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实践中对化学教学的反思

2019-11-19 22:52:29

1 2 下一页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化学教学树立了新的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学教学正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生巨大的变化,广大的化学教师积极响应,他们认真理解新的化学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化学教学观。
  
  通过几个月的新课改实践,我们有许多体会和反思,现总结如下,供化学老师们参考。
  
  一、对化学新教材的认识
  
  新教材用先进的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特别突出了以下几点:
  
  1、注重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教材将“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什么使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学习使我认识到:科学探究已不是学习内容,而是学习方式,更重要的体现是一种学习方式。其基本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它有多种形式:阅读探究、讨论探究、实验探究,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探究是它基本的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合一体,使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通过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讨论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来实现的。
  
  2、突出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化学推动了现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对人类解决当时面临的环境、资源、粮食危机、人类健康等一系列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可能的途径。新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有目的地介绍日常生活和现代社会建设中所用到的化学知识和化学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他们比较熟悉地情境素材,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能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强化了实验的探究性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更多的实验知识与技能,化学实验不再是简单的训练某个技能或验证某个知识。同时新教材不再划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而是留有一定空间让教师创造性教学和学生自主性学习。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认知能力的不同,将探究实验分为不同的开放性层次,教师通过实验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物质,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学会化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动手动脑,获得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4、加强了科学与人类精神的渗透与融合
  
  新教材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教育的同时,渗透了科学态度、情感态度价值观、责任感等人类精神文明的教育,使科学知识与人文内容相联系,达到了科学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如“酸雨及其防治”的教学,以此引导学生关注资源、环境等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在教学中存在的困惑
  
  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在新教材实施过程中,教师们普遍认为:在这套教材体系全新、图文并茂,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
  
  在以往的化学教材中,对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的编排上往往是先学习典型的元素(包括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这一族元素的性质。而新教材在元素化合物的编排上体现了高观点、大视野和多角度的特点,学习自然界中的元素分为碳的多样性、氮的循环、硫的转化、海水中的元素等。但是对于磷、硅、硒、碲、碘等元素性质的认识上存在太多模糊的知识,对于元素周期律概念的形成有一定困难。并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不能对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有具体的认识,因此处理这一部分时许多教师往往在学习元素周期律后对每一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分别进行阐述、讲解。教材的高起点、多角度、大视野是对的,但实际操作有困难的。
  
  2、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
  
  纵观全书,课本中的知识阐述简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如电子式、结构式的书写方法,新教材中没有讲如何写,应适当补充,不然,学生学习化学键就感到处处有困难。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