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越
“一个女孩儿经常周三去邮局寄信,被亲切地称为‘星期三女孩’,有一天她又去寄信,邮递员说:‘这样的信没有办法投递,因为没有收件人的地址。’这时候,女孩子说……(请续写)”
这是一道源自汉语能力测试体验版五级的考题。
来自的消息称,从今年10月起,一项针对国人的汉语水平测试(HNC)将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等地试点,此前,HNC已在北京、湖南等地开展多次试测。据介绍,汉语能力测试考查听、说、读、写四方面的综合能力,类似于英语四六级考试,也分为六级,对不同要求的人群采取不同等级的考试。将来,一些职业可能会将该考试结果作为职业标准。
对于这项新出台的考试制度,网友质疑声不断:“以前戏言要用周杰伦的歌做考老外的汉语试题,现在汉语考试终于盼来了竟然是考国人的,有这个必要吗?”
专家拍砖:“标准化”失去的是文化多样性
为何推出这项针对母语能力的测试?中国考试中心主任戴家干解释说,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的现象,还有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对此,考试中心受、国家语委委托,历时3年完成了“汉语能力测试”的研制,希望能够“以考促学,以评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以遏制国人提笔忘字、满口洋文、淡漠汉语的现象,复兴传承数千年的母语文化。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教授陶寰对此很不认同,他说:“说话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天赋能力,不需要通过测试来证明,因为这不是一个职业的标准。难道你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就不是合格的中国人了?”他的观点是,不应该把语言当成工具,当成一种可以通过流水线标准化生产出来的东西。也有专家认为这虽然无关“是不是合格的中国人”,但用考试这种方式强调国人的“普通话”能力太硬性、太形式主义,这种方式无论出发点有多好,都不是真正复兴母语的最佳选择。
公众担忧:没事找事,弄个考试,劳民伤财
“汉语能力测试”来得相当突然,仿佛刚出现在大众视野内,就立马试点了。一位曾经参与过《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编写的专家告诉记者:推广普通话是国家语委的职能,调不调查,商不商量,征不征询大众或专家的意见,起到的“阻尼”作用甚是轻微。
但这项测试即将出台的消息还是在公众中引起了惊讶和质疑。“(这个考试)太刻板太形式化了,(母语)用得上用考试来规范吗?”“汉语四六级——给老外考就好了,我们的文化水平不需要通过考试的渠道,那会变质的!”“汉语水平测试的初衷,应该是引起全社会对母语的重视,可语言是通过文章与思想来彰显魅力的,汉语最重要的是汉语有文法上的美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考出来的。”同时还有部分网友质疑该考试所带来报名费、教辅费等的“附加值”,称“映入眼帘的是呼之欲出的利益链”。
人们之所以反感这项测试,还因为逻辑上的想不通。华东理工大学一位大三学生小蕾说:“的确,‘汉语欧化’、‘网络词汇入侵’之类的现象在我国存在已久,这样看来汉语考试的实行似乎意义重大。但是说到底,这些都无法动摇扎根于国民心中的整个汉语文化体系。母语文化的逐渐缺失,真正还是源于现行教育制度的偏颇和‘考证’模式的独大。在考试经济的大背景下,试图用另一场考试去矫正某种意义上跑偏了的语文教学,其最有可能的结果也就是使其沦为功利工具。”已经有人描绘出了未来的商机:母语词汇基础班、母语考试强化班、母语考试冲刺、母语考试押题班……
“汉语能力测试”究竟是复兴母语的出路还是死路,也许会像网友皓月梧桐所描述的那样:“一老奶奶上公交车,说自己的‘老年证’忘记带了,60岁老人是免票的。老人拿出身份证显示1935年出生。售票员很不屑,没有‘老年证’就不是老人,快买票。以后会不会汉语说得再好也不行,没有证就不算会说话。”
考个证,证明自己会说话,你准备好了没有?(来源:文汇报)
“汉语四六级”复兴母语 用考试证明什么
2019-10-27 09:15:41
相关推荐
- 2013辽宁高考英语试题与答案 2019-11-24 11:01:10
- 中学学科网2011年审核站长招聘 2019-12-09 17:39:34
- 某些物质的用途 2019-11-10 13:00:56
- 文津阁版《四库全书》扬州出版 原大原色原样 2019-10-31 12:15:15
- 化学新授课运用投影导入法 2019-11-09 12:1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