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的着力点

2019-11-14 19:46:03

  化学是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到的一门学科,如何让学生在一年之内,从入门到熟练掌握一定的知识,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比较顺利。

  在多年的中学化学教学工作中,笔者不断探求摸索,不断总结,现浅谈几点不成熟的经验。

  一、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在开课前可带领学生打扫实验室、整理仪器,第一堂课在实验室上,做一些趣味性实验,如“鲜花三变”、“清水变牛奶”等,告诉学生化学时时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喝的可乐是碳酸饮料,牛奶可以解毒等。另外,在教学时可结合实验、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教具不断培养兴趣。如我在上到初中化学中浓硫酸的稀释实验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亲眼看见把水倒进浓硫酸时液体沸腾的激烈反应现象,使学生获得了深刻的印象。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

  学会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起点。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前必须预习下节课的内容,以便于听课时作笔记,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要正确处理听讲与记笔记的关系,提高听课的效率。

  阅读停留在表面上是不够的,只“读”不“思”,仅能获得化学的表面知识,而对于内部的知识往往就无法知道,从而影响对化学知识全面深刻的理解。因此,要边读边思,注意对知识进行大胆的怀疑、提出问题、多问“为什么”,从而使相关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知识密切联系起来。如在阅读初中有关氧化反应内容时,课本在列出硫、铁、碳等与氧气反应后,提出了“我们把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在这里,为什么指“与氧反应”而不说“与氧气反应”?“氧”是否就是氧气?如果不是,那么“氧”指的是哪些物质?如果能够这样深入去分析,就能更加深入地掌握氧化反应的概念。

  三、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

  化学知识来源于实验。学生好奇心强,对实验很感兴趣,实验时应当先强调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如镁带的燃烧,先观察镁条的形状、颜色等,点燃时要注意看耀眼的强光,但不要正视,防止伤眼,把点燃后生成物的状态、颜色和反应前的镁带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得出产生的新物质。再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瓶底要装有少量的水(或砂),从而证明反应时放出大量热。

  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学生来说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虑,学的知识才能被学生接受。应该启发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找出知识的规律性。如演示电解水的实验,得到体积比为2∶1两种气态物质,启发学生说:电解水能得到氢气和氧气两种物质。氢气分子一定是由氢原子构成的,氧气分子一定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水分子一定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把学生带到了积极思维和深入想象的微观世界,在脑海里形成了原子的概念,可以很好地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学生有了一定了逻辑思维能力后,就可以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习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有兴趣、好学固然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使学生能够持之以恒。学生在学知识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学习时心理受挫过多过频就会严重地打击学习信心,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学习的倒退。因此,在以兴趣为主引入新知识后,适当加深是必要的,但一定要控制好“度”,引导学生尽量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做知识的主人。同时要注意接近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不能够简单地扶着他们走,而是给予适当的帮助,让他们自己去面对困难,自己度过难关。只有这样,才能够磨练学生的意志品格,才能使他们真正做到主动学习,并保持高度热情,使他们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做到以上几点后,学生成绩有所提高,但是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出较好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到知识、掌握知识。

  作者:杨宏芝

  来源:233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