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春野|冰雪型旅游度假目的地的投资和运营(ITIA大会系列报道8)

By 乖乖乖怪怪兔 at 2017-05-09 • 0人收藏 • 165人看过
点击上面↑蓝字,关注ITIA艾蒂亚,快捷获得国际旅游投资协会第一手信息。 万达长白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总经理马春野先生 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稍稍有一些困倦,我来一些冷的,很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冰雪旅游的相关话题。题目并不是我选的而是大会给的,我是命题作文。今天讲三个方面,冰雪旅游的市场前景、运营模式和管理机制。 全球滑雪场有六千家,分布在80个国家,主要滑雪场有两千多家(多余四条雪道的雪场),区域分布在北美、欧洲和日本。  全球滑雪市场概况:全球雪场分布 0.4%是中国的滑雪人口,滑雪人口跟滑雪人次不一样,滑雪人口占总人口数,人次是一个人一年滑几次算几次,现在中国滑雪人口占总人口的0.4%,这是2013年的数据,现在应该是0.5%,最多的是瑞典、瑞士和奥地利,大概是37%、36%,日本占9%。 中美滑雪场的对比,美国是个大国,那些小国不具有参考性,现在世界上两大国家,美国和中国。美国的滑雪是从60年代、70年代这二十年快速的增长,其中在前十年是滑雪场快速的增长,后十年是滑雪人次的快速增长,这两者并不完全同步。 美国滑雪人次在1980年的时候进入到成熟期基本不再增长了,差不多有五千万滑雪人次。可以看出,目前从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较表明,中国目前相当于美国1965年前后的水平。如图,看美国的快速发展期,60年代、70年代,中国的快速发展期大概是从2010到2030年,这20年如果进行对比的话,当然也并不是绝对的,只是大体的观察和猜测。中国从现在开始到2030年还有15年的高速发展期。这是中国目前国内的滑雪场的数量,滑雪场568家(2015年年底),滑雪人次1250万,滑雪人口大概是五百万。  中国滑雪场目前的状况,绝大多数是体验型的,数量占比差不多75%,主要是旅游初级滑雪,城市的郊区和景区景点,一般两个小时,练习型有22%,也是离城市稍微远一些,但是有初高中级雪道,停留三到四小时,在北京比较有代表的是南山。度假型的是3%,全地形的雪场落差大、设施齐全,国内客人停留一个晚上以上。目前罗列几个典型滑雪场,我所在的万达长白山,去年已经突破接待人次32万,除了长白山大概突破20万,还有南山等几家,十几万的有五六家,剩下的是几万人,从长白山角度来看,我们运行四个雪季,第一个接待7.5万,第二是15万、第三进入20万,第四是进入30万行列(雪季),我们的人停留天数正常滑雪是三个晚上以上,旅游人次稍微少一些。 总之说明一个问题,对照中美滑雪历史数据,他们快速发展20年,我们现在如果有20年的话,现在才快速发展5年,还有15年的时间,要从人数来说大有空间,假设到2030年我们的滑雪人数超过三千万的话,滑雪人次超过一亿人次,绝对值上只相当于美国的五分之一,现在滑雪多数是体验型和练习型的,目的地型只有3%,真正能够赚钱的是目的地型。 第二个问题是探讨,这种冰雪型旅游度假目的地模式,现在提的是以长白山度假区为基础,也含的对不足地方改进型的建议,长白山是属于高打高举,实际上也有它的问题,从投资收益上,尽管长白山从运营上可以用火的一塌糊涂来理解,但是依然投资大的回报上有漫长的路要走,我们要搞营利型收益比较高的度假区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马春野在会上做精彩演讲 我们提出一个想法,作为新的模式,度假社区模式,这完全发生了变化,核心的问题现在的度假区卖了很多房子但是无人居住,多数是短租的客人,这很不生态,旅游地产角度来说房子卖出去了没人住带来了N多的问题,我们提出一个设想,未来的度假区搞成度假社区,不仅仅是滑雪度假区了啊,愿景是构建度假经济的营利模式,如何构建这样的模式呢?是通过价值再造,为社会创造价值,才能实现我们的愿景。 这样的度假社区是怎样的规划呢?应该是置业度假者和短租度假者两个消费群体兼容,普遍的高尔夫球场、滑雪度假区、温泉度假区周边都是想和地产结合,但是很多房子卖不出去卖出去也无人住,也是属于“鬼屋”。 全球黄金度假带分布 如果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做一个置业独家者与短租度假者两个消费群都可以兼容的度假社区模式;从业态角度来说应该是运动、娱乐、康体、休息、购物、饮食等等系列布局;社区自主运营的软硬件要完备,既然是社区就是打造一种生活方式,让大家远离城市,或者是作为城市周边第二居所,或者是作为养老新的去处,这就解决了从投资角度来讲,万达投的太多 200亿,融资成本多大呀,赚多少钱?我主要是管运营,房子不归我管,归我管我也会被压趴下,我们是不是重新思考这种高大上的投资模式,需要不需要进行一下调整,怎样才能解决掉。所以提出众融投资,进行社区规划,N个主题在不同主题下有不同的投资主体,大家用众融众享的方式进行投资。 从运营方面,这也是一个挑战,现在的投资大颚多数是官僚制的,多数是巨无霸型的,一般不太容易众享和分权,但是这样很不生态,就承担着很多的投资和运营的问题。提出运营模式,重大问题要投资者民主决策,一定聘用专业的团队统一运营管理,虽然是众融众投但是不能乱来,看似是自组织形式,但是并不是无组织状态。 投资者、居住者、服务者、经营者、消费者角色兼容。投资有难度、第二没人住就没人气,由于度假区多数在山区中,缺劳动力,而且劳动力成本很高,经营管理的人才也很少,淡季的时候没有消费群体。如果做成社群的话,如果能够把刚刚退休的五六十岁的人焕发第二青春,再去创造价值,把他们变成投资者,可以买个房子即可以住也可以经营,同时也是这里的服务者,可以量力而行搞灵活用工,这些人多数都有社保,他们赚不到钱不重要,重要的是可以有事情做,如果建造一个自组织形式的社区,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这个社区里的一个角色,实质上他们在这里创造一个远离大城市、远离城市的污染、远离社会的问题,可以再制造一个相对自组织桃花源式的生态社区,这些即是老年人价值再造的过程,也是作为儿女如何能够让自己的父母能够在晚年活的更加幸福的课题。 冰雪型旅游目的地管理机制 如果我们的社区里把我们的商业业态都分散了,统一管理分散经营,这些人又可以成为经营者,如果有庞大的社区,尤其是如果再像北京这样大城市的周边,其实很多年轻的白领,他们可以在这里买第二居所,如果在这个社区里建成国际学校、国际幼儿园、国际医院、森林疗养等等,这就变成作为城市里的白领可以周末去这里度假,你可以看望父母、可以看望小孩,医疗如果有些人身体不好可以去进行疗养,包括现在可以坐月子,产妇和小孩都很好,孩子在周末可以去外公外婆家,建立成这样新的生活方式的话我相信这就是它的未来,这一下子解决了投资、劳动力、管理、消费等问题。 从消费者的角度一个钱包,这个掏一次钱就不用再花其他的费用了。长白山基本上是一价全包,住房子可以、机场免费接送、滑雪等等所有几乎是免费的,除了购物。 需求群体,一是投资需求、二是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文旅投资机构,有钱就多投,只不过分出一些利益,第二是在职人员作为第二居所或者是父母价值再造去投资,因为地比较便宜,房子有50万、60万、100万就可以拥有一套度假的第二居所、中产退休的群体,何必在城市中呢?还不如远离城市可以到森林进行森林疗法,这些人不要混吃等死完全可以创造自己的价值,这个概念就可以搞定很多人,这个社区是自组织的,消费需求是中产度假群体、中产退休群体、康体度假群体,立志群体,可以逃离城市寻求一个度假的桃花源。马春野先生长期在旅游界工作,2011年加盟万达,进驻长白山,历经项目筹建、开业及提升发展三个时期,是国内冰雪旅游界顶级专业人士。 我们必须有一套机制进行解决,选址条件,一定是在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借名、借景、借势。黄金度假带是北纬40度到50度之间。这样的模式下配备管理机制,不能是官僚制、大企业的模式,应该有一套比较自组织的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是产业演化的规律,在这个规律之下长白山搞了CMP的机制,这不是理论,已经在运行,而且运行的效果非常好,设计了一套自组织的业态模式、运营模式,同时必须有一套自组织,从他组织向自组织转化的模式,刚才讲的绝大多数现实中已经实现了,还有一部分没有实现的也放入其中了,只是提出源代码供大家不断的去拓展、修复、去生成自己的一套机制,这就是生成机制,谢谢! 长按指纹 识别二维码关注ITIA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国际旅游投资协会官网了解更多资讯!ITIA诚挚地邀请您关注与参加!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