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外科·谭启富|我国首个由医生用个人积蓄捐设的专项基金成立

By 杨昊_8771 at 2017-05-15 • 0人收藏 • 185人看过
2016.5.28谭启富癫痫外科发展专项基金成立(《平凡的伟大》)       2016年5月28日,谭启富癫痫外科发展专项基金正式成立,这是我国首个由医生用个人积蓄捐资设立的专项基金。        当晚,由中国抗癫痫协会主办的慈善晚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宴会厅举行。300余位来自全国从事癫痫临床工作的神经内外科医生,以及慈善人士、企事业单位代表参加了晚会,并踊跃捐款。        我国癫痫外科创始人谭启富教授,2015年10月7日去世,享年81岁。他的儿女决定,捐出父亲毕生的个人积蓄100万元,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癫痫外科年轻医生的培养,完成父亲未完的夙愿。        专项基金设在中国抗癫痫协会(CAAE),下设基金管理委员会,由北京天坛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主任委员张建国教授,担任基金管委会第一届主任委员。        专项基金将根据谭启富教授的遗愿,用于我国癫痫外科年轻医生的培养 。平凡的伟大谭启富癫痫外科发展专项基金成立慈善晚会(晚会现场 :大提琴演奏拉开序幕)        2015年7月25日,他在武汉参加人生最后一次学术会议,最后一次在讲台上向大家问好。        2015年8月,他因肺部纤维化呼吸困难,吸着氧在病塌上完成人生最后一部书稿的修改。          2015年10月7日9点09分,他与世长辞,家人替他在朋友圈发了最后一条微信。        这位老人一生无数个“第一次”,写入了中国癫痫外科的历史,他人生的许多“最后一次”,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平凡的世界,用自己的方式走完一生。        他是军人,是医生,是丈夫,是父亲,是祖父,是恩师,是朋友,是领导,是泰斗,是癫痫界永远的亲人!        他,是谭启富!!!(晚会现场:谭教授的子女,谭力女士和谭坤先生)         65年前,1951年5月的一个周末,年轻的谭启富正在积极备战高考,在武汉街头偶遇为抗美援朝的征兵点,他当场就报名欲为国征战。后来由于战争形势好转,他们这批卫生兵未上战场,直接转入西北人民医学院(现第四军医大学)成为一名医学院学生。        1958年6月,谭启富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南京军区总医院外科,专职做脑外科手术,接诊了许多从战场下来的外伤性癫痫患者,从此与癫痫外科结缘,相守半个多世纪。        服从是军人的天职,热爱则是源自内心的动力。        64年不长,家、国、天下的责任,化作柳叶刀、经典著作和桃李天下。        64年不短,一名小小的卫生兵,终成医界一代宗师。(晚会现场:中国抗癫痫协会创会会长李世绰教授)        癫痫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疾病。大脑如此神秘而未知,这个藏在大脑里的病魔,来时气势汹汹,去时却无影无踪,许多医生尝试各种治疗手段均难以奏效,深陷挫败之中。与谭启富同一时代的许多神经外科医生,对癫痫稍作尝试之后就离开了。神经学科中脑血管、脑肿瘤迅速发展,脑功能性疾病的学科发展缓慢前行,尤其癫痫长期处于学科的边缘。        人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时代,却会被时代挑选,这样的人何等珍贵。         当癫痫的外科治疗在我国医学界还处于混沌、边缘状态时,谭启富坚守了,把癫痫外科融入了他的生命。         他有着军人的使命感和忠诚,科学家的严谨和执着,医者的平和与仁爱,时代选择了他,他也未辜负那个时代。(晚会现场:我国癫痫界泰斗吴逊教授)         那是一个医疗资源极度匮乏和简陋的时代,但唯一不缺的是使命感和执着。作为一名癫痫外科医生,谭启富用双手丈量着自己所能触及的医学的长度和宽度。         他凭着Penfield教授1954年出版的一部书籍的影印本,仿制出框架式皮质电极,开始皮层癫痫灶切除术。         1963年,他完成了本院第一例解剖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婴儿偏瘫伴顽固性癫痫的患儿,术后效果良好,癫痫发作停止了。这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坚定走下去的信心。        1983年,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胼胝体切开术治疗顽固性癫痫”,被称为“我国癫痫外科治疗中一个新发展”。        由于解剖大脑半球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他于1989年在国内首先采用“功能性大脑半球切除术”。        针对癫痫手术疗效如何评估的问题,他结合大量手术病例,提出了“癫痫术前评估方案”和“术后疗效评估标准”,并对颞叶癫痫切除方法进行了改良。         针对框架式皮层电极使用上的不便,80年代末,他与同道一起共同研制出“条状和网格状皮层电极”和“深部电极”,用于术中皮层脑电监测和硬膜下电极埋藏,使颅内脑电监测更加便利并提高了准确性。         1985年,他与同道一起研制成功小脑刺激系统,并经动物实验后用于临床。(晚会现场:CAAE现任会长洪震教授和基金管委会主任委员张建国教授)        30多年在癫痫外科临床一线的钻研和积累,1995年,作为主编,他联合李龄教授、吴承远教授,共同编著了我国第一部《癫痫外科学》,这部专著是我国几十年癫痫外科发展的经验总结,凝结着我国癫痫学者的心血和汗水,成为癫痫外科的经典教科书。        专业的细分是医学发展的必然。        在谭启富和所有前辈艰苦的努力下,在神经内科、儿科、影像科、神经电生理、神经心理的配合下,癫痫外科从无到有,从点到线,建立了规范化体系,出版了学术专著,终于成为功能神经外科中一个重要的分支。(晚会现场:医生们追思与谭启富教授一起工作时的故事)        天道酬勤,功夫不负有心人。        谭启富在这个边缘学科坚守并竭尽全力数十载,终于迎来了癫痫专业发展的春天。        神经电生理监测设备的应用和普及,医生可以采用高频振荡来定位癫痫灶;         神经影像学及影像后处理技术的发展,脑微小结构病灶和核磁“阴性”病灶得以显现;        立体定向脑电图技术出现,术前定位致痫灶起源更加精准完备;        一个全国性的学术组织——中国抗癫痫协会,在李世绰会长和众多癫痫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正式成立,神经内外科、儿科、影像科、神经电生理、神经心理,所有致力于癫痫治疗和研究的专业人才汇聚成林形成合力。        癫痫这个古老的疾病,不仅有了治愈的希望,还成为人类探索大脑奥秘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学术理论体系的建立、专业出版物、全国性学术组织的成立,标志着一个独立学科的建立。癫痫专业,终于从边缘走向了通往人类终极健康道路的前沿。         所有置身于此的医学科学家们是何等珍贵。(晚会现场:医生们追思与谭启富教授一起工作时的故事)        2000年,65岁的谭启富教授卸任科主任的行政职务,他婉拒了其他医院的高薪聘请,心系整个癫痫外科事业,要把规范化的癫痫外科治疗推广到全国,要让病人不用跑很远的路去治病,这才是他心中最大的快乐。       于是他“退而不休”,不争庙堂之高,只是身体力行着一名普通医生对医学的信仰,像传道士一样,用双腿去丈量癫痫外科所能普及的深度和广度。        生命最后的15年,他走遍全国每一个有希望开展癫痫外科的地区;他亲自扶植和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癫痫中心;他手把手传帮带,传授年轻医生手术技术和做医生、做人的道理。他疼爱所有晚辈,每次见面都会用心地准备一份小礼物;更将每一个对癫痫外科有热情的年轻人,他都视如己出,有求必应、用心呵护、无私帮助。        他生前最后总结了癫痫外科近10年的发展,冥冥中,他最后一次大会发言,竟然就是这份事业交接清单和嘱托,这珍贵的14条中有一份我国癫痫外科精英名单,全国22个城市53家医院的57位医生,他不仅能叫出名字,还能对每一个人的现状、工作开展情况都了如指掌。可以想见,这份看似简单的名单背后,倾注了老人多大的心血,他是真正用腿用心一一走到。(晚会现场:谭教授临终前陪伴他的几位医生晚辈)         癫痫外科从小舢板换成了大轮船,乘风波浪地驶向癫痫事业的大海,而谭启富教授慢慢老去。这位曾经强可血场杀敌的军人,因劳累过度被肺炎击倒,两个多月就盍然离世。        在他弥留的日子里,孙女从异国赶回,半夜就直接跑进病房,握着他的手哭着求他醒来,第二天他真的醒来了;他平静而乐观地化解晚辈们的担忧;他在病塌上也没放弃工作,吸着氧坚持修改那部尚未完成的书稿。去年9月初,他给杨天明打电话说:小杨,我想你们了。晚辈们纷纷来看他,几天后,他陷入了昏迷。         南京军区总医院全力以赴进行抢救,神经外科王汉东主任安排科室医生护士寸步不离。         姚一带领他的团队、他的学生王焕明也从厦门、武汉轮番赶来,与南京本地的医生一起抢救,一次又一次把他从死神手中夺回来。        但是,这位军人还是没撑过人生最后那个国庆长假,2015年10月7日上午9时零9分,他永远离开了,最后在枕边陪伴他的,是编辑在他去世后急忙赶制出来的他的遗著。         这位老人停下了脚步,他深爱的儿女,决定用另一种方式替他继续在世间行走:捐出了老人毕生积蓄100万元,设立专项基金,培养青年癫痫外科医生——这是谭启富教授未完的夙愿,也是他的儿女为自己年少不经世事未继承父亲衣钵的缺憾。         谭启富癫痫外科发展专项基金正式在CAAE成立了,这是我国医学界首个由普通医生用个人积蓄捐赠的一个专项基金。        她是一粒种子,饱含着谭启富教授的心血和期望;她是一种邀约,呼唤着热爱癫痫事业的每一位年轻医生;她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属于你,属于我,属于每一位致力于这份事业、最珍贵的人。         她还是一次寻根之旅的缘起,晚辈们追寻着谭启富教授曾经的脚印,寻访一位位曾与他一起共同开创中国癫痫外科的前辈,以及对癫痫外科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他们是:98岁高龄的史玉泉教授,90岁的李龄教授,赵雅度教授,沈鼎烈教授,刘宗惠教授,吴逊教授,汪业汉教授,吴承远教授,周良辅院士、赵继宗院士,周定标教授。         前辈们艰苦创业的决心、科学家的严谨、医生的仁爱,将永远是年轻医生指路的明灯。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国抗癫痫事业的历史将会记住这一切,未来的历史将由每一位致力于癫痫事业的年轻人谱写!(晚会现场:青年医生代表向谭教授致敬)        生命有限,而精神无限!        他认真执着。一部有价值的外国专著,从他“我自己掏钱也要出”,到出版社“我们赔钱也要出”。         他忠厚耿直。手术台上容不得半点差错,关键时刻不厌其烦地唠叨,弟子稍有疏忽就严厉批评,但术后就道歉,高兴时哼哼湖北小调。        他严谨求实。当随访手术疗效数据不理想,他要求实事求是的写,他说,数据不能造假,别人才会相信你。         他宽容谦逊。无论背后多少论断,他从来不予评论。他不耻下问,主动跨越学科的壁垒,倡导多学科的协作。         他对学生爱如慈父。面对手术风险,他对年轻医生说:如果出了问题我承担责任,我老了,你们还年轻。谁都无法保证手术100%成功,年轻医生犯错误更是不可避免。         他对家人爱得细致深沉。他在日记里默默记录着孙女的一切,直到他离开,家人们才看到他的日记。 (晚会现场:童声女声合唱《最好的未来》)        他说,要把事情当事业,年轻人不仅有过去,更有广阔的未来。         他说,人这一辈子精力是有限的,做好一件事就很了不起了。         他说,社会是复杂的,人与人相处是有学问的。         他说,科学一定要务实,手术疗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         他说,医生最大的意义,是救治病人。(晚会现场:向基金捐款的企事业代表发言)         他如此深爱这个世界,他没有离开,他就在这里,在我们的手机通讯录里,在我们的微信群里,在我们的心里。        他播撒的种子将茁壮成长。        他在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有爱中永生。        谭启富精神,        癫痫专业精神,        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让我们一起走进癫痫事业的春天!(本次活动,由戴戴原创工作室策划)版权声明戴戴(戴志悦)近年来发表于网络上的所有文章均归个人所有,目前尚未与任何平台、媒体签署版权授权协议,因此未经授权,任何平台、媒体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如需使用,请联系戴戴本人取得授权。扫一扫,支持原创查看文章1、人物原创报道系列,请后台发送“医生”,查看目录2、医生医事系列,请后台发送“医事”,查看目录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