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活动课应具备的特点

2019-10-30 12:48:36

活动课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对问题加以探究。同时,组织教学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在活动中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或心得,得到什么结论,都可以由学生个体完成。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任何学生的质疑意识、探究能力都应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不允许教师打击和讽刺学生,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培养意识、信念,使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以树立。思想活动课以“教师指导,学生主导”为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共同设置具体活动形式,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和评价等活动,形成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在《中小学思想课程标准》中,将七年级至九年级教学要求中的“运用”层次,全部改为“活动”,使活动课的课时比例大大增加,并且,在教材中还设置了具体的活动安排。在日常的活动课教学中,思想活动课对丰富思想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思想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一、思想活动课要形式多样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师生共同投入的以活动为载体的课,是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可见,师生和谐、教师主导、学生主动是活动课的内在要求,更是现代教育观的体现。要开展好活动课,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无论从活动课的目的,还是从活动课的过程分析,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展现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活动课就成了教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这就要求营造宽松、民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初中生兴趣各异,个性各不相同,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如果活动课堂单一化、模式化,就会使活动课单调、枯燥、缺乏活力,因此活动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举行辩论赛、演讲、编报、讲故事、演小品等,还可以开展“环保”的教学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开展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还可以邀请环保人士到班级进行有关环境保护的专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三月行”美化校园宣传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向环保部门提出整治、保护环境的建议,为加强环保工作献计献策。这些别具一格的、形式多样的活动会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思想活动课要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初三活动课更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激励、引导、点拨和帮助学生总结提高。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自主活动,但不能包办活动过程;可以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总结,但不应提供现成答案;可以设置问题,但不能设关堵卡;可以提出学习目标,但不能把学生的活动都引导到事先预定的同一目标或同一标准上。学生是活动课的主导,教师在活动中更多的起指导作用,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时调控活动方向,保证活动课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等。初三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也使思想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思想活动课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兴趣、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主体的参与和自主活动是道德发展的前提,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的人本化特征。初三教材也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四、思想活动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想活动课,是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新的要求,是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它以活动代替过去的运用,说明对学生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要求学生把学到的有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有关实践,加深理解,并运用到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之中,以达到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目的,因此要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活动课中学生主动参与,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居于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在教师指导下选择活动方式,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活动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活动的组织和评价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由于思想学科的特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有助于他们正确理解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更有助于他们逐步形成面对复杂社会现象及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