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坛]谏中国足球十思疏--一个中国球迷对中国足球的谏言

By raulbaiwei at 2017-05-22 • 0人收藏 • 318人看过
谏中国足球十思疏
一个中国球迷对中国足球的谏言
  前言:足球无疑是世界上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民族性格的体育运动,而中国足球却正好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中最弱的一面。这里的中国足球不仅仅是中国各级国家队人员,还有从事足球管理的人(包括、以及足协),当然还有球迷。如今的中国足球早已成为街头巷尾、茶余饭后大家最喜欢揶揄的对象。是什么导致了中国足球从中国体育的职业化改革先锋,沦落到如今的举国之耻呢?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中国足球从最低谷爬起来走向世界足球之巅,成为最能代表中国性格和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呢?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千年前,魏征的这一席话,李世明听进去了并如此这般做了,于是便成就有了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未有之盛世。但愿我今天开启的这个话题也能为“中国足球”开启一个盛世。
   中国足球能长久的屹立于世界足球强国之林,这便是我们作为一个真心热爱足球的人需要的盛世。要让中国足球“木长”“流远”以及“国安”,我们就必须做到“固其根”、“浚其源”和“积其德义”。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足球人该想也该做的事情。
  
  “木”置于中国足球即为球员,“木长”就是球技与球品兼优、体力与智力并举的(包括职业或非职业)球员,我们中国足球“求木之长”唯有“固其根本”,这个“根本”就是足球人口,保证庞大的足球人口才能是“木长”之“根”。有了很多小学生足球人口,很多中学生足球人口,有了很多大学生足球人口,有了很多参加了工作将足球视为业余爱好的足球人口,大家养成了踢球的习惯,让足球成为了生活甚至生命的一部分。于是真心想踢球的孩子多了,将足球视为梦想的小孩子多了,真心想理解足球、热爱足球和关注足球的人多了。在庞大的足球人口作为基础的条件下,踢球的人有了,关注踢球的人也有了,足球的市场和平台也就自然出现了。于是优秀的球员,组成了优秀的球队,赢得了众多优秀球迷的喜爱。于是我们有了将优秀的球员作为偶像和奋斗目标的足球小将,我们有了忠心支持并热爱的球队,于是我们有了一大批优秀的球迷,于是我们拥有了庞大的足球市场需求,于是我们的足球高速发展的良性循环。如此这般,我们何愁没有中国的中国的卡卡,没有中国的梅西。
  那么何谓足球人口?FIFA(国际足联)是这样计算的,根据每周踢球两次,每次所有时间加在一起达到或者超过2个小时的人,都算是足球人口。惭愧的自我检讨一下,如此热爱足球的我,如今已经不算足球人口两年了。不是我们不想,而是没有条件:
  1.我们缺乏成为足球人口的“天时”。
  学生时代,初中时要考重点高中,高中时要考重点大学,于是平常都在上课,周末都在补课。好不容易到了大学,年龄已经老大不小了,谈恋爱,玩游戏、考试和找工作,于是心爱的足球成为了分配时间的末位选择。工作了,就更难挤出时间踢球了(我所在的工作单位基本没有周末,工作地点又在国外,只能在休假的一个月里回国过过踢球瘾)。我相信即使是在国内工作的热爱足球的人也很难自称为足球人口了。大多数时间都在为了事业,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出人头地而卖命的工作,那有时间和闲工夫成为“足球人口”。
  2.我们缺乏成为足球人口的“地利”。
  这个我想不必多言,中国确实地大物博,可就是没有什么场地能够让我们这些“伪”足球人口来实现转正。这一点,我相信大多数喜欢踢球的人和我有同感。初中高中时,学校要么没足球场,一不小心有了足球场还“闲人免入”。到了大学,扬扬洒洒几万人的大学,终于欣喜的发现有三个足球场,结果一个“黄土高坡”的足球场被改为现在的花园,一个标准草地球场长期封闭只有举行重大比赛的时候才偶尔对特定的人开放一下,剩下一个高原球场于是成为了各大院系班级球队不惜打架斗殴而必争之场地。我的经历相信大多数人有同感,学生时代没有地利,参加工作了,想踢球要预约场地,要付真金白银的场地使用费,才能踢上一场不用争抢场地的球。在中国踢个球找个场地就真的有这么难。
  3.我们缺乏成为足球人口的“人和”。
  踢球的时间挤出来难,找个场地更难,要想有合适的人组成球队和合适的对手踢场酣畅淋漓球那是更难上加更难。首先想找几个能够每周有点时间来踢踢球的足球爱好者,已经很不易了。很不易的组了个球队,联系场地联系对手,每个星期踢那么一两场球,已经是非常不易了。没踢几场球大家就开始相互埋怨相互拆台,你说我球踢得臭,我说你人品差……于是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这球队我不玩了,哥不踢了,踢球时寻开心的,不是来找骂的”于是一个球队就这么分崩离析了。终于找到了一支稳定团结的球队,实力好像还不错,于是想办法参加一些业余联赛。结果交了参赛费,大家其实都不是奔着那几千块钱奖金来的,可业余联赛组织者和裁判们为了证明他们才是足球的主导者,于是出现了很多不公平,于是有了球场暴力,于是有了罢赛和退赛。在中国想找支球队平常玩玩,偶尔踢踢业余联赛那真是难于上青天。
  
  “流”置于中国足球即为球迷,一个足球发达的国家,一支强大的球队,身后就必然有一大批感情真挚、忠实和懂得足球的高素质球迷。很可惜我们的国家足球队没有,我们的俱乐部足球队也没有。反而形成了一个球队越踢越差,球迷也来越少的恶性因果关系。那我们作为球迷应该怎么做呢?
  期待着中国足球能体现中华民族最坚强的最耀眼的一面!这需要我们球迷不要急功近利,不要一味的痛骂和鄙视国足,辱骂并不能让你显得多么高尚,发现了问题和弊端,我们要痛斥,更需要的是冷静的分析为什么中国足球会是现在这样?
  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像热爱足球,热爱欧洲俱乐部或者欧美国家队一样对待中国足球呢?也许你可以不热爱,也可以选择不关注,但请别伤害中国足球。大家设想一下吧,一个小孩子本来很喜欢踢足球,可是他的周围的朋友和家人都再不停地咒骂和讽刺中国足球,也许他本可以成为改变中国足球现状的一员,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放弃了。如此这般,没有了踢球的小孩,就没有了足球的根基,没有了根基我们又凭什么指责足球的管理者和政府部门(尽管他们的管理水平确实不怎么样),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来讥笑中国足球!
  我相信中国足球的落寞,不是我们中国球迷的愿望!我们不可能永远像看月亮一样,看着遥远的欧洲足球,没有身处高水平足球比赛球场的身临其境,中国球迷永远体味不到足球能给我们带来的更多的快乐。电视里面的足球,和现场的比赛差别是很大的,何况现在电视里的足球我们越来越难看到了,慢慢地都要收费了。我期待的最纯粹的足球,最高级的享受应该是身临球场,几万人共同为自己球队的胜利歌唱,为自己球队的失利哭泣。
  记得我刚开始看足球的时候,不管输赢,中国球迷也会发怒,也会痛骂,但更多的还是一心想着为中国足球出谋划策。再想想现在,中国队没输,大家就阴阳怪气的为国足“叫好”,中国队输了,大家就高兴的说:看吧,早说了,迟早原形毕露。再回到中国足球,我认为中国足球的现状是中国足球体制,中国足球管理者,中国足球球员和中国足球球迷们一起制造的必然!作为球迷的我们只有:珍爱足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国”就是指的中国足球,应该说“国之安”更多的重担和责任还是在中国足球的管理部门和管理者。他们才是中国足球发展的指挥棒,是中国足球的方向盘。显然中国足球陷入如此境地,中国足协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职业化初期,我们有火爆的职业联赛,我们也有火爆的球市,我们还有踢球火爆的球员(这种火爆体现在对胜利的追求,而非如今的球场暴力),我们还有无数的企业和赞助商火爆的想挤进中国的职业联赛。球迷关注的多球市好,于是赞助商出钱也阔绰,于是球员们的工资涨了奖金涨了踢球也卖命了,于是足协也有钱了,足协成为了中国体坛最能捞钱的协会组织。为什么这么好的形势,这么好的开始,我们却在职业化十几年之后落入现在的惨状呢?
   经历了职业化初期的盛况,显然足协开始妄自尊大,作为管理者缺乏危机意识,缺乏长远规划和眼光。在职业联赛的球场开始出现了频繁的打架斗殴,裁判开始了吹黑哨,球队开始了打假球,球迷开始逐渐离开了这样一个不精彩,不公平,不真实的联赛。俱乐部更是急功近利,不注重梯队建设,“球星”成了不可替代的球员,于是出现了球霸。最终害了自己的球队,害了中国足球。还有官僚的,看到足球职业化的油水足,于是有了不懂足球的人来管理足球,我并不是否认阎世铎或者谢亚龙的工作能力,也许他们在其他领域确实有很高的管理水平,但显然他们作为足协的一把手,缺乏对足球的宏观认识,缺乏对中国足球的微观处理经验。这两任官员最后成为了球迷和媒体取笑的核心人物,我们的难道不觉得自己有用人失误之责吗?
   一个好的联赛显然才是一个国家足球的根本,欧美足球强国英、西、法、德、意、荷、巴、阿哪一个足球强国不是以联赛为基础,才铸就了他们如今的足球强国地位。我们的近邻韩、日,世界杯上屡次带来惊奇的墨西哥,甚至被称为“足球荒漠”的美国他们能够在世界足坛取得如今的一席之地,都离不开他们的联赛。而我们的联赛,成为了官僚体制的牺牲品,要政绩,要成绩,要集训,所以要把联赛拆得七零八落,美其名曰“一切为世界杯让路”、“一切为奥运让路”,结果这一让,联赛被毁了,看着别人乘着正轨的职业联赛的快车道迅速前行,我们却被隔离在了高速公路之外。联赛的牌子就在这样一群的足球管理者手中被砸了,甚至臭了,赞助商走了,球迷走了,球员们突然发现奖金少了,工资发不出了,于是假球开始了,黑哨蔓延了,俱乐部的管理者们发现控制比赛结果所赚的钱远比在足球上的收益来的快来得实在多了……于是联赛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于是中国足球朝着深渊越滑越深。
  
  我把中国足球陷入如今的困局或者说史上最低谷归根结底为三个原因:
  1. 体制落后,官僚作风严重,足球的管理者缺乏长远规划。
  2. 职业联赛其实还是以前的专业体制,缺乏竞争力,职业俱乐部很业余。
  3. 青少年培训体系脱节,球员缺乏动力和压力,职业球员不职业。
  
  话已至此,也许很多人和我有一样的看法,也许有太多人比我先看到了中国足球的问题。记得在联赛初期,我们的每周球迷的节日“足球之夜”就反复多次的指出了中国足球当时的时弊,呼吁我们的足协领导重视联赛重视青少年足球,告诫我们的球员居安思危,告诫我们的球迷要客观冷静。可是职业化初期的足协、俱乐部还有球员们都沉浸在职业化带来的金钱冲击与诱惑中不可自拔,都想一口气捞足,没有长远的眼光,更没有长远的规划。健力宝青年队的辉煌,大连万达在加纳选拔青少年球员来中国培训,上海申花派青少年球队去巴西长期培训,这些职业化初期的英明决策和长远规划,最后在短视的大环境下被淹没。
  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中国足球的管理者,我们的中国足球的参与者,还有我们的中国足球的参与者,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我们的中国足球重上正轨,才能让我们的中国足球成为国人的骄傲呢?
  
  一、领导要重视足球,选好足协一把手,继续深化足球体制化改革,努力让足协成为中国体育职业化,大众化的先锋旗帜。
  
  首先我之所以把领导重视足球,选好足协一把手作为方案第一条,是因为在现在的中国,要想做好一件大事,没有高层领导的重视,没有一个好的执行者,那是几乎不可能的。正如凤凰卫视的一个访谈节目里,一位政府部级高官所说的“在中国只要领导想干,下决心干,没有中国人完成不了的任务。”我这里并非讽刺我们的政府,而是对于当代中国仍处在“人制”占主导地位的清醒认识。没错,要想发展中国足球,要想让中国足球稳步发展,要想让中国足球成为世界一流,必须要有高层领导的支持和一个优秀的CEO。
  很高兴的看到今年来,主席、副主席、国务委员,局长刘鹏等各级官员先后、多次对于中国足球提出了批评和关注,下一步我们仍然要强烈呼吁各级领导们持续批评和关注我们的中国足球,有了他们的关注,中国足球就有了动力,就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至于一个好的足协一把手,他应该是一个中国足球的十年甚至二十年发展蓝图的总工程师和执行总监,他要懂得足球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有长远的眼观,不急功近利,勤政务实。即将召开的足球上,崔大林很有可能会被任命为足协主席,并结束以前足协主席只是兼职,由常务副主席“总理朝政”的历史,这是一个好的开头,包括目前正在主持着足协工作的南勇、郎效农至少都是很务实的官员,我不敢说崔大林有多大的能力,但至少他是一个长期从事足球管理的体育官员,至少会让中国足球少走一点弯路。
  中超之父在郎效农如是说:“坦率地说,中国足协(准确说是足球管理中心)几届负责人,从王俊生、阎世铎到谢亚龙,他们在到中国足协工作之前的工作岗位上都非等闲之辈,都曾雄心勃勃地力图在足球改革和提高中国足球水平方面有所建树,也都曾不同程度地做出过各自的贡献。但因种种主观和客观的局限,特别是因现行体制弊端的制约,都难以取得更大的成效。如果中国足球的管理体制没有一个与时俱进的质的发展和进步,仅仅靠走马灯般的变换掌门,永远不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更大的希望。”
  
  然后是足球体制改革,努力让中国足协成为中国体育职业化和大众化的先锋旗帜。体制改革就需要我们的放权,敢于将中国足协作为中国体育职业化和大众化的试点,不要有太多的条条框框限制,适当放手让中国足球的管理部门去打破常规,打开一条中国体育职业化和大众化之路。如当年说的“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有利于中国足球的长期稳步发展,就要敢想敢干,就要摆脱一些旧的“中国专业体育制度”下的束缚,另辟蹊径,这就是体制改革,不破不立。在足协的体制改革中,更多的应当是充当指导者的角色。
  1、将足球管理中心和足协的职责进一步明确,或合并二者职能,至少应该让足球管理中心和足协主席的一把手由一人统领。虽然看上去,但实质是中国足球已到如今的地步,就如当年很多濒临倒闭的国企被上级指派的“一把手”带着“尚方宝剑”救企业于危难。所以短期内一定的中央集权是有利于统一政令,有利于足球体制的深化改革。随着改革进程的需要,然后再逐步建立权利制约和监督机制,完善足协管理机制,最终实现“人制”转变为“法制”。
  2、改革现有足协、足管中心体制,建立高效针对性强的职能部门,具体方案我就不在此赘述,我相信足协里那些常年搞足球的人,肯定比我懂得多。重点提以下几个部门:青少年足球发展管理部(负责制定青少年足球发展规划,指导全国各地方青少年足球普及工作,编制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等相关职能),对外新闻媒体宣传部(负责处理有关足协或足球管理中心的相关媒体事物,负责对外媒体接待和新闻发布工作,负责对媒体解释相关政策和决定,引导足球新闻工作者客观公正的报道足球新闻等相关职能),联赛发展与指导办公室(负责制定中国职业联赛和业余联赛的规划,负责各级中国职业和业余联赛的规范提出指导意见等相关职能),国家各级代表队管理部(负责各级国字号队伍的管理工作相关职能)。
  3、完善足协制度,定期举行全国以及各地方足协的足球,一方面便于足协和足球管理部门的政策以及基层足球管理组织的现状、意见和建议的上传下达,另一方面也便于集思广益,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当时情况的足球政策和完善管理制度。特别提出的是,足球不仅仅只包含足球管理部门和各地方足协、足管部门以及各俱乐部人员参加,还应该邀请各地球迷组织的代表参加会议,这样才是基层民主,才能让体育大众化平民化不沦为空谈。多听来自足球最基层的声音,也能让足球的高层管理人员了解和掌握足球的基本情况和信息,有利于及时并有针对性的调整政策和决策。
  4、足协要解放思想转变职能,作为群众性协会组织,要有为民服务的意识。各地市的足协机构和部门要有为当地群众自发组织的业余联赛甚至校际联赛提供指导意见,派遣协助比赛组织的专业人员和裁判执法的主人翁意识。也可以以足协的名义,组织市级业余联赛、大学联赛和高中、初中、小学多级青少年校际比赛。从基层开始,深入到群众身边去,既可以扩大足球的群众基础,又可以实实在在的做到发展全民体育,让足球真正成为中国的第一运动。深知足球需躬行,让更多的群众,更多的球迷亲身参与到足球中来,让更多的人享受足球带来的乐趣,让更多的球迷深刻的认识足球运动本身,不但有利于球迷本身的强身健体,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球迷也大有裨益。
  
  二、坚持以联赛为本,汲取欧洲联赛的运作机制和经验,建立职业联赛运作体系,完善联赛制度化建设。
  
  欧美足球强国,无论是法制相对完善经济较发达的欧洲国家英西法意德荷还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南美国家巴西阿根廷,他们深厚的足球底蕴和强大的国家足球队都是建立在本国强大和完善的联赛基础之上。再比如我们的近邻日韩,被称为足球荒漠的美国,还有远离欧美足球核心区域的墨西哥,他们屡屡在世界级大赛上获得突破和被认可,也同样源于他们的联赛根基的牢固。联赛为本的道理谁都懂,可我们的足协官员就是太急功近利,奥运要出线要长期集训于是联赛被强行分割成几个赛段,世界杯要出成绩于是联赛又要为世界杯让路打打停停。现代足球的趋势已经很明朗,各国联赛是根基,中间穿插国家队的短时间集训和比赛,只有到了洲际和世界杯这样的比赛才会有相对较长时间的集训。关于联赛我想说:
  1、足协和足管中心作为中国足球的船长,一定要把好中国职业联赛的舵。作为船长最重要的是指明方向和及时发现船体出现的问题,做好人员调配和船体各部位设备的协调工作。简而言之,就是说足协和足管中心应该作为联赛规则制定者、指挥者、协调员和裁判员,而应该把联赛正真的运作交给“联赛委员会”(我们现在的中国足球有这个组织:中超委员会,但却只是有名无实)。“联赛委员会”的决策层应该由各职业俱乐部的代表、足协负责联赛事物的官员、甚至可以扩大到有球迷代表作为独立监事组成,全面负责中国联赛的市场运作推广以及联赛竞赛组织工作。这样不但可以解放足球管理部门和足协的手脚,腾出更多的时间和人手来致力于扩大足球人口发展和青少年足球梯队建设等基础工作。而且能够让各职业联赛参赛俱乐部感受到自身的主人翁意识,作为职业联赛的亲身参与者更是决定自己所在联赛命运的决策者。英国的英超足球公司模式,美国NBA的职业联盟模式,还有足球发达国家的很多模式我们都可以借鉴,总之要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联赛体制。
  2、足球管理中心和足协要努力服务于联赛,为联赛营造良好的大环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做好裁判工作,这里的裁判有两个意思。第一是说要做好联赛具体运作和竞赛过程中产生的争议,在“联赛委员会”无法解决或者存在重大争议时做好法官,合理的处理争议和化解矛盾,赏罚分明,制定和并针对联赛过程中的问题及时修改联赛规章和制度。第二是说要为联赛提供一支公平公正公开值得信赖的裁判队伍,甚至可以推出职业裁判制度,让足球裁判也成为一项收入可靠稳定的职业。还有就是裁判也要从基层开始培训和选拔,这一点正好我前面提到的各地市的业余联赛和各级基层比赛就是培训和选拔的摇篮和温床。有了职业裁判作为奋斗目标,我们的业余裁判何愁没有人加入进来,何愁裁判选择范围小,有了竞争和奋斗目标何愁裁判水平无法提高,有了高水平的裁判就建立了球场最基本的公信力,也就为足球的发展扫除了最大的障碍之一,营造了更公平的竞赛环境。
  3、建立“东亚足球冠军联赛”,把中日韩甚至朝鲜,港澳台地区都可以纳入这个联赛范围。即由中日韩各国联赛选拔最优秀的16-20支俱乐部球队组成东亚足球冠军联赛采用主客场双循环联赛体制,取代中日韩各国现有顶级联赛,各国自行组织的国内联赛由作为这个联赛的二级联赛,施行升降级和各俱乐部准入制度,以保证联赛的竞争力和不断的有新鲜血液。这样的联赛可以让中国足球最头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