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原本简单的数学问题,学生也感到困难,总认为数学枯燥、深奥。我认为这种教学中高耗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学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呢?
一、创设生活情境,让课堂生活化
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在教学“数的组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一分自己喜爱的食品或物品,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情境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身边的事物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二、在情境中找数学,将课堂引向生活。
传统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计算”代替了它的涵义,没有真正体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而真正的数学是丰富多彩的,有着实实在在的生活背景。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多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创设出蕴涵数学问题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找数学,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教学《认物体》、《认数》、《认钟表》等,都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
三、在情境中用数学,将生活融入课堂
学以致用,知识才能成为能力。新数学课程标准更关注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和实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回到生活中去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价值,展示其魁力。例如教完《有趣的拼搭》后,可以让学生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形状的材料任意制作一个生活中的物体模型等……当生活融入课堂,不仅让学生的学习空间变得鲜活、灵动,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应用价值所在。
四、在情境中做数学,让学生体验生活。
教材上的知识毕竟有限,教师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开展一些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数学实践活动。如用平面图形的知识为学校设计花圃平面图,用分类的知识完成家务劳动……由于把生活与数学连接了起来,给了学生消化知识,丰富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并使他们在实践和劳动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亲切感。这样,为学生数学能力的形成引入一泓不绝的活水,真正变封闭狭隘的数学教材为开放活泼的生活数学教材。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我们在新课改的进程中,把握教育发展的脉搏,和着教育改革的节拍,使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贵溪市雷溪南桥希望小学刘小燕)
来源:鹰潭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