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苏东坡在“东莞”
By 飞天小小丸子
at 2017-05-10 • 0人收藏 • 204人看过
郁离子国学馆(微信号:yulizigxg )分享国学典史、百家思想、历史沉浮、人生感悟! 在中国贬谪流放史上,论流放地方之多、流放时间之长,苏东坡应当尊居榜首。“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由京城出发,一路向南,黄州、惠州、英州(广东省英德)、儋州(海南),直至在应召回京时客死返京途中。他在文学上的巨大成就,都是在“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人生阶段确立并高扬的。而与惠州相邻的东莞,也因为苏东坡的到访,增添了无穷的光辉。 苏东坡在东莞,并不像他在黄州、惠州和儋州那样怀着悲壮的心情,因为这里是他寻亲访友之处。他所访的朋友是名震南粤的东莞资福寺的方丈比丘祖堂,在这块曾经孕育了博大沉雄的岭南文化的地方,开辟了他另一条人生之路。 在那散发着佛经的清香禅室里,已近六旬的苏东坡像个小学生一样站在经书前,“既而谪居于黄(州),杜门深居,驰骋翰墨……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茫然不见其涯也”。 往事,随着那一册册经书在眼前掠过。 伫立在佛前,面对香烟袅袅,没有了声色犬马的放纵,没有了功名利禄的追逐,没有了风刀霜剑的欺逼,也没有了心若死灰的清冷,就像窗外的斜斜细雨,恬淡得似乎可以听到炊烟的低语。他思索着写一篇关于罗汉堂的文章。回到惠州居所后,他夜不能寐,兴笔疾书: 众生以爱,故入生死。由于爱境,有逆有顺。而生喜怒,造种种业。展转六趣,至千万劫。 本所从来,唯有一爱,更无余病。佛大医王,对病为药。唯有一舍,更无余药,常以此药,而治此病。如水救火,应手当灭。云何众生,不灭此病。是导师过,非众生咎。此何以故?…… 写罢他便倒头鼾然大睡,梦中赤蛇吐珠的景象令他暗暗称奇。感应就这样出现了,居然还有一个人跟他做了同样的梦。祖堂法师夜间睡觉的时候也做了同样的梦。祖堂法师迫不及待地来到苏东坡的住所。两人相见,都话梦事,惊讶不已。苏东坡百感交集,拿来清墨尚未干的书稿,在后面加上两人梦中所见: 五百大士栖此城,南金大贝皆东倾。众心回春柏再荣,铁林东来阁乃成。宝骨未到先通灵,赤蛇白璧珠夜明。三卜袭吉谁敢争,层檐飞空俯日星。海波不摇飓无声,天风徐来韵流铃。一洗瘴雾水雪清,人无南北寿且宁。 苏东坡还觉得不过瘾,干脆拿出比自己生命还宝贵的佛宝舍利交给祖堂主持。这粒佛舍利大有来头,这是朝廷赐号佛印的和尚——宋代云门宗僧所赠。捧着苏东坡赠送的佛舍利,祖堂喜出望外,恭恭敬敬将文章和佛宝舍利带回资福寺,用金银琉璃做塔,将舍利藏于塔中,将塔供奉在罗汉阁内。苏东坡曾就资福寺修建舍利塔作铭。 其铭曰:真人大士何所修,心精妙明舍九州。此身性海一浮沤,委蜕如遗不自收。戒光定力相烝休,结为宝珠散若旒。流行四方此独留,带犀微矣何足酬。璧来万里端相投,我非与堂堂非求。共作佛事知谁由,瑞光一起三千秋,永照南海通罗浮…… 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苏东坡的“宝骨未到先通灵,赤蛇白壁珠夜明”这首千古诗句,一时间让资福寺声名远播,海内外朝拜者络绎不绝,盛况空前。可惜在公元1277年,元将张弘范攻陷东莞,取佛舍利进京,这粒佛舍利从此不知所踪。 苏东坡在东莞的数篇诗文,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与东莞历史文化、东莞人文山水融为一体,华彩横溢,字字珠玑,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艺术的享受,更是生命质量的提升。苏东坡的笔轻轻一点,历史便在这里霞光万丈,资福寺顿时名声大噪,地位显赫,位列广东四大名刹之一,一时誉满南粤。就在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东坡应召北返时,他仍念念不忘资福寺,夜宿韶州(今广东韶关),仍写信给好友朱行中,嘱其多护持资福寺。清代被誉为“岭南才子”、“两粤宗师”的郑小谷曾为资福寺撰联“北宋访残碑,人去未忘罗汉果;东莞标古刹,我来曾吃赵州茶”,“北宋访残碑,人去未忘罗汉果”,讲的正是资福寺与苏东坡的历史因缘。 世事苍桑,只有文化,只有精神,会穿越时空,永远存活在历史的长河中。为纪念苏东坡,1896年,进士邓蓉镜在资福寺后捐建东坡阁,嵌苏氏《罗汉阁碑》(残石)于壁,直到1953年左右被拆。 苏东坡采用比丘祖堂的建议,启用罗浮山道士邓守安,由其主持东新桥建设;启用栖禅院长老希固,由其主持筑堤工程。邓道士在西(支)江上,用40艘船连成20舫,上铺桥板,“铁锁石碇,随水涨落,榜曰东新桥”。从此两岸往来,安全便利,“岂知涛澜上,安若堂与闺。往来无晨夜,醉病休扶携”。而希固长老见资金不足,便化缘筹集资金,先“筑进两岸”为堤,在用“坚若铁石”、“白蚁不敢跻”的石盐木在堤间建桥,取名西新桥。 后来,惠州人民为了铭记苏东坡的功绩,便把丰湖的那两段堤称为苏堤,以作永久纪念。现在,苏堤已经成为惠州的重要文物景点之一。 苏东坡是一个乐天派,“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管环境如何艰苦,他都微笑面对,“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风雨有几多?笑看我的超然情怀。在给资福寺的长老写的诗中就可以看出“累了就睡觉,醒来就微笑”的精神境界:“是是是。是资福,白老子。身如空,我如尔。无一事,长欢喜。东坡有,老居士。见此真,欲拟议。未开口,落第二。有一语,略相似。门如市,心如水。” “门如市,心如水”,苏东坡的真性情更表现在他对家庭的情感上。在他的数百首诗词中,有三阙词作让人摧心扼腕、痛断肝肠,那就是关于他三任妻子的作品,表现出他的真性情。 王朝云是跟着他来东莞的夫人。这个12岁起就侍奉在苏东坡左右的女人,被大她26岁的苏东坡的深情打动着,“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络秀不同老,无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33岁的朝云在被扶正11年后又病逝,苏轼将她埋在惠州城西的丰湖边上,俯瞰二人一起开辟的放生池。一湖净水,有如朝云的一片丹心,竟然令苏轼不忍重游。“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花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常嫌粉污,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如果说苏东坡对首任妻子王弗的亡故“年年断肠”,即便在续妻之后,亦“不思量,自难忘”;对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做到“生则同室,死则同穴”,将其灵柩停放在京西的一座寺庙里,最后与自己葬在了一起,真正实现了当初的誓言。那么,对于王朝云,他则是“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在东莞,比丘祖堂曾多次跟苏东坡说,俗人可以按照风俗纳妾。但苏东坡总是摇头,他把曾经的誓言化作了3万株不老的青松,用一派真情抒写了文人个性。 这篇文章对我有好处↓您可以点击右上角按钮 发送给朋友 或 分享到朋友圈(分享是一种美德)欢迎关注、分享郁离子国学馆,周一『历史人物』、周二『诗词歌赋』、周三『悟·禅语』、周四『经史子集』、周五『杂说』、周六『朝代纵横』、周日『读史随感』。畅谈国学,弘扬国粹!微信号:yulizigxg 或 郁离子国学馆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