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下一页 作者:卢昌海
三十.来信
在前面各节中,我们介绍了数学家们在证明Riemann猜想的漫长征途上所做过的多方面的尝试。这些尝试有些是数值计算,它们虽然永远也不可能证明Riemann猜想,却有可能通过发现反例而否证Riemann猜想——当然,迄今为止并未有人发现反例;有些则是解析研究,它们具有证明Riemann猜想的潜力,但迄今为止距离目标还很遥远。如果小结一下的话,那么这两类尝试虽然很不相同,却都可以被归为直接手段,因为它们的目标都是Riemann猜想本身。
既然这两类直接手段都遇到了困难,那我们不妨来问这样一个问题:除这些直接手段外,还有没有别的手段可以帮我们研究Riemann猜想,或至少带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答案是肯定的。
事实上,Riemann猜想虽然是一个极为艰深的难题,但这种长时间无法解决的难题在科学上是并不鲜见的。科学家们对付这种难题的大思路其实很简单,那就是直接手段行不通时,就采用间接手段。当然,大思路虽然简单,具体采取什么样的间接手段,可就大有讲究了。一般来说,常用的间接手段有两类:第一类是研究与原问题相等价的问题——那样的问题一旦被解决,原问题自然也就解决了[注一];第二类则是研究与原问题相类似、但却更简单的问题——这类手段虽不能解决原问题,却有可能带给我们启示。更重要的是,在原问题实在太艰深时,这类手段往往比其它手段更具可行性。
就目前我们对Riemann猜想的了解而言,它看来是属于那种“原问题实在太艰深”的情形,因此我们要介绍的间接手段是“往往比其它手段更具可行性”的第二类间接手段。这类手段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物理学家们遇到很困难的三维空间中的问题时,往往转而研究二维、一维,甚至零维空间中与原问题相类似的问题。又比如生物学家们从事一些不宜在人体上作尝试的研究时,往往转而用动物作为研究对象。最近比较热门的用凝聚态体系模拟基础问题的做法,也是第二类间接手段的例子[注二]。这类手段通俗地讲,其实就是研究“山寨版”的问题。只不过与经济领域中的“山寨版”产品被四处喊打不同,科学领域中的“山寨版”问题不仅不违规,对它们的研究还广受鼓励。有时候,在“山寨版”问题上的突破,甚至能成为重大的科学成就,并获得重大的科学奖项。Riemann猜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的艰深与重要,使得“山寨版”的Riemann猜想也“鸡犬升天”,变成了非同小可的问题,研究或解决它的数学家甚至可以获得数学界的最高奖,堪称是史上最牛的“山寨版”[注三]。
为了介绍这种史上最牛的“山寨版”,让我们把时光暂时拉回到1940年。
1940年4月,著名的法国几何学家ÉlieCartan(1869-1951)收到了一封奇怪的信件,它的寄信人地址是位于法国海滨城市Rouen的一座军事。
一位著名数学家居然收到一封来自的信件,那会是什么样的信件呢?照常理来说,最大的可能性是某位民间“科学家”(简称民科)的杰作,对于法国数学家来说,情况尤其如此。因为在这方面,法国科学院(FrenchAcademyofSciences)可谓是开了风气之先——自从一个多世纪前它为Fermat大定理悬赏以来,民科信件便如雪片般地飞向了法国数学家的手里。那热情,就连一百多年的时光也不足以使之熄灭。自那以后,知名法国数学家收到民科来信就不再是新鲜事了。不过Cartan收到的这封信件却有些不同,它的寄信人地址虽然很“民间”,笔迹却颇为熟悉,因为那笔迹属于一位真正的数学家。那数学家不仅Cartan认识,更是他那数学家儿子HenriCartan(1904-2008)的好朋友。那位数学家叫做AndréWeil(1906-1998),他一生的许多重要工作虽然还有待于此刻拿在Cartan手里的这封来信来揭开序幕,但当时的他就已在代数、分析、数论等诸多领域中享有了一定的声誉。五年前,他还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年轻数学家(其中包括HenriCartan)一同,创立了一个后来大名鼎鼎的数学学派——Bourbaki学派。
Cartan对笔迹的细心留意使那封来信免遭了被弃之垃圾桶的命运,也为我们的Riemann猜想之旅增添了一段新的故事。
三十一.与死神赛跑的数学家
身为数学家的Weil怎么会跑到里去的呢?这还得从他早年的一些经历说起。
Weil是一位早熟的数学家,自九岁开始就在一份中学数学刊物上展露头角,对数学的喜爱可以说是达到了着迷的程度。据说有一次Weil不小心摔了一跤,他那后来成为哲学家的妹妹所想到的安慰办法,居然是立刻去把他的数学书找来。十六岁时,Weil进了一所名为ÉcoleNormaleSupérieure的学校,这个校名翻译成中文是一个很土的名字,叫做“高等师范学校”。但莫看名字不起眼,它实际上却是一所为法国先后培养过十二位Nobel奖得主及十位Fields奖得主的一流学府。在那里,Weil参加了曾经证明过素数定理(参阅第七节)的著名数学家Hadamard的讨论班,并开始研读包括Riemann在内的一些数学大师的著作。此外,他还结交了精研印度及东方文化的教授SylvainLévi(1863-1935)。受后者影响,Weil一生都对印度文化怀有浓厚兴趣。自十九岁起,Weil开始在欧洲各地游历,每到一处都结交了不少朋友。1930-1932年间,他到自己神往已久的印度生活了两年多,亲自接触了这个古老国度的古老文化。1935年,他还访问了苏联,结识了一些苏联数学家。
1 2 下一页
Riemann 猜想漫谈 (十七)
2019-10-31 10:48:30
相关推荐
- 大脑语义信息功能图谱绘制成功-可揭示语言的神经生物学机理 2019-12-09 15:27:38
- 2014年新课标高考大纲详细解读:物理 2019-11-18 08:22:44
- 2015年南昌中考说明发布 解读 2019-11-14 22:32:17
- 突出实际应用 知识的网络化 2019-11-22 06:16:07
- 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本科新增专业名单 2019-12-08 13: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