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6 19:50:23

  作者/罗慧梅

  摘要:阐述了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巧用问题导学法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高中生物;应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强调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乐于动手,勤于动脑。教科书的内容也突出了以问题驱动学习的办法。在学科教学中建议以问题为驱动,引导自主、探究式的学习为基本策略和方式。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问题导学法是现代教育理念下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进行“导学”,学生“自学”,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提高了课堂效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经常在课堂上巧用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问题导学法”当作一堂课的出发点和归宿,优化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化学生的思维。”问题导学法的关键是“导”,所以提出的问题必须让学生有兴趣参与思考讨论,让学生主动学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要考虑问什么,更要考虑怎么问,所以教师必须深入备课,抓准教材的重、难点,所提出的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尽可能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联系;难度适中,有一定层次,由浅入深;问题设计力求新颖有趣,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例如,我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课中结合教材问题,设计下列

  问题:

  1.在前面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实验中,你们知道哪些生物组织中含蛋白质最丰富?

  2.你们平时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哪些含蛋白质最丰富?

  3.当我们去超市购买某些食品时,包装上有食品成分说明,有些食品要添加氨基酸,为什么呢?

  4.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什么?蛋白质需经过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氨基酸有多少种?结构上的特点是哪里?

  5.氨基酸是怎样形成蛋白质的?什么是脱水缩合?肽键的表达式怎么写?脱下的水,水中的氨和氧分别来自什么?

  6.你们听说过“大头娃娃”吗?蛋白质有哪些重要功能?

  前面三个问题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将生活融于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入新课的学习。后面的三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突破重点、难点,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拓展了思维。再如,在《免疫调节》一节中,通过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切入口,围绕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获取知识。

  1.你们知道日吗?每年的主题是什么?

  2.蚊子会传播吗?传播有哪些途径?

  3.的病因是什么?最后为什么患不同的疾病而死?

  通过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使课堂生动而高效。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当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后,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或由教师提供部分资料)让学生来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讨论猜想、主题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满怀兴奋与激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在分析问题、探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精神。这种模式对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对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很有意义。

  例如,在必修二《伴性遗传》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下列情境:

  (1)下表是某地区人类红绿色盲的调查结果

  然后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①上图谱中男女性患红绿色盲的几率是多少?②红绿色盲基因属于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③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④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是什么?

  前三个问题学生通过分析图谱获取信息,可以很快找到答案,第四个问题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只凭学生个人不容易解决,最好通过小组合作来完成。为让学生顺利解决这个问题,我把它分解成问题链或小任务:第一,写出男女性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第二,参照书本,写出四种婚配方式(XBXB×XbY,XBXb×XBY,XBXb×XbY,XbXb×XBY)的遗传图解。第三,分析所写的遗传图解,特别注意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有什么表现,正常男性的母亲和女儿有什么表现,从中揭示出X染色体遗传的特点:交叉遗传。再与白化病类比,因为同属隐性遗传病,因此红绿色盲也有隔代遗传的特点。第四,归纳出红绿色盲作为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患者中男多女少、交叉遗传、隔代遗传。

  通过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环环相扣,逐层深入,让学生能理解知识抓住重点,还能训练学生严谨的思维和推理方式。

  三、解决问题,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师生的教与学相互融合的阶段,也是学生的认识能力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作为组织者、协作者及指导者的教师,应当抓住时机,做“问题解决”后的提炼和拓展。

  经过学生的主动学习,还有可能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这时教师可针对实际情况,对重点、难点进行精讲,对共同的问题进行解惑,还可引导学生通过一些概念图、生物图表等对生物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例如,我在讲完叶绿体、线粒体以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之后,引导学生对叶绿体、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用生物图表进行归纳总结,找出两者结构与功能上的相同点(1.两者都是有双层膜;2.都含少量DNA,可以自主复制与表达,是细胞质遗传的基础;3.都与能量抟换有关,都能产生ATP;4.都能产生水)以及不同点(1.形态、结构;2.成分;3.增大膜面积的方式;4.功能)。通过归纳总结可以避免学生学习的片面和不足,丰富所学内容,把握住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较完整的科学知识网络体系,同时也巩固了已学的知识。

  四、联系实际,迁移提高

  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在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医药卫生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实际,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和提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事例,引导学生把生物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能力。例如,在讲完《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课后,设计了下面一道题:

  下面是我们广东家庭做黑米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黑米煮熟,待冷却到25度,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药(实际是酵母菌种),与米饭混匀后置于一瓷坛或玻璃容器内。在中间挖一个小洞(深及底部),盖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28度最适宜),一般24小时即成。现请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发酵过程作简单分析:

  1.在米饭中间挖一个小洞的目的是什么?

  2.酵母菌在大量繁殖时的呼吸方式是什么?

  3.发酵坛没有密封,坛内发酵的环境是怎么形成的?

  4.酿酒时先来“水”,后来“酒”的原因是什么?

  5.酒的风味主要取决于采用的酵母菌菌株,某著名酒厂的菌株使用了几十年,繁殖了几千代。风味不减当年,其主要原因是

  什么?

  6.请你用文字或坐标曲线的形式说明在发酵坛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此消彼长的过程。

  这道题以日常生活的事例为基础,综合性强,考查了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生殖等,可以锻炼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通过采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我体会到问题导学法只是众多教学法中的一种,也有不足的地方。教无定法,作为现代教师应该运用灵活多样、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创造情境,创造机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提供条件,真正使我们的生物课堂更高效、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刘恩山,汪忠。生物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来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