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的几点转变

2019-11-18 22:49:56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的实施,而课堂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课改就将停留在表面。不同的教学理念,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活动、不同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要改变头脑中原有的一些落后的教学观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在新改革理念的驱动下,在我校“15+30”课堂模式的引领下,我在以下两个方面做了一尝试:一是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二是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

  一、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改进备课

  更新备课观念:以前备课我总是要思考:这一节课要把什么知识讲解给学生?要把什么重要题目类型讲解给学生,课堂上的各个环节自己应该如何把握,学生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等等一系列诸如课堂怎么讲才能更精彩的问题。而现在备课,我考虑更多的是:怎么把课本知识转换成问题让学生解答?根据课本怎样把学习目标言简意赅的呈现,以及结合课本把知识要求用通俗化的语言写成自学指导?还有课堂讲解部分怎么精炼题目让学生自己由浅入深的解答,才能带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更多的收获?

  改变备课形式:把原来单一的各人备课,改变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要做到“四定”,(定人、定时、定地点、定内容)即事先确定集体备课的主讲人、时间、地点和内容。板书的设计方案。.新授课有.学习目标、自学指导、.课堂练习、课堂检测。(练习题与课堂检测题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有坡度,数量适当,保持一定的密度。);复习课要有复习目标、复习重点复习检测。比如我所在的学校这几年一直实行这种形式的备课,常常发现:在备课过程中,不同老师对同一问题不同的看法,往往能帮助自己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对自己的教学很有益处。

  (二)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上,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能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在相当的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点拨与引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一改以往传统的一言堂,先让学生通过自学指导独立学习完成课后练习,然后同学之间对存在的疑难问题互相探讨,共同解决,从而掌握知识。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凡是学生能够自己学的,自己想的,自己做的,都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体验。新教育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融入数学情感、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思想与方法,交流大众生活经验等。

  改进教学理念: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根据课本内容和学生实际解决知识的能力,组织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敏锐、快速地捕捉各种信息,及时解决学生中的个别问题和共性问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的调整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以热情和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要注意关心、鼓励学生,尤其对学习困难生更要体现出耐心。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进行思考探索,创造充分的自由支配的空间和时间;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收获成功的喜悦。

  改进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影于一身的多媒体技术为教育提供了理想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课堂上,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多媒体,能达到让学生在良好状态下,自主地、积极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抓住一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机会。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构建问题情境,设计符合学生自学规律的教学过程,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探索,以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有定量的练习、适时的检测和恰当的评价,从而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创造学习的思维性,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二、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

  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一位教育家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先让学生独立学习,掌握一些容易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一步地去探索、解决问题,因此,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并不急于给出学生答案,也不急于让部分理解力强的同学马上作出回答,而是进一步启发、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探索;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绝大多数的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解决一些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的问题;变式练习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中,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交流;课堂小结让学生不仅参与学,还参与教,把教与学的角色集于一身,提高课堂参与率。

  关注学生的情绪表现。学生的课堂情绪受到学生内外部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但主要的是指来自教师情绪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保持高涨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状态的作用,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师要热爱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的爱,师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是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使他们产生自负和抗拒心理,从而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对于一堂课的顺利进行很重要,而学生的情绪状态往往决定着课堂气氛。所以,控制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使学生在良好情绪状态中学习,也是教师驾控课堂能力的重要体现之一。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转变态度都与思维有关,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所以教学中应让师生思维得到暴露,信息得到交流,给学生以自由想象的时间,将数学教学作为“思维过程”来进行。老师创设的问题情景,要引发大多数学生积极进行思考,展现出一种积极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而不是很困惑的表情;二是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并且提出的问题与见解要具有挑战性与独创性;三是让学生把经过猜想、探索发现的结论作为新的思维素材,去努力探索,再去进行新的思维。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良好、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合作的氛围。

  上述几点尝试,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师变独角演员为导演,充分发挥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不仅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数学技能、获得数学经验,而且还使学生树立数学意识、发展数学能力。总之,我认为:传统的“蜡炬理论”已不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新形势下,课堂教学中更多的应是学生自学与合作的舞台。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韩江



相关链接>>

1、决战2015高考数学之五月冲刺复习(学生版)

2、全国各地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调研数学(理)试题汇总

3、全国2015届中考数学模拟试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