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写的这封家书,缘何引起6万人的强烈共鸣?

By rockking20 at 2017-05-14 • 0人收藏 • 214人看过
6月6日,德州市平原县县级退休老干部、德州日报原总编辑刘庆民给自己孙子刘天舒的家书《信仰的力量》,经平原县委宣传部推荐,被新闻客户端转发,一天下来点击量突破6万,引起广泛反响。一封普通的家书缘何引起人们强烈共鸣呢?小编带大家看看这封家书都写了啥?天舒,我亲爱的孙子:你好!我来到祖国的大西北已有一个星期了,这是16年来我离开你最长的日子。你活泼可爱的笑脸和刻苦学习的身影时时在我眼前浮现。我真很想念你。从你一岁的时候开始,因为你妈妈要上夜班,父母就把你送到我和奶奶这儿来睡,我原以为夜间你会哭闹,可谁知道你竟一次也没有因为离开妈妈而哭闹过,这使我既欣慰又奇怪。在你还不到两岁的时候,我随平原600名农民在温州考察学习,你一到晚上就找爷爷,爸爸妈妈骗你说爷爷上街了,你就拉着爸爸妈妈要到大街上找我,直到困得睡着了才被爸爸抱回家。现在你长大了,已经成了高中学生,可是还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你知道爷爷奶奶心里有多高兴吗?我这次出差虽然只有几天,可是我想了很多。你已经16岁了,是个青年人了,现在正是你确定人生观的重要时刻,你应该有更多独立的人生思考。 “父母在,不远游”已是过去时了,在的新中国,“好儿女志在四方”是这个时代的新风尚。爷爷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正赶上“”的风暴,上大学的梦破灭了。于是,我打起背包走进了军营,是解放军这座大学校锻炼和培养了我。记得参军第一年的夏天,江西赣江发了大洪水,南昌县蒋家巷段江水漫堤,堤外已出现管涌,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我们师长马志荣同志站在大堤上给我们全连动员:“同志们,蒋家巷段是险之又险,是赣江大堤最危险的地方,我把你们红四连放在这里,就是要确保不决江不溃堤! ”这声音压过赣江千重浪,盖过滔滔层波。全连同志高呼:“人在大堤在,保证完成任务。 ”我们白天挑土筑堤,夜间巡查管涌。我的肩膀一个星期脱了5层皮,草绿色的军装和鲜红的血肉粘在一起,一阵阵钻心的痛。可是我咬牙坚持住了,没喊过一声累、没叫过一声苦。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是红军传递的力量,是为奋斗终身信仰的力量。孩子,我知道你现在学习任务很重、很累,可是你一定要懂得,这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学习,是为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而学习。我这不是唱高调,也不是华丽的口号,当你将来真正走向社会的时候你就会懂得,一个人只要有了坚定的信仰,就有了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这次出差,我专门去了位于甘南的腊子口,这是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最后一道天险。周围群山耸立,海拔在2900米以上,峡道宽仅有几米,腊子河从峡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宽的木桥可通过。而且在峡口敌人筑造了一座碉堡,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敌人还有3个团的纵深部署,企图堵死红军北上之路。 1935年9月16日下午,中央红军先锋红四团向腊子口发起冲锋,由于峡口太窄,兵力无法展开。从下午攻到深夜,连续十几次冲锋都失败了。关键时刻一个只有17岁的苗族小战士挺身而出,这个从小在山里长大的孩子第一个攀上绝壁,把突击队员们悄悄带到敌人背后,用手榴弹炸掉敌人的据点。天拂晓了,红色的战旗插上了腊子口,红军北上的通道打开了。可是为打开通道而牺牲的红军战士却永远留在这个人迹罕至的大山里,后来的人们无法知道这名小战士的姓名,追思的人们叫他“云贵川”。孩子,在腊子口遗址前,我望着当年红军突破天险的雕塑和将军题写的纪念碑,止不住的热泪挂在我布满皱纹的脸上。当年的红军小战士比你大不了多少,可他们打起仗来却那么勇敢,因为他们的心里有、毛主席,知道是为穷人打天下。    孩子,想到这里,我整夜失眠了,于是提起笔来给你写了这封信。希望你和同学们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好日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好好学习,锻炼好身体,尊敬师长,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把自己锻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爷爷手笔2016年5月29日于甘肃岷县许多人看了后,都被老同志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所感染。谈起给孙子写信的事,刘庆民很动情:“我的孙子已经16岁,正在读高中,正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确立形成的时候,我写这封家书,主要是让孩子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引导孩子树立坚定的理想,并为这个理想去学习、去奋斗! ”刘庆民的孙子刘天舒目前正是学业紧张的时刻,但他在收到爷爷的家书以后,很是激动。刘天舒说:“我爷爷在部队当过通讯员,当过县委宣传部长和党报的总编辑,写过无数的稿件和文字材料,但给我亲笔写信还是第一次。这封厚重的家书,是对我的鼓励书,更是给我力量、勇气和树立信仰的一剂良药。我会好好汲取爷爷的精神力量,真正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刻入骨髓,修身励志,做的接班人! ”据了解,这封信的手写稿被刘天舒拿到了同学中间,广泛传阅。大家一起阅读并就其中的信仰所传递的力量进行讨论。刘天舒的同学田丰说:“以前只从书本上学习坚定信仰,却没有想到通过刘爷爷的亲身经历把这些大道理表达得通俗易懂。未来社会发展的重担就在我们肩上,我们会坚定不移地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国梦努力拼搏! ”本文来源 | 德州日报微信号:dezhoufulian德州女性的网上家园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