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香巴拉

By 今夕何夕12344321 at 2017-05-25 • 0人收藏 • 78人看过
  近些日子,与朋友闲聊起自己平生的一些颇为奇特的经历,以及人生经历的各种所思所想,不料却得到大家的惊叹,极力鼓动我将之整理成书,故而抽空整理一番,本打算写个3、4万字的总结,下笔之后,却一发不可收拾,竟洋洋洒洒成了40多万字的长篇自传式小说,虽说本人才疏学浅,写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又兴趣,但毕竟是自己的一番心血,总还是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共鸣,故此决定将之贴出来,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正。

  闲话休提,贴上正文才是正解。

  梦回香巴拉

  一个孤行者的YY

  引子

  一条悠长奇绝的山路,穿越尘嚣,向天空延伸;一队队无比虔诚的朝拜者,不辞辛劳,艰难跋涉,只为双脚踏上这块圣洁之地,奉献身心地为之叩首。有一个美丽的地方,人们都把她向往,那里四季常青,那里鸟语花香,那里没有痛苦,那里没有忧伤,她的名字叫香巴拉,传说那里是神仙居住的地方,那里是人间的仙境,那里是人间的香巴拉……

  第一部 童年

  一,身世

  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常常表现得异乎常人,这并不是如古书里所说的我是什么天赋异禀,有什么奇才异能,而是说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性格就有异于别人,常常不由自主地思考一些与年龄很不相符的很哲学性的问题,这一方面或许是天生的性格使然,另一方面也与我幼年时的经历不无关系。

  我出生在中国南方一个偏远的海港小镇,那里也是一个著名的侨乡,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海外的关系,和那时候多数人一样,我爷爷年轻的时候就远涉重洋,到东南亚一带谋生,我奶奶出生于书香门第,虽说也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和我爷爷也可以说是一见钟情,情投意合。

  奶奶姓陆,其家族源远流长,可以上溯到南宋末年,据传闻,奶奶的远祖是南宋抗元名将陆秀夫的堂弟,自小便追随陆秀夫转战南北、抗击元蒙侵宋大军,宋末陆秀夫与张世杰在广东崖门率领宋军与元军一场大海战,不幸战败,带着幼帝赵昺突围被困,不甘受辱,背负幼主蹈海殉国,一时间,天地为之呦哭;山河为之变色。三军将士、后官妃嫔,见到大势已去,主帅与幼主同时殉难,均知气数已尽,无力回天,霎时间,陆上海上悲声一片。宋朝历来重文轻武,军人多孱弱,然而当时的朝野,上上下下均崇尚英烈,推崇气节操守,更何况当时保宋的将士多为各地豪杰组成的勤王之师,本就抱着必死的决心,纷纷效仿主帅,宁死不屈,朝廷诸臣、后宫女眷,十余万将士齐齐投海殉国,竟无一人屈膝降敌。据史书上记载:“后宫诸臣,从死者众。”“越七日,尸浮海上着十万余人。”

  奶奶的祖上是当时宋末三杰之一的陆秀夫的堂弟,据传,当时宋军在崖门海域被元军所困,陆秀夫令奶奶的先祖率领十几个亲兵冒死突围,到广东沿海召集义军解围。据奶奶所讲,其家族代代口口相传说当时陆秀夫曾密令奶奶的先祖杀出重围之后,如大势难为,可自行逃命,不必回归,意为陆氏一族保留一点血脉,也为大宋保存一股抗元的势力,以图将来再举义旗。当奶奶的先祖千辛万苦,募得几百族人子侄和地方义士、绿林好汉、豪杰志士,面对前方几十万蒙元大军,虽然深知不能改变战局,难有作为,但义之所在,却也无所畏惧,一路厮杀,突破层层重围,杀回崖门宋军驻地的时候,远远地听到朝野一片悲声,万人齐声恸哭,一打听之下,得知主帅与幼主已同赴国难,不禁仰天长啸,大恸三声,率众面向海面,行三跪九叩的大礼之后,翻身上马,拨转马头,与剩下的几个亲兵和众位好汉齐声呐喊,回身杀回敌阵。虽然明知无济于事,回天乏力,却也义无反顾、慷慨赴义,最后寡不敌众,被逼到悬崖边上,不甘受辱,纵身跳下涛涛大海。万幸不死,随着海流沉浮漂流,后被另一抗元主帅张世杰残部所救,再后来辗转漂徙,流落到陆秀夫曾经被贬黜的地方,也就是我的老家—一个南方偏远的海滨小城,隐姓埋名,娶妻生子,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崖门之后再无中国。”宋朝重文轻武,兵将多孱弱,然而却英雄辈出,铁骨铮铮,忠贞义烈。“崖山多忠魂,后先照千古。”陆秀夫背负幼帝,蹈海殉国,千秋大义,悲壮激烈,惊天地而泣鬼神,其忠心报国的爱国精神可歌可泣,为后世所敬仰。厓山战事结束后,灭宋主帅张弘范自鸣得意,派人在厓山北面的石壁上,刻下了“镇国大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十二个臭名昭著的大字,妄想功垂千秋。尽管当时在元朝的高压下,中原和南国人民敢怒不敢言,然而忠义自在人心,人们心里时刻思念着陆秀夫,每当看到或想到厓山,都情不自禁地默诵“大宋左丞相陆秀夫殉难于此”。没过多久,石壁上出现了一首诗:“沧海有幸留忠骨,顽石无辜记。功罪昔年曾倒置,是非终究在人间。”元朝灭亡以后,人们为了表达前辈和自己的心愿,怒不可遏地将当年颂扬张弘范的刻字铲掉,改镌为“宋少帝与丞相陆秀夫殉国于此”,用以永远纪念这位临难受命,壮烈殉节的民族英雄。这便是有名的“功罪石”的来历。说过,“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是非功罪自在人心,任何依靠强权,高压压制,标榜自我,那怕将之刻于坚石之上,大山之中,铺满中华大地,却也只能嚣张于一时,时候一到,必将是灰飞烟灭,遗臭万年。

  正因为有了这层渊原,从我记事起,便从奶奶的口中熟知这了段历史,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正气歌》更是从小就倒背如流,烂熟于心。奶奶的祖上是否真的是传说中宋末三杰之一的陆秀夫的堂弟,由于年代久远,已难以考证。据父亲回忆,外曾祖父曾遗留给奶奶几箱旧书画,其中似乎有些记载有奶奶家族的历史,可惜在破四旧的那疯狂的年代,哪些旧书画连同一些古董、旧家具都被付之一炬。再也无法考证了。惜乎!假如传闻属实,那我虽不能说是出生名门,却也可以算是忠烈之后了。

  不过在我老家附近地区却的的确确有好些陆性和文性的族群,皆自称是陆秀夫和文天祥的后人,真伪如何?同样难以考证,不得而知。
13 个回复 | 最后更新于 2017-05-28
2017-05-26   #1
  八,困惑

  现代心理学的鼻祖之一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说过性格决定命运。而一个人性格的形成除了先天遗传的一些因素之外,与其际遇特别是小时候的遭遇、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的性格可能更多的遗传了奶奶家族的一些特征,沉静,谦和而又忧郁。在过小的时候就残酷地直面生与死的问题,奶奶的突然离去使我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不断思索着宇宙和人生这样的沉重的哲学问题,“人从那里来,活着有什么意义,人又往那里去?”这些人类的终极天问就像梦魇一样,时不时地来访,时不时地困扰着我,每当思索这些问题而又没有答案的时候,我就会感觉到无边的惆怅和沮丧。一有机会,我总爱呆呆地仰望天空,寻找那颗属于奶奶的星星,希望奶奶能给我答案,长大之后,接受了无神论、唯物主义的教育,虽然我至今也不是一个完全的无神论者,但是理智告诉我奶奶关于星星的故事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虽说宇宙浩瀚而神秘,人类科学对之所知还只是极少极少的一点,但是神鬼之说毕竟难以置信。所以有一段时间,我甚至不敢长时间地仰望星空,因为我无法接受一个可怜的生命仅仅在无垠的宇宙中像一粒微尘一样存在过短短的一段时间,然后永远消失不见这样的残酷事实,无法接受人生的虚妄、荒芜和无意义。
  每当在朗朗星空下,看着天空上繁星点点,数不胜数,想到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不知道有多少颗星星,而地球只不过这无数星球中一颗微尘,相对于宇宙来说,一个人连一颗微尘都算不上,那么人类在这个星球上的所作所为又有什么意义呢?短短几十年的人生,在无始无终的宇宙中仿如一瞬,那么人这一生勾心斗角,狗苟蝇营,奋斗挣扎,苦苦经营究竟有何意义呢?反正最终的结局都是一样,都是难逃一死而永远永远地消失不见,为了人类的延续?为了子孙后代?但是,当人死去之后一切都归于虚无,不再存在,不再有意识,不复有知觉,子孙后代又和你有什么关系呢?看着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明亮而璀璨,而实际上,我们现在看到的星星,其实却是远在几百甚或几千光年之外,我们现在看到星星发出的光,却是几百几千年前在遥远的天际发出来的。这残酷的现实足以让人神经错乱,甚至崩溃。我知道这些问题不能多想也不能深想,多少哲学家为此最终不是神经错乱就是自杀了事,可是我还是忍不住地会时常思索着这些问题。之所以还没有神经错乱、没有自杀了事,无他,只能说明我有着常人所没有的坚韧神经。
  正是由于这样的思维,让我显得格外地与众不同,与周围的一切总是格格不入,总是那么地忧郁而孤单。哪怕是在高朋满座,酒酣耳热的时候,我也会常常地无来由地突然感到哀伤和难过,特别是初恋的情人不幸过早离世之后,我的性格就更加的忧郁和孤僻,正是这种种原因,形成了我现在这般忧郁、消沉的性格,多少人一生孜孜以求的金钱地位、事业前程对我似乎无足轻重,连缠绵悱恻、生死不渝的伟大爱情都变得可有可无。是非成败转头空,反正在浩瀚、深邃的宇宙里,人类的一切都不过只是一粒微尘而已,甚至连微尘都算不上,那么世上的一切又有什么值得耿耿于怀、患得患失呢?当然这样的想法也不是一无是处,很明显的益处就是我可以相对比较超脱,稍微站在高一点的地方,俯看自己的人生。无论碰到多么深重的灾难、多么惨痛的失败、多么难以忍受的挫折,只要仰望星空,想想宇宙的广袤,想想人生的无意义,这些貌似难以逾越的障碍就会瞬间分崩离析、轰然倒塌,消除于无形。我不知道佛教的“四大皆空”是不是由此而来,当初佛教是不是就是这样而产生的,宇宙和人生的真相实在太过残酷,令人无法直视,于是人们只好幻想出种种美好的天堂、神祗、意义和价值,使得人生相对容易忍受,使得真相不显得那么生硬刺目,那么赤裸裸,那么令人惨不忍睹。“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我真心羡慕有宗教信仰的人,由于有了信仰,他们的精神便有了寄托,人生也就充实而快乐,也就比较容易忍受,无需直面宇宙的虚无和人生的无意义这一残酷的事实。
  有一段时间,我什么事也不干,发疯似地搜寻一切我所能找到的有关哲学书籍,大量翻阅古代神话传说,《佛经》,《圣经》甚至《可兰经》,试图从中寻道找我需要的答案,可惜这些哲学经典,宗教教义都只是各自解释了大千世界的一部分,似乎都很有道理,但又各有局限,终究不能完全解答我心中的疑惑,既然宇宙是如此浩渺荒芜,既然人生全无意义,既然人生这一世,难逃那一日,终究都要归于虚无,那么存在与不存在又有什么不同呢?拥有和失去又有什么所谓呢?成功与失败又有什么区别呢?
  我这样的思想决定了我不屑于为了所谓事业,成功而去阿谀奉承、拍马溜须,更不可能为了达到目的而出卖灵魂、出卖尊严,突破自己的底线。加上毕竟身上流着还是忠烈的血,继承了奶奶祖上正直、刚正、果敢的性格,同时具有典型B型血的过于理想化,情绪化的性格,使我常常忍不住会说出一些很不合时宜的话语,做出一些不符时宜的事情而得罪人,这样的性格在当今崇尚丛林法则、逆淘汰、无底线的中国,注定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也注定了必然的失败。官场上的勾心斗角,商场上的尔虞我诈,使人身心俱疲,而亲人的背叛、友人的逼迫更使人身心交瘁,万念俱灰。以至于到了今日,路越走越窄,生活也越来越窘迫,人也变得越来越落魄。虽然心里明白这些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我总还是活在尘世上,不可能真地做到四大皆空,长期的困顿让我不由得意志消沉,郁闷而又无奈。
  南国大都市仲夏之夜,经过几场大雨的洗涤,难得地露出一丝丝的凉意,星星也冲破层层雾霾,天空罕见地繁星密布,闪烁明灭。深夜的大都市街上依然车水马龙,人们依然步履匆忙,望着这些匆匆而过的人流,不禁心里有点好笑,不知道这些人这样整天忙忙碌碌究竟为了什么,在繁忙的日子里,可曾想过停下脚步来,仰望星空,想想生命的虚无,想想宇宙的荒芜,人生的无意义?我不知道这世上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喜欢仰望星空,似乎每个人都是那么地冗忙、劳碌,唯独我一个人整天无所事事。也许忙碌一点并不是坏事,忙的话就没太多的时间,就不会像我一样老是思考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就不用直面这么惨淡的人生和残酷的现实。我时常会想上帝造人的时候,为什么要同时赋予人类智慧呢?假如上帝造人时只是给予人类猪一般的智商,是不是人类的生活会比较轻松、惬意一点呢?
  雨后的星空,晴朗如洗,一如儿时乡下的夜晚,凝望着漫天的星斗,不由得想起了奶奶临终时说的话,属于奶奶的那颗星在哪里呢?是不是现在还在看着我、守护者我呢?昔日的情人又属于那颗星呢?会不会也在看着我、守护者我呢?奶奶在天上过得怎么样呢?见到爷爷了吧?应该一切都好吧?再也没有尘世间的一切烦恼了,不用忍受思念的煎熬了。思绪所及,不由得想起了英年早逝的同学,好友,还有昔日的恋人,他们在天上应该都平安、喜乐吧?不然的话,为什么一去都不回来了呢?他们是不是早早地意识到这世界的虚妄和荒芜,所以决然毅然地离去呢?想到这,心里竟暗暗地有点羡慕起他们来,可以远离俗世的烦忧,再也没有无穷无尽的烦恼了。我站在阳台,仰着头,漫无目的地看着星星,厅里的灯光投射在我身上,在地板上拉出一条斜斜的身影,一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又一次强烈地袭上心头,突然深深醒悟到这纷乱世界完全不适合自己,或者说自己完全不适合这繁芜的世界。
  夜空是如此的清朗,星空是如此的美丽,宇宙是如此地深奥、神秘而荒芜,我一个人在阳台上伫立良久,又一次陷入沉思,恍恍惚惚间,遥远天际,隐隐约约地似乎传来一声声的呼唤,断断续续、若有若无而又真真切切,突然之间,心里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只想纵身一跃,从这高高的阳台上,朝着深邃的天际,一跃而下……
  我的想法是如此的奇特,性格又是如此的怪异,以至于常被朋友都叹为“奇葩”,没有人能理解我的思想,也没有人会静下心来倾听我的心声,虽说朋友不少,但举目四望,竟没有一个人能倾心一谈,偶尔的倾诉,得到的不是同情、理解,更多的却是无情的嘲弄和讽笑。上帝太忙,世人太累,谁也没有闲心,谁也不耐烦倾听我的心声、我的梦呓。
  地球不徐不疾地旋转,时光不紧不慢地流逝,而困顿的日子依然如故,虽然孔子早就说过“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然而道是什么?什么是道?道又在那里呢?也许我不够聪慧,不能理解先哲们深邃的思想,也许我过于愚钝,不能领悟宗教教义的妙谛,也许我不够虔诚,聆听不到天堂的福音。既然我与这世界如此格格不入,那么就让我远离俗世,用我最虔诚的心,到离天最近的地方,去聆听来自天堂的福音,去兑现少年时许下的承诺,去完成这一生中最念兹在兹,无时不忘的一个夙愿,去寻找我梦中的香巴拉吧。

2017-05-26   #2
  由以上数据与数据,将十年称为人类史上最黑暗的年代当不为过。之死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对于其一生的是非功过,虽已盖棺,但由于大家都懂的原因,至今尚未定论。官方由于“你懂得”的原因,做出了“三七开”的正面评价,私下里,上至的高官,下至民间学者,黎民百姓对其评价却颇为不堪。流传最广的当属对其的评价 “建党他有份,建国他有功,治国他无能,他有罪”(有一说是的秘书李锐所说)。评价说:“他,没有丝毫的法制意识,是典型的痞子。他,反对科学,糟蹋人类文明精华。”著名作家夏衍评价:“拒谏爱谄,多疑善变,言而无信,绵里藏针,喜搞女人,道德败坏。”诗人聂绀弩评:“身败名裂,家破人亡,众叛亲离,遗臭万年。”方毅的评价是“历史上最大的暴君要数他。”和在其《五七一工程纪要》写道:“他不是一个真正的马列主义者,而是一个行孔孟之道、借马列主义之皮、执秦始皇之法的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封建暴君。”外国一些历史学家将他与斯大林、希特勒列为二十世纪全球三大杀人狂魔,《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将列为历史上人数最多的人,冯客教授表示:“二十世纪使人民大量死亡的三件悲惨事件,是斯大林的古拉格,的犹太人大,和毛制造的大饥荒。而毛是最大的杀人屠夫。”美国学者李敦白对的评价是“融大英雄和大罪犯为一身”,“绝顶聪明、才华过人的暴君,是造成上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受苦受难及死亡的罪魁祸首。...”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余英时认为:“严格上讲没有遗产,唯一的遗产就是。在中国史上,具有秦始皇、明太祖的一切负面;在二十世纪世界史上,他和希特勒、斯大林是一丘之貉。”历史老师袁腾飞对的评价是:“治国无方,扰民有术,别说在中国历史上,在世界历史上都是少见的暴君。他是个人渣,战友情、夫妻情、父子情什么都没有,眼里只有一种东西,什么?权力。”说众叛亲离、孤家寡人,祸国殃民、丧尽天良、十恶不赦......(以上这些评价均来自于网络,或自,未经核实,姑妄录之,姑且读之可也。)
  且不论年代,毛对华夏文化的摧残和对中华民族人性的扭曲、伦理的颠覆,单单从其如此之多的无辜生命而论,说其罪大恶极当不为过。当然以其一人之力无论如何是不可能做出如此巨大的罪孽的,在其年代,以其为首的团伙,除了少数人之外,位居高位的高官都是其直接或间接的帮凶无疑。对民族,对人民犯下如此大的罪恶,我们至今没有听到、看到这团伙有任何的忏悔,道歉和谢罪,令人气结的是居然还宣称自己一贯“伟大、光荣、正确”,“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这叫几千万共和国冤魂极其家人情何以堪,这要多么蛮横,多么无耻的人才能说出这样冷血的话!罪魁祸首,始作俑者的头像还在天安门城楼上挂着,全国人民每天使用的钱币还印着其头像,也难怪一向见钱眼开的国人对钱是这般地憎恶,整天将之骂为“王八蛋”了。
  有句名言:“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套用他这句名言,一个人做点坏事并不出奇,奇就奇在一辈子不做好事,尽做坏事。然而,不管一个人多恶、多坏,一辈子终究还是会做出一件好事的,一九七六年毛的死可以说是他这一生做的最大的一件好事,从而挽救了整个国家、民族。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将,他的死也可以说是“重于泰山”了,对他的死也确实应该大大加以纪念,用民脂民膏耗巨资为其建造一个宏大的纪念堂,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合乎情理,说得过去。只是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人死罪消,不管多么十恶不赦,罪大恶极之人,人死之后,总应该让其入土为安,如今让其开膛破肚、做成干尸,陈列于厅堂,供人观赏,永世不得超生,是不是也太残忍了点?也不知道当时做出这个决策的都是些什么人,是不是以前被其整得太过凄惨,以致怀恨在心?不然的话,怎么能做出如此阴毒的决定呢?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报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