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值保持不变。代数60%,解析几何20%,立体几何20%。新课程试卷新增内容作为选择题的命题亮点,但难度不会很大。除各章基础知识之外,常见几何体、面积、体积的求法、解析几何中倾斜角的范围,定比分点坐标公式的向量形式等都应当引起重视。
填空题:稳定在4个,分值16分,绝大多数是计算型,(尤其是推理计算)。另外,概念判断型不像选择题有提示猜测,在能力上高于选择题,还要注意每年定会出现一两个新型题。
解答题:预计六个大题将以三角、概率、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与函数、导数、向量等知识综合出现。近年来,解析几何题一般不再作为压轴题,而最后一道难度最大的压轴题可能是数列和不等式,函数、导数、不等式综合考查的题目,导数和向量已成为出题重点,探索性问题必将融入大题中。
1、立足教材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每一年高考命题的出发点,至少有60%的试题,常考常新, 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并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个别试题虽然考查基础知识,却是难题;而一些分值很高的解答题反而是简单的题。考查基础知识不是考查对知识的复制,而是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考查各个基础知识点的联系和交汇。所谓“起点高落点低”的创新题是我国高考命题的一直追求,今年高考将出现1~2个这样的创新题。另一类大分值试题,常常是几个小问题,考生按程序操作很容易完成,命题的目的在于考查知识的覆盖面和基本公式的运用,是真正的简单题,今年高考的第17~18题是这类题。
基本技能是指中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技能,常指运算技能、理解技能、转化技能、推理技能等。基本技能很重要,可以说高考每一个试题都是对基本技能的考查和运用。99年高考应用题是一个难题,许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解读汉字不等于就具备数学理解技能。数学理解技能不仅要正确理解汉字意义,而且还应与其它技能结合运用,对试题中提供的资料、文字、数据、图形等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进行表述,今年高考的应用题可能没有99年的应用题难会和2003年的难度相差无几,但理解技能和转化技能仍是今年高考考查的重点。
2、部分传统内容削弱,昔日的热点开始冷却
高考命题依据是课程内容,有“教什么考什么”之说,“三角函数”删去了万能公式、和积互化降低了反三角函数的要求;“函数”中删去了指数方程、对数方程;“不等式”只要求两个变量的均值不等式,解不等式的内容大大削弱;“解析几何”删去了直线的参数方程的概念、参数方程和极坐标。“三角函数”考题主要集中在函数的性质和常规的三角化简运算,多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解答题一般都出现在第17~18题。今年高考的“三角”试题原则上是基础题,主要集中在三角公式和三角函数性质的简单运用上,试题所涉及的三角知识都是一些知识点的简单综合,由于原课程指数方程、对数方程和解不等式的内容丰富,过去曾几度辉煌,现在新课程削弱了这些内容,今年不会出现这方面较难的解答题,可能只是在解题运算过程中偶尔运用,另外均值不等式的要求削弱,命题将改变传统风格,绝对不会出现构造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试题。参数方程和极坐标的内容已快消失殆尽。不会单独命题考试。但教材中出现了圆和椭圆的参数方程,应注意参数思想的渗透,今年高考试题将涉及到三角变换的运用或用参数确定曲线的范围等内容。
3、新课程有新特征,新内容给高考注入新生命
新课程在过去的基础上增加了“简易逻辑”、“平面向量”、“导数”、“概率统计”等内容。这些内容是切合时代需要和数学发展的。增加这些内容,是先进教育理念指导的结果。高考既是选拔性考试,也是对中学教育的评价,这些极富生命力的课程内容必须考查。新增内容的相关试题在试卷中起点提高,难度加大,并形成了以向量、导数、概率为纽带的新的知识网络交汇点。但是,对新内容的命题考查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采取逐步递进、最终完善的方法,所在,在今年的高考命题中,新增内容的相关试题所占的分值应为60分左右,试题形式类似于2005年的试题。
4、新增内容的考查不是知识复制而是与传统知识的有机结合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的基础;它在培养和提高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考试大纲》指出;“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意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贯彻“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新增内容在今年的高考中绝对不是数学知识的简单复制,而是趋向于能力的考查。简述如下;
⑴导数与函数的结合
函数是高中数学的主干内容,导数作为选修深而进入新课程,为研究函数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对函数的单调性、极值、最值等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而彻底的解决。用导数方法研究函数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必然也是高考命题的方向。
⑵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结合
平面向量与解析几何都涉及坐标表示和坐标运算,坐标法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高考命题必然会抓住这一契机。
⑶概率统计与排列组合的结合
概率与统计是近代数学的重要分支,在现实中应用广泛,同时概率统计与排列组合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将它们有机结合是新课程高考的热点和亮点。
高考历来坚持稳中求变,不搞巨变、突变。立足教材、重视基础、突出知识主干、不回避知识重点是今年高考命题的不变之策,教材新增内容在今年高考中的地位千万不能低估,现代教育在追求知识的同时,更要求能力,高考命题绝不是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在知识点的交汇处出题、创新。
2006年数学高考题中,传统题目还将占大多数,创新问题占少数,其分值不超过40分,由于2003年高考的运算量偏大,导致了考分偏低,不利于区分不同层次的学生;2004年高考试题创新成份小,不利于选拨高素质人才。因此,2004年的高考题运算量应与2004年、2002年、2001年持平,减少运算量,增大思维量,是近几年高考命题专家一致追求的理想目标,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正如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的:“应删减繁琐的计算、人为技巧化的难题和过分强调细枝末节的内容”。因此,在2005年高考中不会出现较繁琐的计算问题。题目的总体难易程度,应比2003年易一点与2004年相当,选择题侧重于双基的考查,其中有一些小技巧,注意合情思维(猜想、真觉等)、数形结合、化归与分类等思想方法的应用,也将出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型的问题;通过计算与分析推理解决的问题是定量分析问题,凭直觉进行观察分析解决的问题是定性分析问题,对于填空题而言,出现开放题与小综合题,主要表现在多项选择、试验发现、归纳猜想等问题中,解答题的考查空间较宽广,不仅形式灵活多样,而且内涵极其深刻,既可在多个层次上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又能深入地考查数学能力和数学素质。在设问方式上,可能出现串连式小步设问模式,其间会有递推条件型的开放性题目与材料分析型的开放性题目;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既有热点的考查,也有冷点的考查,尤其关注新增内容,例如向量、概率与统计、导数等内容。特别要关注2003年、2004年高考没有出现的重难点内容、加强知识点之间的综合联系,包括横向的与纵向的联系,比如立几与函数、解几与函数、数列与函数、向量与解几、三角与向量、不等式与函数等知识网络间的联系,是命制高考试题的出发点;在综合能力的考查上,除继续注重数学观察能力、数学记忆力、数学语言的转换能力外,还要增强探索试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及非智力因素的考查。
⑷关注热点,注重数学新课程
重点、热点的正确定位。显然,旧课程卷五大热点(即函数与方程、不等式、数列、直线与平面、圆锥曲线)的格局已经打破,新课程卷具有下列七个新的重点、热点,即函数、不等式、平面向量、圆锥曲线、概率、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数列极限与导数(文科应删去极限)。
重点、热点的有机联系。函数为纲的原则肯定不能改变,不等式与概率是初等教学的重要基础内容,不等式的知识网络具有极强的辐射作用。几种古典概型的概念和计算易于灵活的考查应用“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乘法”、“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或“先求事件的对立事件的概率”等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向量方法,导数方法的基础工具性作用,都确定了它们在新课程卷中的重要地位,确定了命题人员在它们的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创新型能力题的必然趋势。在复习应考中发掘它们的有机联系进行高效复习,是冲刺阶段的重要任务,也是贯穿复习全过程的一条红线,而旧课程卷中曾极炙手的重点热点,例如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必须立即降温,降到不学的就不考,选修的考小题的位置。
⑸解题方法
中学数学中的主要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数学基本方法是数学思想的具体表现,具有模式化与可操作性的特征。可以选用作为解题的手段。中学数学基本方法主要有:消元降幂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参数法、反证法和数学归纳法。
2006届高考数学试题的预测及建议
(一)2006届高考数学试题的一些基本预测及其关注点。
1、基本的传统题仍会是试题的主力军
2、新课程新增的内容(向量、概率与统计、导数、线性规划)难度不会太大。
3、整体难度在2004年与2003年高考难度之间,估计在0.55左右。
4、①在小题中要特别注意集合、抽象函数、向量、排列组合的创新题,适当关注即时定义的小题。
②在解答题中,概率题关注取胜策略或几何计数问题。
③解析几何题关注与平面几何综合的问题,特别要注意三角形内心、外心、垂心、重心的几何性质。
④文科数列要注意子数列问题,理科数列题可能与坐标系结合,有一定的综合性,或与不等式放宿法综合,或把数列的离散性构造成连续的函数,再用求导法解决问题。
⑤导数题可能是常规的题目,考查导数的性质和几何意义,也有可能用它的单调性来证明不等式。
⑥解答题中三角函数和立体几何题可能是最容易的两道题。
5、整卷运算量不会太大,注重思想方法,从不同的层次来考查学生的思维水平。但一些基本的数式化简,字符运算,分类讨论不会少。
6、关注体现数学能力水平的一些变形技巧(如分母有理化,分子分母同除等)和由数式结构、图形结构产生联想直至问题解决的能力。
(二)备考建议
1、关注基础:对每一章数学基础知识,作几次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对所学内容能按类别形成知识网络,清理考点,清理错解,清理题型,清理方法。每一单元选5个左右的典型问题进行评点与反思。
2、全面查缺补漏:多做选择题与填空题,至少10套(每套14题左右),力争在这个部分拿到60分以上。做好错误统计与分析工作,使查缺补漏工作落实到实处。
3、注意选择试题:做题要重质量,不要贪多。要选择反映数学学科特点的题目:如存在性,唯一性,充要条件,不变量,参数问题,恒成立的立向题,轨迹问题等,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不做偏题,怪题,不要觉得学生做不好的题就一定要考,犯疑心病,要重思想、重方法,务必做到每题弄懂弄透。
4、有针对性地做解答题,在解答题的备考中,中下水平的考生多做三角、向量、概率、立几题,中上水平的考生多做数列、导数、解几题、拔尖的考生多做解几、函数与导数综合题,要特别关注常见放宿法应用技巧,常见的分类讨论方式,函数与方程思想的熟练掌握,数形结合的灵活运用,复杂、陌生问题的合理转化。还要特别关注解答题答题的规范性、严谨性研究。
5、训练审题速度:选几套模拟卷,只审题,不做题。题目本身是“怎样解这道题”的信息源,题目中的信息往往通过语言文字,公式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间接告诉你,所以审题一定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数学含义等方面真正看懂题意,弄清条件是什么(告诉你从何处入手)?结论是什么(告诉你向何方前进)?它们分别与哪些知识有联系?从自己已掌握的知识方法模块中提取与之相适应的解题方法,通过已建立的思维链,把知识方法输入大脑,并在大脑中进行整合,找到解题途径,并留心易错点,想出解案。只有细致的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一步,开始不要怕“慢”,这是训练思维敏捷性必经的一步。
6、了解高考,了解评卷规则:做5套左右的高考模拟题,最好做几套近两年的高考真题,真实感受一下“高考”的难度,熟悉一下解答题评卷规则以改进自己的书面表达。了解在哪些问题上是得分的强项,哪些是得分的弱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