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摘要
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概述]: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事文艺研究所教授、着名文艺理论批评家、鲁迅文学奖得主朱向前教授认为,经过艺术创作和创新,在中国古典文学这一片土地上,的诗词已然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最后一座高峰和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过渡中的一座重要桥梁。
诗人曾如此评价的诗词:“诗词以其前无古人的崇高优美的革命感情、遒劲伟美的创造力量、超越奇美的艺术思想、豪华精美的韵调辞采,形成了中国悠久的诗史上风格绝殊的新形态的诗美,这种瑰奇的诗美熔铸了的思想和实践、人格和个性。在漫长的岁月里,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风靡了整个革命诗坛,吸引并熏陶了几代中国人,而且传唱到了国外。”
中华国学网讯:2010年10月23日,“岭南大讲坛·文化论坛”开展第57讲。这次讲座邀请到了解放军艺术学院军事文艺研究所教授、着名文艺理论批评家、鲁迅文学奖得主朱向前教授,主讲《诗词的另一种解读》。近年来朱向前教授潜心研究诗词,一改传统诗词解读中诗、史分离,一改以往或单纯解诗或纯粹书史的情况,融诗入史,化史入诗,诗史合一,在向读者展示诗词艺术风格的同时,将诗词创作与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相结合,探及更深层次的的性格、智慧、魅力和作为其渊源的中华文化的奇光异彩。
朱向前教授将本次演讲内容分为“对评价的三个变化”和“诗词的三个特点”.在谈到三个变化的时候,朱教授引经据典,讲述了70年代人民对的顶礼膜拜,80年代从“被神化”到“人化”,90年代初再度被神化等不同的历史时期;又以郭沫若、李敖等名人对诗词精神的至高评价,阐述了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新定位--是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朱教授指出:“过去我们常说没有就没有新中国,今天我们要加一句,没有就没有中国的今天。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此之谓也。”
朱教授不仅以生动幽默的故事回顾了的个人风采,更是旁征博引,用《念奴娇·昆仑》、《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蝶恋花·答李淑一》等一系列的经典名篇诠释了诗词的风格特点,具体概括为三点:
一、豪迈大气--这哪里是青蛙,比老虎还厉害
朱教授对诗词进行量化分析,指出诗词好用大的字眼,如“天”、“海”、“山”;“亿”、“千”、“万”等,着名诗句有“看红山万遍”、“粪土当年万户侯”、“万类霜天竞自由”,“气势若长江大河一泄千里”.对于现在盛传的少年诗作《咏蛙》,朱教授笑言道“这哪里是青蛙,比老虎还厉害嘛”!
二、想象浪漫--羞煞李后主,气死李清照
朱教授重点选用写给的《蝶恋花·答李淑一》分析了浪漫的想象力和诗词中的婉约风。“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一句既浪漫不羁又豪迈无涯,朱教授道“真是羞煞李后主,气死李清照”.
三是文采华美--看重文采,追求文采,以文采自傲于世
朱教授剖析《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两个上阙,“可谓色彩明丽,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文辞华美。”此外,朱教授发现从这两首《沁园春》中各取一句便恰成一对妙联,抒写了前半生的真实写照,即“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朱教授指出,的诗词风格有一定规律性,几乎是处境越困难,诗词却写得越好,其写忧造诣无人能及。在最为艰难困苦,甚至前途与生死未卜的境地,陷入军事和生涯的最低谷,所创诗歌格调竟出奇明朗,毫无压抑之感,简直异于常人的心境。在逆境中进行创作时保持处之泰然的心态,超越了一己之悲欢,超越与功利,这也是的作品能穿越时空超越时代,永葆至今的根本原因。他认为,经过艺术创作和创新,诗词已然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最后一座高峰和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型过渡中的一座重要桥梁。
接近讲座的尾声,朱向前教授流露了文化关怀,他表示当前人们心态容易浮躁,希望读者能够定向,多读书。(来源:中华国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