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与秦桧的恩怨

2019-10-16 12:24:08

易水寒
  
  陆游和秦桧是有渊源的,不过这种渊源并不叫人愉快。公元1153年,南宋朝廷举行“锁厅试”,即大员子弟和宗室后裔参加的专门考试。29岁的陆游和秦桧的孙子秦埙同时参加了这次考试。本来,秦桧事先做了安排,准备把秦埙定为第一名。结果,主考官被陆游的文章打动,梗着脖子把第一名给了陆游,秦埙排在第二。名次一公布出来,秦桧气懵了,大骂主考官该死。第二年,礼部举行省试,秦桧再施手段,干脆将陆游拉下马来,以免再坏秦埙的好事。陆游一下子就被压制了好几年,直到秦桧死后,才得到任用,被安排到福州宁德县做个主簿小官,此后不断升迁。
  
  1170年,46岁的陆游到四川夔州赴任通判。在南京附近靠岸停歇后,特意拜访了秦埙。陆游在《入蜀记》中对此事做了记载:“晚,见秦伯和侍郎。伯和名埙,故相益公桧之孙,延坐画堂,栋宇闳丽,前临大池,池外即御书阁,盖赐第也。”次日,秦埙的馆客、左迪功郎新湖州武康尉刘炜来拜访,闲谈中说到,自秦桧死后,秦氏家族日渐衰落,甚至靠典当家产来过日子,进项越来越少。陆游和宾客似乎都有唏嘘之叹。接下来,又有两句提到秦埙。其一:陆游的家人患病在床,“秦伯和遣医柴安恭来视家人疮”;其二:“移舟泊赏心亭下。秦伯和送药”来。这篇日记体的《入蜀记》文字十分简练,三处提到同一个人,足可以看出他的分量了。如果没有前因后果,我们在这里看到的简直就是一副其乐融融的和谐社会图。同事和睦,互敬互爱,觥筹交错,惺惺相惜。陆游的行文里,尽管没有直接表达对秦埙的亲密,但秦埙又是派人来给治病,又是送药,同僚之间的关心已跃然于纸上。你看不到陆游有一丝愤怒的痕迹,也看不到一点怨气。对于陆游来说,这不是伪装的。我们可以把他的这种淡然理解为隐忍。审视一下周围的生存环境,他必须忘记自己受过的委屈,尽量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现实。秦桧虽已去世,但其子孙依然在世,党羽也并没有灭绝,虽说人已走茶已凉,但杯子还放在那里,让人不得不有所顾忌。
  
  而在另一本著作《老学庵笔记》里,陆游多处提到秦桧及其子孙,这时的笔触尽管依然冷峻,但冷嘲热讽、嬉笑怒骂的味道已趋浓重,读来很有趣味。
  
  陆游对秦氏家族的心理感受,是有一个变迁过程的。《老学庵笔记》作于绍熙年间,即1190年之后,这时的陆游年近古稀。社会上对秦桧的评价,基本上已是盖棺定论,而秦氏家族,也早已灰飞烟灭,死的死,亡的亡。眼看着他起高楼,眼看着他宴宾客,眼看着他楼塌了。陆游似乎并不是落井下石,他只是在还原真实。同时,有些东西也需要沉淀,胆识需要沉淀,爱与恨,悲与喜,更需要沉淀,最后沉淀出的,只是一个简单的结论。
  
  退一步想,万一陆游早夭,这段真实是不是就被淹没了?毕竟历史上像陆游这么高寿的诗人不多。好在,历史是不容许假设的。我们无法祈祷万事公平,但我们可以相信时间的公道。(来源:深圳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