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材施教,点燃创新
我们要求学生有创造力并不是要他们都成为天才、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而是要通过训练,培养他们具有创造性的思维。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认真研究,不断改进,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给学生新的刺激,新的感受,从而保护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求知的进取性,思维的活跃性。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实验法、点拨法等。针对不同的内容,也可以采用不同的导课方法,或猜谜法、或设问法、或故事引入法等。尤其是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幻灯、录音录像、投影,特别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体现教学的直观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要抓住数学教材自身的特点,不断变换教学思路,寻找最佳切入口,导入新课,探究新知。
二、质疑探究,培养创新
俗话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让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不仅应该传授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更应该注重使学生在探究和自主学习中形成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兴趣,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以自主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创新能力,贯穿和渗透于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中。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样、能够是什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现独特见解和设想,完成富有个人特色的创造性作业。对于教师的分析和有关观点,应允许有不同看法,也不必强求一律,从而禁锢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质疑问难,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和做法。教师要进行积极性评价,或给予表扬、或加以鼓励学生坚持弘扬这种探究精神。
三、联想能力,求创新
联想,是指从一种心理过程引起与之联想的另一种心理过程的现象,是创新经常使用的一种连动思维方法,是培养创造性心智机能的一种思维活动,它不是一般的思考,而是思考的延伸,是“由此思彼”的思维跳跃。美国莱特兄弟看见鸟儿在天空自由地飞翔,于是产生初发明飞机的联想和灵感,最终于20世纪初发明了飞机。数学教学中常见的联想也有很多,应用旧知识,引出新概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给学生能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教师要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旧知识,讲授新概念,学生就容易接受从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19-12-03 06:38:14
相关推荐
- 寒假近"宝贝计划"成家长难题 2019-11-27 07:51:19
- 小说一条线 2019-11-29 13:26:59
- 山东:本科二批一志愿7月16日顺利投档 2019-12-11 09:22:58
- 专家:初中生学习方法不当的六大成因 2019-11-20 20:59:32
- 改革必须协调推进 2019-10-28 22: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