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走读天竺

By 千灯 at 2017-06-18 • 0人收藏 • 126人看过
走读天竺 之 归途
  
  
  踏上班加罗尔飞往吉隆坡的航班那天,距离我上一个年头到达这个城市的日子整整355天。没有想象中的心潮澎湃,有丝丝的伤感,但并未在送别我的人们面前表露。飞机腾空的瞬间,一个人靠在舷窗边泪如雨下,泪眼朦胧中从舷窗最后一眼望出去,知道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历程就此完结,离我而去了。
  
  如今从我的窗望出去,只有不远处高高的霓虹灯,竖条条分了,又合;聚了,又散开。随着箱子的开启,衣服一件件抖开,尘封于3、4个月间的记忆也散落于屋子的角角落落。如何能够以为那300多个日日夜夜会在记忆中淡忘呢。这件,穿在Goa的海浪边;这件,穿在无数个聚在客厅吃面听歌扔飞盘的夜;这件,穿在BLR博物馆后院的艳阳下;这件,穿在内务府满是注目眼光的走廊;这件,穿在大年夜失声痛哭的阳台。
  
  这片土地,漫漫人事,早已铭刻心底,盖章、画押、封印,永志不忘。撇开、军事、文化、历史、IT......我眼中、心底的印度并不是只有人们津津乐道的歌舞电影、拥挤的火车汽车AUTO、肮脏的恒河、手抓饭、赤脚和街头贫民窟,而是一片真正的Land Charming。
  
16 个回复 | 最后更新于 2017-07-25
2017-07-16   #1
  很想去的地方。
  
  
  
2017-07-18   #2
  
  中国MM们穿起纱丽来,硬是把周围一干印度MM都比下去了啊,得意ING。主要还是因为中国MM普遍比她们苗条,在国内嚷嚷着要减肥的,跟她们一比就实在是没心理负担了。^_^
  
  明信片·Goa·晒纱丽

2017-07-20   #3
  好文,看得我这个对印度全无好感的人都很想去一趟,起码去弄条纱丽回来裹裹。
2017-07-20   #4
  好文
2017-07-20   #5
  去年八月在印度.
  
2017-07-20   #6
  好文笔。

2017-07-20   #7
  走读天竺 之 Tirupati访财神
  
  说Tirupati是世界上最富的庙可能是言过其实了,不过要论是印度最富的,大概不差。2500年来这里一直香火鼎盛,朝拜者众。佛爷本尊自己就是个穷鬼,借了一笔钱娶老婆,老婆娶到了,钱也花光了,自然还不起。于是愤然上山悟了道成了佛,而且成了印度最大的财神爷。据说到这里交上一笔财富祈福,则无论在何处借得的款项,无论数目大小,一律只用付利息不用付本金!厉害吧。不过只要是给了庙里的,无论什么,无论多少,都不能再拿回了。据说有个笨妈妈带着几个月大的小娃娃去交款,扔钱进盆的时候把儿子也一起扔进去了(!?) ,儿子便也成了交舍对象,不交还不行,由不得你不交。
  
  从BLR往东北驱车五个小时就到了Tirupati所在地Tirumala,因为开的是夜车,明月如霜,好风如水,一路倒也惬意。迷迷糊糊睡到12点多,Arvind(我们的同事,不抽烟不喝酒只听古典音乐的一个乖宝宝)手上拿了一迭票招呼我们全体下车。走到一个窗口前,还没明白怎么回事,手腕上就给围了一个纸圈,而且再三叮嘱我们一定不能取下来。大家面面相觑,女同胞们则发愁,不能取?这可怎么洗澡哇! 带着纸圈到酒店入住,一夜不表。星期天一大早就直接开车上山。周围共有七座山峰,最高峰顶就是财庙所在地了。山路逶迤而上,视野为之一开。看来这个庙真是有钱,所建山路是俺在印度所见最好的。到了庙门口,照例脱了鞋,然后就跟守门的出示手腕上的纸圈。原来光买票不成,还要打上纸圈,根据上面标识的时间排队进门。俺们纸圈上的时间是当天早上8点,于是比那些10点、11点的率先进门,省了至少40分钟的队,因为门口排的人已经看不到尽头了。别以为进了门就大功告成了, 万里长征第一步而已。先是七拐八拐探监一样的铁栏杆和铁丝网,纸圈经过再次人工检查和计算机扫描(据称是为了统计总人数以及各时间段的客流量),到了一个好象火车站候车室的地方,用铁丝网隔成了四间,看架势是一间一间放人。在这里等的时间最长,大概1个多小时吧,头上风扇吹着,电视看着,卖冰淇淋的、报刊杂志的、零食的、金银首饰的(就算是真金也没什么看头,印度的金价比国内低,不含税大概1克Rs.140-160的样子,成色只有22K) 。。。走来逛去,大声吆喝,热闹非凡。而且这些都是由庙里经营的,因为外面的小商贩根本不准入内。漫长的一个小时等待以及昏昏欲睡后,所有的人突然全部跳起来往门的方向冲,原来是开门了。由于层层长条椅子隔着,所有的人又都涌在门边,俺就问Avind可不可以翻过椅子去靠门边近一些,否则到时候让人挤到一边去凉着门又给关了,岂不是又要再多等一个小时,还不如杀了俺算了。他不置可否,只是看好事的样子看着俺穷乐。既然没说不成,俺可就不客气了,噌噌噌就往前面翻,同伴们纷纷效仿。这下周围的印度人可都不看门了,都看俺们这群老外翻椅子。
  
  进了门了,总算苦尽甘来了吧?非也!接着排队,而且是头昏脑胀地排。搞了半天是沿着庙四周修了一圈儿铁丝网,一直修到庙门口,大家就绕着墙根儿兜圈儿,真的跟里放风似的。。。不是,比放风还不如,人家还可以在广场里兜圈子呢,俺们只能在庙墙到铁丝网之间两人宽的空间里慢慢往前挪,看着外面的大太阳和小摊子欲哭无泪。
  
  随着人群缓缓前行,放眼四望,除了人,还是人,有耐心的,毫无勉强神色的人群,以及同伴们不知就里的苦笑。无尽头的前行,路一步步走过;时间一分分溜走。我们自己是把十八般面部表情都SHOW遍了,绕了十七八个弯子,猛一抬头,咦?居然已经站在大门的门槛前了。这时候已经没有了丝毫的雀跃,只是想着,快看,看完赶紧结束煎熬罢。进了大门,还是溜边儿靠墙绕着走,灰墙上遍布模糊的影象和今天的印度人自己都已不能辨识的古文字,已经被古往今来不知多少的人众在怎样的心情下摸得漆黑。有一种真实的伤感在喧闹的空气中弥漫,倦怠在跨越门槛的一瞬间笼罩过来,一直不能散去。我只能倚在墙边,盯着远近错落的身影,用力呼吸,企图抓住四周的真实感。神智有一些些的迷乱了,耐性更是早已耗尽,因为高温、缺水以及无尽止的等待。
  
  不知道自己最后是怎么顺着人潮挤到那个神像面前的。其实也不能算是“面前”啦,到了跟前才发现简直就是隔了十万八千里嘛,远远的财神爷嘴角隐隐含着笑直视着眼前川流而过的人潮。两秒钟过后,在护佛人的推搡间,我是终于走上了回路。人们倒退着走在我身边,眼睛痴望着,口中念念有辞,走远了,便攀上栏杆继续回望。这个时候我突然有一种感觉,真正有信仰的人,心灵上还是幸福的罢?毕竟有所寄托,不似我们,只捧着空荡荡的心,不知所终。
  
  走到庭院中,望见同伴还在人群中苦苦守侯。笑说,出来吧,甭看了,实在是没什么好看的。他们冲着我们笑,反正都排到这儿了,还是看吧,管它什么呢。看看,这就是我们。
  
  庭院正中是全部包金的大殿,四周是回廊,蒙有细纱窗,恍惚觉得里面有人,仔细望去却又看不真切。凑近了张望进去,天,全是数钱的,无尽的硬币,成捆的纸币,忙碌有序的人。。。。一股凉意无声无息地从背心升起,毫无征兆。仿佛地上一盒盒一滩滩的都不是有用的阿堵物,而是无比虔诚却又无比贪婪的人心。
  
  拥来挤去出得门来,午日正酣。身旁小小沿墙的笼子里,仍是不变的耐心等候的人群。眯起眼,抬起头,深呼吸,满意地对自己叹了一口气。原来在短暂的失去和窒息过后,自由的呼吸是如此舒畅美妙。
2017-07-20   #8
  不知怎么的让我想起了“大话西游”
2017-07-20   #9
  走读天竺 之 纱丽
  
  纱丽其实就只是一块布。6米长的布。但世界上没有哪块布能够象它一样,这么夺目地妆点一个民族、明确标示一个民族。这些年印度美女蜚声 海外,种种造型中最耀眼的还是传统纱丽妆:乌发蝉鬓,纱丽的一角斜披而过,上压金色额饰,只此一项便堪称绝色。
  
  在拥有自己的纱丽之前我并不知道“布”的真相,成天只是嚷嚷着“我要去买‘件‘最最漂亮的纱丽来穿!”也许是购买纱丽的那次经历太过戏剧、愉悦,从此养成了我每到一处必添置一身当地民族服装的习惯,也造就了现在衣柜里面纱丽挨着旁遮普挤着土布大褂压着奥黛靠着沙笼垫着苗家百褶裙的局面。
  
  兴冲冲走进BLR最繁华的Brigade Road上最大的一间纱丽店,一干人等立刻傻眼,这哪里是服装店啊,分明就是布庄!偌大的店堂,靠墙是一排排的架子,上面是成捆的布锭,直看得人头发昏眼发花。等店员把我们让到柜台前坐定,随着一匹匹布锭展开,真是陷入了色彩的茫茫海洋中。因为不存在造型和式样的问题,纱丽全靠布料质地和配色取胜,尤其是配色。印度女子着装配色之大胆,想象力之丰富,我们早已领教过了,不过有时候还是会给惊得目瞪口呆。这么多夸张的颜色在面前晃,没一会儿就视觉疲劳得紧,看着哪个都差不多,俗称“挑花了眼”。老板娘基本上没见过Mainland China来的中国人,而且一来还是这么一堆,也兴奋异常。看我们一个个疲惫不堪的样子,很体贴地捧出镇店之宝来让我们清清眼。这件倒是清爽,毫无配色可言,整匹布都是由金线织就的,捧起来掂量掂量,立刻咋舌,死沉死沉的,哪里是穿衣服,简直就是披盔甲。
  
  穿纱丽其实就是上身穿件小小的紧身衣(叫Blaos,一般是丝绒的,或者从纱丽上直接剪下1米来做),把整件纱丽选个角打个结塞在腰里,然后围着腰一圈儿一圈儿的绕,前面理出层次来,剩下的部分搭在肩上,在背后自然下垂。说起来简单,选一件合适的纱丽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是拿布在身上披披就能搞掂,每件在身上粗粗裹好也至少需要5-10分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被人转啊转啊裹啊裹啊。挑来拣去,给Nancy敲定一件玫瑰红的,Ling的是浅棕,Susan一眼相中了那件坠性极好的果绿,我捧着一件宝蓝和一件苹果绿唉声叹气,好是好啊,可总觉着缺了点儿什么。但实在是没精力再去试其它了,没奈何间正想招呼店员把那件宝蓝的包起来,旁边闪过缎子的微光。我一下子跳起来,接过来细细端详。料子是稍有质感的缎子,水红,镶金边。选定了一件浅橘红的Blaos,跟着店员一头钻进试衣间,第N次象个陀螺一样转来转去,象个粽子一样被从头绕到脚。一站出来,大家眼睛都是一亮,齐声喝彩。颇有些众里寻它、弱水三千的味道。我就此拥有了在印度的压箱宝,穿着它参加婚礼、出席晚宴,真正衣尽其用,物超所值。
  
  弄清了纱丽的穿法,有天我恍然大悟,为什么众多印度MM胖成那个样子啊,全赖纱丽不收腰!腰一粗,纱丽少缠一圈儿就成了,顶多第二天跟LG抱怨两句,亲爱的,人家今天纱丽又放了一圈儿哎~~~这么年深日久一圈儿一圈儿放下来~~~大家都笑,有道理,说不定真是这样噢!
  
  不过纱丽的穿着过程实在是过于繁琐,技术难度也高,我们每次必需印度女子相助,象她们这种从小穿到大的技术熟练工也至少需要半小时以上,日常穿着我们是不指望它了,靠旁遮普搞掂。旁遮普是印度北部的一个邦,时有宗教冲突,就此出名。不过这种服装和它没太大关系,同名而已。每身旁遮普一套三件:上衣,裤子,和一条名曰Dabuda的围巾。最奇怪的就是这条Dabuda,将近2米长80公分宽的一块布,就这么斜搭在肩上,不停往下滑,不住往上捞,不小心就成了拖把、擦桌布、餐巾...要多不方便有多不方便。我曾经跟印度同事打过商量:为啥要围这么一条?能不能不围啊?她们笑,不为啥,我们就这么穿啊,不过你是老外嘛,这个...那个... 我可见识过印度人怎么关注“老外”的。刚到BLR的时候咱还自觉,在办公室穿套装,倒也没啥。后来有一次去Karnataka邦内务府办事,照旧A字裙套装,穿过长长的内务府大厦走廊的时候发现不对劲了,所有或聊天或发呆的人都盯着我的裙子猛瞧。回想起来,确实好像没见过印度女子露腿的。我的所有套裙从那天开始就再没见过天日。过些日子添置了若干套纯棉和丝质旁遮普后,我们从国内带去的衣服便正式退出了日常服装舞台。
  
  关于这两种服装,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纱丽确实随处可见,从我们办公大楼外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到酒店和航空公司里穿着最正式的前台;从普通家庭主妇到高级酒会上的贵妇,都是纱丽一统天下。但职业女性尤其是IT从业人员平日里也是不穿纱丽的,只穿旁遮普。问她们为什么,人家说“穿纱丽太麻烦啊!”~~@_@
  
2017-07-23   #10
  印度教,丰满妖娆的女子,眉间那一点红..古老迷人的国度,期待更多文字~
2017-07-23   #11
  楼主,看了你的文字,很亲切的感觉。随意自然,韵味无穷。再看,还是喜欢看。 :)
2017-07-25   #12
  顶一下
2017-07-25   #13
  写得很好。 不过我就是不喜欢印度人。
2017-07-25   #14
  昨天就看到了
  今天回一下
2017-07-25   #15
  呵呵,我也对纱丽无限向往!
2017-07-25   #16
  楼主好文采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