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不能区分蝴蝶和蛾子

By 杨昊_8771 at 2017-05-12 • 0人收藏 • 191人看过
如果不知道背后的理论体系,人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以前知道的知识是错的;不理解为什么人不是猴子变的,为什么鸟是恐龙,为什么蝴蝶和蛾子没什么区别。文 / 深山虫吟区分蝴蝶和蛾子对于刚入门的昆虫爱好者来说都是小菜一碟。末端膨大的触角、翅膀合拢的休息姿势这些特征简单明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蝴蝶哪些是蛾子。所以,如果我告诉你有不止一个做昆虫学包括做分类的教授提起蝴蝶和蛾子都是一副“啊,这两个东西没什么区别”的态度,估计又能成为媒体最爱的“专家都不知道”系列之一吧。然而渐渐的,当我也不再能区分蝴蝶和蛾子的时候,我终于感到自己对这些昆虫有了一些微小的了解。昨天我转过这么一条微博,事后看评论和转发显然大部分人都没看出来我在说什么。不过这也是意料之中,因为这件事本来就不是一条转发能说清楚的。要说清这个事首先要从演化生物学的几个基本概念讲起:这是一个最简单的演化树,代表了ABC三个动物类群的演化关系。A首先分化了出去,然后和A分道扬镳的那一群动物又分化成了B和C。B和C拥有一个共同祖先,而B与C的共同祖先又和A拥有同一个共同祖先。B和C互为姊妹群,A又是BC的姊妹群。我们在分类的时候,会尽量把一个类群划定成既拥有同一个共同祖先,也包括了这个祖先的所有后代,这就形成了一个单系群。比如A,B,C各自都是一个单系群,BC合在一起是个单系群,ABC都合在一起也是一个单系群。单系群能反映生物的演化和亲缘关系,是分类工作者喜闻乐见的。但是如果把AB划分成一类,C划分成另一类呢?这就弄出来一个并系群——AB。并系群享有一个共同祖先,但没有包括祖先所有的后代,不能正确反映演化和亲缘关系,是分类时需要清除的BUG。很不巧的是,由于人类的认知和技术所限,并系群是个非常常见的BUG。如果BUG很小,发生在没什么人关注的冷门动物类群里,那分类学家敲敲键盘就修复了。但如果BUG发生在群众目光聚焦的地方就杯具了,这个BUG会喜闻乐见,深入人心,修复了以后普通群众心目中没有补丁,只有BUG。比如说一个大BUG就是鸟。很长时间以来鸟都被当作一个独立的纲,“爬行动物”被分在另一个纲。其实也可以理解,毕竟除了鸟以外所有其它恐龙都灭绝了,实在很难把它们和蛇啊乌龟啊联系在一起。图里蓝色的部分就是“爬行动物”,没有包含鸟,反而包含了合弓类里一批“似哺乳的爬行动物”,简直是个丑爆了的并系群。黄色的部分是蜥形纲,有了它以后所有“爬行动物”就和包括鸟在内的恐龙构成了一个单系群,然后过去被当作爬行类的一些动物又和哺乳类合并成了合弓类,也是一个单系群了。可喜可贺可喜可贺。然而大部分普通群众并不吃这一招。鸟儿多招人喜欢啊,爬行动物多丑啊,你也配姓赵?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你分类学家不喜欢,你算老几?所以”爬行动物“这个分类上根本不应该继续存在的概念还在被一口一个地用着,连专业研究它们的学者都得妥协着用,不然没法沟通。不然你一口一个蜥形纲怎么科普?那么再来看看蝴蝶在鳞翅目演化树里是个什么样子:有背景色的那一小撮是蝴蝶,其他是”蛾子“。不用多说,蛾子是个并系群,是个分类上不成立的概念。把鳞翅目分成蝴蝶和蛾子两部分是站不住脚的老旧分法。对了,再来看看那几条区分蝴蝶和“蛾子”的黄金定律:1蝴蝶是末端膨大的棒状触角(或者叫鼓槌状触角)错。喜蝶科(Hedylidae)是丝状触角。2蝴蝶休息时翅膀合拢。又错。喜蝶科休息时翅膀平摊。实际上喜蝶科过去被划分在尺蛾总科里,但进一步研究以后发现这货其实蝴蝶中出的叛徒。但由于分布仅限于新大陆热带,样子也不显眼,所以一直没有机会颠覆普通人的三观。3蝴蝶不结茧。很多蛾子也不结茧,而弄蝶会用树叶和丝筑成简单的茧。4蝴蝶白天活动一些天蛾也是白天活动。5蝴蝶颜色艳丽更不靠谱。。。然而蝴蝶和鸟有着同样的问题:这些是被普罗大众喜爱的BUG,在人们心目中蝴蝶就是和蛾子不一样,尽管在分类上蝴蝶就是幺蛾子里的一小支。这也是科普常见的一个大问题:如果不系统地学习知识背后的机制,那就只会记住一些零散的知识点,而知识点随时会改写。如果不知道背后的理论体系,人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以前知道的知识是错的;不理解为什么人不是猴子变的,为什么鸟是恐龙,为什么蝴蝶和蛾子没什么区别。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结果就是比别人多知道一些只能卖个机灵没办法延伸讨论验证甚至完善的冷知识。不过只有冷知识也比没有好,可以用来撩妹子啊。。。 深山虫吟 | 昆虫学专业,动植物爱好者,科学绘画爱好者本文来自作者新浪微博scipark科学公园推广理性科学精神的科普平台长按二维码关注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