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初班思品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运用

2019-11-06 07:30:29

  捷克教育家在《大教学论》中写道:“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这种论述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性知识的形成。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情境教学方法能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所谓情境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情境创设构筑教学的主题,将教学内容问题化,采用提问、设疑的方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保持学生的学习激情,使学生在积极思考问题的同时,完成新知识的学习,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情境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问题解决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探究、发现、实践、再创造的过程。这种教学法具有操作简便、适合学生的特点,实践效果良好,对于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由于我校承担着疆内初中班的教育教学任务,所面对的学生个体全都是民考民的学生(在小学很少接触汉语教学的维吾尔族学生),有的听不懂普通话。针对这种情况,用情境式教学就会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在实际教学中就尝试着运用了以下几种:

  一、情感教育型

  例如,教学“我知我师、我爱我师”时,我创设了五个实践活动:

  活动一:情感体验。课前调查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班级管理、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等)。情境创设一:说说老师工作的快乐和辛苦。

  活动二:情感有约。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并且多媒体展示事先拍好的老师工作的照片。情境创设二:听到这段音乐,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你想到了什么?

  活动三:情感回顾。同学们远离家乡到学校上课,回顾在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有关怀和付出,有表扬和批评,讲讲“我与老师的故事”,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想法。四人小组交流,找出最有意义、最典型的故事进行全班交流。

  活动四:情感创作。假如你是一位画家,你将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幅怎样的师生图?情境创设三:让学生自己说说创作这幅画的意图。

  活动五:心存感恩。让学生在此基础上展示歌颂老师、赞美老师的诗词、名言等,并且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来表达全班同学对老师的感激之情,用努力学习知识、以优异成绩考上内高班来报答老师、学校和党的亲切关怀。

  情感教育型教学方式不但有助于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掌握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能力,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情感素养的提升,焕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情境一通过亲自调查和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感知老师的辛勤和快乐;情境二通过听觉和视觉的冲击,使学生产生情感体验,为本课的教学作必要的情感铺垫;情境三通过第一次远离父母和家乡,来到陌生的学校,与老师交往中的感人故事来讨论师生交流和沟通问题;情境四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自己的老师,用画笔来描绘良好的师生关系;情境五把学生引入感恩的氛围,升华对老师的情感、对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感激,落实到实际行动。本课以情感为纽带,设置了众多情感型问题,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较好地实现了“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开放探究型

  引导学生思考探索,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探究精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例如教学“我国的环境问题”时,我就创设了以下情境让学生讨论:1.暑假返乡回家后,你发现在自己生活周围有哪些环境问题?有什么危害?2.结合所学知识,你有哪些解决的办法?3.你是否愿意成为一名环保小卫士?你打算为家乡的环境保护做些什么?此类情境的设置没有单一的、固定的答案,学生只要能运用发散思维回答,畅所欲言,言之有理即可。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够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这种类型,要注意问题设置的开放度,既不能开放性过小,也不能开放无边、偏离实际。这三个问题的设置都有一定的开放性,面对全国19个省市承担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任务,喀什地区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现实生活中难免会出现环境问题,所带来的危害是多样的,最后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有许多,学生保护环境的做法更是不胜枚举。

  例如教学“做诚信的人”,由学生表演小品《小餐馆》:中学生艾海提的爸爸开了一家小餐馆。有一天,他发现爸爸正在和一小商贩商谈廉价的地沟油,他劝爸爸不能这样,但是爸爸不听。他赶紧告诉了妈妈,妈妈说:“难怪最近有顾客说咱家的饭菜味有些怪怪的,这样下去,会把咱们的餐馆毁了呀!”于是艾海提和妈妈想了个办法,悄悄买来一批正宗食用油,把爸爸廉价买的地沟油换掉。小餐馆生意越来越好。一天晚上,爸爸说:“咱们饭馆能有今天,都是我的功劳,用便宜的油,降低了成本,可以多赚些钱。”艾海提和妈妈趁机把真相告诉了他,爸爸这才恍然大悟,承认了错误。

  情境创设:1.艾海提爸爸的小餐馆能有今天,真的是爸爸的功劳吗?为什么?2.爸爸的做法会得到什么、失去什么?3.小品中涉及到了哪些方面的利益冲突?怎样看待艾海提和妈妈的做法?

  借助小品,创设三个思考探究题,让学生合作探究,主动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过程中提高了认识,培养了能力,端正了态度和行为。开放探究型教学为学生思维开辟了自由广阔的空间,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联系实际型

  教学“日新又新我常新”时,我提前给学生布置了两个调查问题:

  情境一:1.我的长处是什么?这些长处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好处?2.我的不足有哪些?这些不足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情境二:老师眼中的我;同学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自己理想中的我。

  联系实际型教学方式能够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视野,开拓思维;能够让学生接触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在体验中内化,达到知行统一。我注意到以下几点:第一,问题的设置要符合学生实际,符合社会现实;第二,问题要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第三,问题解决的过程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升华情感的过程。这两个问题的布置,意在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让学生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能做到全面地看自己,能够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问题二的布置,意在引导学生主动征求家长、老师、同学的意见,让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中认识自己。学生们非常积极、主动,他们打电话、找老师,甚至有老师“埋怨”说:“这是谁安排的任务?有这么多的学生让我来评价他。”

  教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为了让消费者练就一双“慧眼”,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我借助“包治百病”的虚假广告,让学生表演并设计了下列探究性问题:

  1.你觉得“包治百病”的广告可信吗?说说你的理由。

  表演1:有患者打通电话,买到了包治百病的“神药”……

  2.想象一下,会有人去买此药吗?如买会发生什么事?

  表演2:有患者吃了该药后,病情反而加重,有些患者因迷信此药,耽误了治疗的时间……

  3.由于消费者知道了这是虚假广告,你能说说消费者会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吗?

  表演3:有的患者说:“花钱买个教训。”有的患者忍气吞声:“谁让咱不识货呢?”有的患者甚至……

  这些表演和问题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运用这种类型,要注意探究性问题的设置要难度适中,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精心设计生动的问题情境,努力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以故事叙说的形式,问题1的设置意在提高学生的怀疑意识,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2的设置需要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探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问题3的设置意在使学生学会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依法,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课设计注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注重学生创造新思维和探究能力的培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