发掘每一个学生人格上的闪光点,去鼓励实践者去继续实践,去鞭策未实践者紧紧跟上,大力表扬,广为倡导,激励大家竞相学习。这样在校园里就刨建了一种追求真善美的环境氛围。现本人以中学物理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从物理学的时空范围,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感受人格教育
  
  中国首个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于2003年3月1日启动,分三个阶段实施,首先发射环绕月球的卫星,深入了解月球;接着发射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进行实地探测;最后送机器人上月球,建立观测站,实地实验采样并返回地球,为载人登月及月球基地选址做准备。整个计划大概需要二十年的时间。令国人自豪不已。
  
  高中物理课本第一册的序言,就介绍了从空间尺度来看,“物理学的最小研究对象是数量级为10-15m的微观粒子,最大研究对象是数量级为1026~1027m的宇宙”;从时间尺度来看“物质世界的时间尺度从1018s到10-25s,共跨越了43~44个数量级”,形成了一个“首尾相接的蛇形圆图案”。其中展现的是一幅壮美的“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物质世界的现象、特征、规律和本质的历程”的图景。从远距离输电到超导磁悬浮,从天气预报到航天飞机、两弹一星……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事迹”,激发起学生对前人的敬仰,对科学的兴趣,对理想的憧憬等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一书中说的那样:“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要让受教育者把他周围的东西加以‘人化’……从这些物品中感受人性的东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对人的爱。”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地把“五彩缤纷”的科学世界,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心旷神怡地深入其中,去感受,去受教育,去锻炼和提高。促进学生情感的迁移和人性的完善,进而无限地热爱“物理世界”。
  
  二、从物理学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格教育
  
  教育一方面使教育者成为历史的继承者,同时又是“新历史”的创造者。人类文明的精神成果往往是以知识的形式存在的,其常常是“隐藏”在知识之中的。教学不能单纯地异化为传授知识。首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学习变的生动有趣。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中,学习人类认识自然的艰辛和奋斗历程,其中充满了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从亚里士多德到伽俐略至牛顿“我是站在巨人的肩上的”;从牛顿的微粒说、惠更斯的波动说、的电磁说,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到光的波粒二象性等等,其中凝聚了科学家的智慧和才华及奋斗历程。从奥斯特的电生磁到经过十多年研究成功的磁生电,体现了艺术美学对称的思想;从冥王星(已降级)的发现到宇宙万物在万有引力定律的统一“指挥”下,是那样的“和谐”、“安详”。在物理概念和规律中,比如,动量和动能:“动量这个概念是笛卡儿,牛顿先后提出的,并且笛卡儿明确地把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作为物体‘运动量’的量度,在历史上由于他们的影响,在十七世纪四十至八十年代,科学界普遍承认mv是机械运动唯一的量度。后来惠更斯在他全面细致地解决弹性碰撞问题时,证明了在这种碰撞中同一方向上的动量保持不变,纠正了笛卡儿不考虑动量方向性的错误,而且首先提出这种碰撞前后的总mv2守恒,直到现在的mv2/2”。正如前师范司司长马力同志指出:“教师应把教育过程看成是‘把凝固的文化激活’的过程。文化,是培养人的宝贵财富和资源。教师就是要通过教育过程提高文化的精神和智慧,创造文化的精神和智慧,把文化的传授和学习转化成历史上文化创造者与今天文化学习者之间的对话”。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