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2019-07-18 07:13:14

  解题是学习数学的必经之路,学生解决问题之后,往往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再思考,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只是为完成任务而解题,这道题弄懂了,下次遇到类型题稍微变化一下,又不知从何入手,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因此,培养学生学会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回顾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方法,逐渐培养学生解题后再思考的好习惯。

  一、整理思维过程

  学生解决问题时,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定的"尝试错误",再加上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再思考,不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为了完成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不同的解题思想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再思考的习惯是具有正确的解题思想的体现。为提高解题质量和效率,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思想,使解题的过程条理清晰而准确。

  例如:下列各问题中的变量y是不是变量x的函数?

  学生讲解完这道题,还要按要求归纳解题方法:巧记“两个变量,单值对应”。归纳不恰当的,教师及时点拨,补充。

  二、反思思维的方法

  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总是根据问题的具体情景来决定解题方法,这种方法是受具体情景制约的,如果不对它进行提炼、概括,那么它的适用范围就有局限,不易产生迁移。因此应在学习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学习过程,结合数学基本方法,引导学生在思维策略上回顾总结,分析具体方法中包含的数学基本思想方法,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从中提炼出应用范围广泛的一般数学思想方法。为了使解题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在反思问题设计时,就应该考虑让学生对具体方法进行再加工,并分配“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任务。

  例如:在"整式的运算"的复习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反思过程

  首先,出示下面的习题,要求学生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1)a2a=a2(2)a+a=a2(3)a6÷a3=a2(4)(a3)2=a6

  学生凭着已学过的知识比较容易进行判断,然后,在学生判断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思:

  (1)(2)(3)为什么是错的?(4)为什么是对的?最后学生在反思后就容易概括出同底数幂的乘法、除法,幂的乘方及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区别。

  从上述过程中可以看到,通过引导学生反思、总结、归纳,使他们看到了自己思想的不全面,找到了差距,培养了他们思维的逻辑性,学会了揭示概念本质的一般思想方法,使他们切实体验了数学思想方法对解题的指导作用。

  三、剖析问题实质

  解决问题以后再重新剖析其实质,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在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之后,启发学生反思,从中寻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一般规律,使问题逐渐深化,还可使学生对思维的抽象程度提高。例如在完成"圆的认识"的教学之后,可以让学生回忆交通工具的车轮,反思与"圆的认识"的知识有什么联系。经过反思学生发现,所有的车轮都是圆的,都在利用"圆的认识"的知识,在同一个圆或等园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才使车子滚动向前。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指导"数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日常生活、理解周围世界。"

  四、探究解题策略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满足于做出题目,而对自己的解题方法的优劣却从来不加评价和反思,作业中经常出现解题过程单一、思路狭窄、解法陈旧、逻辑混乱、主次不分等不足,这是学生思维过程缺乏灵活性、评价性的表现,也是学生的思维创造水平不高的表现。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分析解题方法的优劣,优化解题过程,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通过这一评价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逐渐朝着灵活、精细和新颖的方向发展,在对问题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促使学生形成一个系统性强、着眼于相互联系的数学认知结构。

  五、分析错误起因

  学生往往在学习基础知识时不求甚解,粗心大意,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是造成作业错误的重要原因,在解题完成之后,学生往往忽视对结论的反思,出现结果不符合实际,数据出错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隐形错误"发生频率更高。因此教师应当结合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设计教学情境,帮助学生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角度来剖析作业错误的原因,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重新理解的机会,使学生在纠正作业错误的过程中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基本概念的本质,指导学生自觉地检验结果,培养他们的反思能力。

  让学生分清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注意纠正在计算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和引起错误的原因,注意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注意运算规律的运用,提高处理多层括号题的能力,力求做到运算合理、规范、准确、迅速。

  实践证明,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提供解题后再思考的机会,多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多种途径培养解题后再思考的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学习热情,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夏月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