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实践与探究

2019-08-28 21:43:40

1 2 3 下一页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那么,怎样的课堂提问是有效的,如何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

  一、有效的课堂提问

  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反思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提问应有目的性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的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好奇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因此课堂提问的目的性应基于以下几个原则:

  1.基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精确把握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的要求:“通过对有关问题的探讨,了解所学过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知识之间的关联.初步获得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经验.结合实际背景,在给定目标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一步体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相应的能力”.

  首先教师必须通读并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要有深入的理解.其次教师要备好每一堂课,了解并掌握每一堂课的难点、重点、教学关键,以及与已有知识的内在联系.最后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

  2.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的要求:“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俗话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若教师的提问随意拔高,违背学生认知规律,则会造成学生思维断层,让提问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必须合理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

  首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因材施教,对什么样年龄特征的学生准备什么样的课堂提问.其次还必须深入生活、开拓视野,积累丰富的知识和语言.生活是无字的书.思想敏锐的有心人,可以从生活中读到精彩的词句和篇章.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数学教师也要像作家一样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以及内心世界之中,通过课堂内外的思想交流和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教师可以充分掌握学生在干些什么,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和关心些什么,就能找到更多的共同的语言.

  (二)课堂提问应有启发性

  孔子提出教师教学要了解学生“听其言而观其行”,要按照学生的不同情况,因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孟子也十分重视启发式教学,认为教学要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不应诉诸强制的手段,而要适时地点化.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数学课堂提问仅仅满足准确、精练以及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还是不够的.数学课堂提问应特别强调启发性.这就要求教师应善于运用激励式、悬念式、对话式等语言形式,围绕教学内容展现新旧知识之间,现象和本质之间,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矛盾.创设发人思考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动机引发兴趣.

  (三)课堂提问应有趣味性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的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北宋著名哲学家、理学家张载认为,教学既要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即“教之而不受,虽强告而无益”.他说:“教人之难,必尽人材.观可及处,然后告之”.在他看来,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理想的教学.思想家王夫之认为,教学过程不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而应该是一种自觉的认识过程.他不同意“学,效也”的传统解释,认为学习不是简单模仿,而是主动的自悟,即“学,觉也”.也就是说,教学必须让学生参与或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称作好的教学,有效的教学.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