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彬有礼,你我都会更幸福
By 谢晓凤
at 2017-05-13 • 0人收藏 • 131人看过
早春的一天我从沈阳乘飞机去上海讲课,天气仍然是比较凉的,早晨的气温大概在三四度左右。上了飞机,我的前面是一群年轻的外国人,男男女女,说笑着就上了飞机,估计是刚刚结束了一次开心的旅游。可是飞机起飞没有多大一会儿,就有问题了。原来,坐在老外中间的一个中国小伙子,开始咳嗽了。我想大家一定会推测,我要写我是如何在飞机上治病的吧,其实不是,我没有治病,这病,坦诚地讲,我也确实治不了。这个咳嗽的小伙子,体型很胖,那种结结实实全是肉的胖,但是这么凉的天,我是穿着风衣的,他穿着T恤衫。我在想,他为何要穿T恤呢?估计是自己觉得热,这样的人我观察过,往往是那种吃肉特别多的人,体内燥热,现在有一批年轻的小伙子是这样的。估计是因为燥热,所以大冷天穿T恤衫。但是穿这么少,冷风吹到,咳嗽是必然的,这不是按揉什么穴位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多穿衣服保持温暖,身体自己会恢复的。可见懂得一点养生知识多么关键,但这不是我讲的重点,我想这些知识他也未必愿意学,我讲的重点在后面:他咳嗽起来,旁若无人,根本就不用什么手纸手帕遮挡,前面的老外的头高出椅子一截,此人咳嗽的气流如此强大,我甚至都看到这气流吹得前面客人的头发一动一动的。在带着痰音咳嗽的同时,他还不停地抽鼻子,那种很大声音地回抽,然后再咳嗽。我观察到,周围的中国人,比较容忍,都没有什么明显的反应,但是坐在他身边的几个老外,明显地受到了痛苦的折磨。几个老外开始互相看,露出无奈的表情,坐在他旁边的那个老外小伙子,把头明显地侧向另一端,表情那个痛苦啊。我想这是这群老外一次痛苦的飞行。各位,我要说的是什么呢?其实,每个人都会生病,我们并不能因为生病而厌恶任何人。但是,这个小伙子,除了养生知识的缺乏,更让我感觉他缺少最起码的礼貌和修养:您咳嗽的时候不能用面巾纸或者手遮挡一下吗? 所以,这里又要提到这个“礼”字,这个礼,到底是干什么的呢? 这里,有一个很大的谜团,话说人类进化了大约二百万年的时间,但是在成为智人之后,在最近的几万年里,人类的大脑并没有在容量上像我们想象得增加的那么大,人类学家曾经奇怪,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我们到底在进化着什么。后来经过学者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可能的答案,原来我们一直在进化与群体协调相关的技巧呢。有研究者发现:动物大脑的容量,是与其能共同生活的、可以互相识别互相交流熟悉的群体数量相关,比如大猩猩的群体是20-30个,而人类是70-80左右,这个数字,是互相能熟悉记忆能交流的群体(而不是像蝗虫那样的群体)。也就是说,生活中需要协调的群体中个体的数量越多,动物的大脑容量就越大,人类是这里面的佼佼者。在群体生活中,每个个体都在调整自己,以便和群体和谐,如果调整不好的,群体解散,个体难以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就很容易被进化淘汰。而人类之所以进化成功,并不是仅仅由于人类建立了以母子等血缘为单位的群体,而是建立了更大的组织,比如家族,比如家族联盟形成的部落,这是人类文明的开始。此时,单单凭着那种血缘关系,甭管是同父异母,还是同母异父,只要有血缘关系,就都是一家人一起吃肉的沟通方式开始有局限了,所以,此时要求人类有更加强大的、可以广泛使用的沟通模式,互相界定每个个体之间的界限,建立心理认同点,于是,“礼”就诞生了。“礼”使得人们在一个群体中,可以互相协调,尊重其他成员,保持自己不会侵犯到其他成员的利益,同时又能互相尊重,维持感情的联系。因此,“礼”的出现,使得人类可以结成血缘关系以外的更大的联盟,直至部落。这种更大的群体的形成,让人类在与其他物种的竞争中,形成了更大的竞争力,这也是人类最终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 这一点,古代儒家大师荀子就很清楚,我在看过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学家的现代研究后,再看一些古代智者的论述,觉得古人思考问题确实很深入,该想的,似乎都想过了。荀子管人类的这种聚集,叫“明分使群”。荀子经过思考发现,人与动物不同,而且比动物高明的地方,是人能群,即人能组织社会。而人所以能“群”者,在于“分”。“分”即是建立不同的社会分工,将社会协同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以面对自然、战胜困难。“分”是组织社会的根本法则。而“分莫大于礼”。通过圣人的治礼作乐,将社会分成各种结构,大家互相依存。所以,“礼”使得人类得以结成团体,拥有更大的力量。而“礼”的丧失,会令社会陷入冲撞,群体趋于自毁。 坦诚地讲,我们现在就处于一个缺乏礼的时代。在网络上,我经常看到张口就来的谩骂,很多人甚至连你的微博内容都没有看,只要你写的是中医,张嘴就骂。有一次我写了一位西医的心理医生的讲课内容,很多反中医网友甚至没有看内容就开始骂什么“脑残博士”之类的话,结果我说这是西医说的,他们立刻没有了声音,我才知道这些骂人者基本都是不懂医学的,甚至连内容都没有看,从此这些人我见一个拉黑一个。昨天我看到一位律师的微博,他写了一条评论美国孩子反对考试的发言的信息,微博后面留言里充满了大量的谩骂,什么“谣棍”、“去死吧”等等。 在我们这个国家里,充满了你死我活的敌对斗争吗?没有,大家都是为了生活得更好而努力着,但是绝对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所以我们是生活在一个系统里面的共存者,此时,我们彼此之间,需要最起码的尊重,有问题可以探讨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可以互相交流,但是尊重是必须的,这就是礼。如果这个最起码的礼被破坏了,族群将越来越陷入彼此的冲撞,人与人之间的纽带会断裂,我们将失去我们进化而来的凭藉。很多网友,仍在二元对立的思路中奔驰,在他们眼里,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不是该歌颂,就是该谩骂。是这样吗?其实中国古人早就建立了二元之外的另外一个体系,阴阳互根互生,互相依存,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为何一定要偏执一方呢?有人说,网络上那些语言都是这帮兄弟发泄用的,您这还能当真?可是,我觉得网络上却恰恰反应了我们真实的内心,这可是没人知道你是谁啊,没有熟人看着,可就表现真实的内心了。 总之,我觉得我们这个社会,“礼”是非常重要的,是要重新重视的。这事儿在我们当初在北京挤地铁的时候就开始想了。当时早晨上班,在四惠换乘一号线,基本上每天早晨,都会在地铁里遇到吵架甚至打架的。大家是敌我关系吗?不是,都是去混口饭吃的,但是,因为你挤了我一下,或者我推了你一下,没有道歉就火了,于是争吵起来。我的问题是:为何不道歉呢?孔子的核心理论就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也是所有社会的黄金法则,从古代希伯来人到现代西方社会,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没有了尊重,根本谈不到互相体谅,也根本不会结成社会。而“礼”的内核,正是大家互相尊重,内心有尊重,外面才有“礼”。所以孔子曾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意思是:如果内心没有善良仁慈,怎么在行为上会有礼呢? 这事儿我啰啰嗦嗦写了很多,我也不愿意写这些“古板”的东西,但是,内心总有种强烈的感觉促使我去写,每天上网看到的信息,让我的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那就是:我渴望一个人们有着最起码的互相尊重,互相以礼相待的社会环境。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