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民主而非自由民主:马来西亚大兴文字狱(转载)
By 零壹贰叁肆
at 2017-06-21 • 0人收藏 • 158人看过
Anil Netto:选举民主而非自由民主:马来西亚大兴文字狱
2005-05-07 Anil Netto
马来西亚大兴文字狱书籍出版屡遭禁止
亚洲时报在线5月6日Anil Netto撰文:当总理巴达维2003年10月接过马来西亚权杖时,人们期望他带领该国走向开放和容忍异议的新时代。但最近一系列包含有异议或批判性观点的书籍被取缔、查抄或监控,其作者受到间接打击或威胁使马来西亚人的心里凉了半截。
巴达维执政之初似乎打算履行诺言。媒体分析家阿努阿尔(Mustafa Kamal Anuar)指出:"执政之初他确实给人留下了愿意聆听的印象。他还建议领导人应该了解民众的观点与看法"。但令人失望的是,马来西亚的民主空间并未扩大。
阿努阿尔在接受国际新闻社(IPS)采访时曾说,对于巴达维执政之初的政策声明,"这应该被理解为(巴达维)鼓励舆论监督及新闻与。"但他指出, 事情却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因为不少着名网站都成了官方审查的目标。点击率相当高的独立网站Malaysiakini因愚人节那天在其网站开了一个政府高 官的玩笑,警方竟根据《煽动叛乱法》突击搜查其办公室,看来该网站申请印刷出版执照得到政府批准的可能性不大了。
巴达维于2003年10月接替民选产生的亚洲执政时间最长的领导人、控制马来西亚22年的前总理马哈蒂尔。2004年3月,他领导的联合政府在议会和地方 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后,巴达维开始了为期5年的任期。媒体记者相信,巴达维的胜利为他推行一揽子民主改革计划,包括兑现反腐诺言带来了机会。与他强硬维 威严的前任相反,经常自我解嘲的巴达维被马来西亚人称为"好好先生"。但外表有时会欺骗人的眼睛。
传统媒体(确切的说是书籍出版)最近成了官方重拳打击的目标。对国家的各种敏感问题提出批评、异议或有争议的观点(比如对宗教教义的诠释与官方标准不符) 的书籍首当其冲成为打击目标。与报纸和杂志不同,马来西亚的书籍出版不需官方批准。但一些书籍在出版发行后会受到官方的监督、查抄和取缔。因而马来西亚流 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这里有,但言论后就没有了自由"。
反对党马来西亚伊斯兰党(PAS)主席阿旺(Abdul Hadi Awang)对此深有体会。据PAS官员透露,内政部官员在全国一些地区查抄了阿旺最近的着作《伊斯兰文明,不文明的伊斯兰》(Islamic Civilization, Not Civilized Islam)。该书的观点显然与巴达维自上台以来一直大力提倡文明伊斯兰的调子相悖。
受到严格审查的可不只是本国作者撰写的书籍。有消息称,马来西亚警方还以"有损公共秩序"为由查抄了11本与宗教、灵性和伊斯兰教相关的外国着作。其中有 两本,包括最畅销书籍《神的历史》(对一神论信仰的比较研究)都是由阿姆斯壮(Karen Armstrong)所着。其他的着作还有库布鲁西(Sheikh Nazim Al-Qubrusi)的《仁慈海洋之爱流》(Mercy Oceans' Lovestream)、帕谢(Phil Parshall)的《十字架与新月》和杰弗里(Grant R Jeffrey)的《弥赛亚的中东之战与通往哈米吉多顿之路》(Messiah War in the Middle East & Road to Armageddon)等。
反对党民主行动党官员考科(Teresa Kok)发表声明指出:"内政部将相关书籍列为显然是一种民主倒退,而且与政府建立知识社会的愿望背道而驰。"她认为接触所有资讯(而不只是当局认为恰当的资讯)是人民的基本权利。
一些与非宗教相关的书籍也成为打击目标。上月,刚刚出版了一本书揭露雪兰莪州首席部长腐败行径的作家科希尔(Mohammad Rafi Awg Kecil)成了官方注意的目标。在他的新着《信任与背叛之间》还没有发行之前,警方2次查封印刷厂并要求他交出手中的5000本。科希尔透露,有政客想 用大量美钞堵他的嘴。
科希尔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告诉他们我写这本书不是为了出卖我的灵魂。我写这本书是为了站在人民一边。尽管是头一次遭遇此事,但我并不感到害怕,相反,它激发了我......这不会是我的最后一本书。"
今年3月,书店老板们得到"建议"不要出售另一本有争议、政府还没有决定是否禁售的书籍,那就是伊斯梅尔(Yahaya Ismail)的《凯利·贾马鲁丁:未来总理》一书。该书推测巴达维的女婿、靠投机取巧仕途顺利的凯利·贾马鲁丁(Khairy Jamaluddin)未来将登上国家最高宝座。
连马来西亚国立大学也感受到了这股来势汹汹的热浪。其介绍一位年事已高的前领导人的着作在网上和一家主流马来语日报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当局指责该 大学利用自己的声誉鼓吹斗争,吹捧员为国家独立斗争中的勇士与英雄。这份马来语日报的尖锐反应促使马来西亚国立大学不得不对该书来一次内部 调查。
讽刺的是,马来西亚人正是以不喜欢阅读严肃教材着称,而该国的教育家们却经常呼吁国民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马来西亚专栏作家拉赫曼(Azly Rahman)最近发表评论称:"如果我们继续,我们就是在向我们的人民强加反智主义。我们希望成为爱好阅读的国民,而不是政府宣传材料的消费者。"
批评者指出,政府应该为禁止书籍出版提供合理的解释。对此,阿努阿尔说:"除非当局能拿出真凭实据证明这些书籍危害了,否则它们就没有理由禁止或限制这些书籍的出版。"(、
阿都拉治下的马来西亚国会
亚洲时报在线5月6日刘镇东撰文:经过前马来西亚强人首相马哈蒂尔22年的威权统治后,现任首相阿都拉曾于大约年半前大谈“三权分立”,令人耳目一新。如今,阿都拉掌政年半、新届国会开幕一年后,马来西亚国会的确有些小小的改变,但没有迹象显示,大马政府有意扭转独尊行政权的既有结构。
阿都拉曾于2003年11月3日对国会发表的就职演辞指出,“我们必须尊重立法、行政与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这是为了防范滥权的必要制衡机制。”经过前强人首相马哈蒂尔医生22年权力集中在行政部门(尤其是首相署)的统治后,阿都拉大谈三权分立的承诺,格外令人耳目一新。
如今,阿都拉掌政年半、新届国会开幕一年。与国外其他运作良好的议会作比较,就能发现马来西亚国会并没有一套完善、有效参与政策制定与审核法案过程的委员会制度。
2004年,马来西亚国会20余年来首次成立了两个特选委员会(select committees),一个审核《刑事程式法典》(Criminal Procedure Code)修正案,另一个研究国民团结事务及国民服务计画。上述委员会的成立符合阿都拉首相有关“设立更多特选委员会审核涉及很多公共利益的法案”的承诺。
去年马来西亚国会也见证了三个非正式跨党派国会论坛的诞生,涉及议题包括推动缅甸民主化、关注泰国南部暴力事件及关注国内事务。
其中,由一名执政主干马来人统一机构(巫统)的后座议员领导的推动缅甸民主化论坛,更取得空前的国际认同和成就。该论坛于去年11月在吉隆玻召集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成员国国会议员开会,并在会后成立东盟国会议员推动缅甸民主化论坛。
东盟各国政府向来将缅甸问题放置在“不干预政策”的框架下避而不谈。然而,东盟以国名英文字母轮任主席国的制度,在今年马来西亚出任主席国后,明年将轮到缅甸。东盟各国渐渐担忧东盟在缅甸出任主席国后将遭到欧盟和美国的制裁。在这样的背景下,东盟的其他四个发起成员国印尼、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的议员也在今年纷纷在各自的国会成立类似马来西亚国会的跨党派推动缅甸民主化论坛。
有趣的是,过去向来被忽视的国会反对党领袖,是促成上述国会特选委员会与非正式论坛的主要推手。另一项令人鼓舞的改变是由前任部长沙里尔领导的执政联盟国阵的后座议员(即没有官职的议员),对政府行政部门提出了比以往来得多的批判。
例如,由于政府决定不涉及缅甸问题的辩论,不会延长国会时间讨论缅甸论坛主席查益(Zaid Ibrahim)关于缅甸问题的“私人动议”(private member’s motion,即不是有内阁提出的动议)。国会反对党领袖林吉祥与国阵后座议员协会主席沙里尔首次针对议会事务达成君子协定,计画于4月28日国会本季会季最后一天,要求双方议员尽早完成辩论及通过“政府事务”和法案,以便讨论查益的动议。只可惜几近缔造马来西亚国会历史新页的当儿,国会大堂却发生漏水事件,被迫提早近2小时休会和结束会季。
独尊行政权的结构没有改变
尽管过去年余有些令人鼓舞的事情,但是在结构上,国会被庞大的行政部门边缘化的窘境,却没有在阿都拉掌政的一年半有着任何显着的改变。例如,在 2005年的财政预算案当中,国会获得马币5,400万元(1,412万美元)的拨款,而行政部门单是首相署就获得马币19.2亿元(5亿美元)的拨款。换句话说,国会的年度财政资源只有首相署的35分之一。
行政上,马来西亚国会并不如其他国家般完全独立于行政部门。去年,国会作了一项值得称誉的决定:聘请12名研究员协助议员提高整体的辩论素质(尽管国会图书馆研究员是各国议会的必要组成部分,却不曾在马来西亚国会出现。)然而,程式上,国会必须向首相署辖下的公共服务局提出申请。上个月,公共服务局批准国会聘请十名研究员。
最近关于国会议员和部长调薪的议论,更凸显了国会改革的迫切性。一般民众对人物在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还提出加薪感到不满。然而,大多数民众也认同国会议员目前的正式薪金是不足以应付开支的。朝野双方的议员疾呼当局修法为国会议员提供公家资助的助理、研究员与选区办公室等便利,让马来西亚国会制度与国际一般设有助理制度的作法接轨。
在没有助理制度和财政辅助下,难怪负责国会事务的首相署部长纳兹里指“与其他同等发展程度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国会辩论素质和水平是相对的低落。”。
此外,尽管上述两个特选委员会操作的相当令人满意,内阁却两度拒绝成立研讨涉及水供私营化的相关法案。
自从阿都拉掌政以来,马来西亚国会似乎多了些动力,但是,整体而言我们仍然看不到显着的制度性国会改革。可以这么说,国会的变与不变,反映了阿都拉时代的普遍现象:崇高的承诺与深切的期待,但微小的实际改变。
作者毕业于澳洲国立大学系,目前在吉隆玻的一所研究机构担任政策研究员。
http://www.bjsjs.net/news/news.php?intNewsId=2241
2005-05-07 Anil Netto
马来西亚大兴文字狱书籍出版屡遭禁止
亚洲时报在线5月6日Anil Netto撰文:当总理巴达维2003年10月接过马来西亚权杖时,人们期望他带领该国走向开放和容忍异议的新时代。但最近一系列包含有异议或批判性观点的书籍被取缔、查抄或监控,其作者受到间接打击或威胁使马来西亚人的心里凉了半截。
巴达维执政之初似乎打算履行诺言。媒体分析家阿努阿尔(Mustafa Kamal Anuar)指出:"执政之初他确实给人留下了愿意聆听的印象。他还建议领导人应该了解民众的观点与看法"。但令人失望的是,马来西亚的民主空间并未扩大。
阿努阿尔在接受国际新闻社(IPS)采访时曾说,对于巴达维执政之初的政策声明,"这应该被理解为(巴达维)鼓励舆论监督及新闻与。"但他指出, 事情却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因为不少着名网站都成了官方审查的目标。点击率相当高的独立网站Malaysiakini因愚人节那天在其网站开了一个政府高 官的玩笑,警方竟根据《煽动叛乱法》突击搜查其办公室,看来该网站申请印刷出版执照得到政府批准的可能性不大了。
巴达维于2003年10月接替民选产生的亚洲执政时间最长的领导人、控制马来西亚22年的前总理马哈蒂尔。2004年3月,他领导的联合政府在议会和地方 选举中获得压倒性胜利后,巴达维开始了为期5年的任期。媒体记者相信,巴达维的胜利为他推行一揽子民主改革计划,包括兑现反腐诺言带来了机会。与他强硬维 威严的前任相反,经常自我解嘲的巴达维被马来西亚人称为"好好先生"。但外表有时会欺骗人的眼睛。
传统媒体(确切的说是书籍出版)最近成了官方重拳打击的目标。对国家的各种敏感问题提出批评、异议或有争议的观点(比如对宗教教义的诠释与官方标准不符) 的书籍首当其冲成为打击目标。与报纸和杂志不同,马来西亚的书籍出版不需官方批准。但一些书籍在出版发行后会受到官方的监督、查抄和取缔。因而马来西亚流 传着这样一个笑话:"这里有,但言论后就没有了自由"。
反对党马来西亚伊斯兰党(PAS)主席阿旺(Abdul Hadi Awang)对此深有体会。据PAS官员透露,内政部官员在全国一些地区查抄了阿旺最近的着作《伊斯兰文明,不文明的伊斯兰》(Islamic Civilization, Not Civilized Islam)。该书的观点显然与巴达维自上台以来一直大力提倡文明伊斯兰的调子相悖。
受到严格审查的可不只是本国作者撰写的书籍。有消息称,马来西亚警方还以"有损公共秩序"为由查抄了11本与宗教、灵性和伊斯兰教相关的外国着作。其中有 两本,包括最畅销书籍《神的历史》(对一神论信仰的比较研究)都是由阿姆斯壮(Karen Armstrong)所着。其他的着作还有库布鲁西(Sheikh Nazim Al-Qubrusi)的《仁慈海洋之爱流》(Mercy Oceans' Lovestream)、帕谢(Phil Parshall)的《十字架与新月》和杰弗里(Grant R Jeffrey)的《弥赛亚的中东之战与通往哈米吉多顿之路》(Messiah War in the Middle East & Road to Armageddon)等。
反对党民主行动党官员考科(Teresa Kok)发表声明指出:"内政部将相关书籍列为显然是一种民主倒退,而且与政府建立知识社会的愿望背道而驰。"她认为接触所有资讯(而不只是当局认为恰当的资讯)是人民的基本权利。
一些与非宗教相关的书籍也成为打击目标。上月,刚刚出版了一本书揭露雪兰莪州首席部长腐败行径的作家科希尔(Mohammad Rafi Awg Kecil)成了官方注意的目标。在他的新着《信任与背叛之间》还没有发行之前,警方2次查封印刷厂并要求他交出手中的5000本。科希尔透露,有政客想 用大量美钞堵他的嘴。
科希尔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告诉他们我写这本书不是为了出卖我的灵魂。我写这本书是为了站在人民一边。尽管是头一次遭遇此事,但我并不感到害怕,相反,它激发了我......这不会是我的最后一本书。"
今年3月,书店老板们得到"建议"不要出售另一本有争议、政府还没有决定是否禁售的书籍,那就是伊斯梅尔(Yahaya Ismail)的《凯利·贾马鲁丁:未来总理》一书。该书推测巴达维的女婿、靠投机取巧仕途顺利的凯利·贾马鲁丁(Khairy Jamaluddin)未来将登上国家最高宝座。
连马来西亚国立大学也感受到了这股来势汹汹的热浪。其介绍一位年事已高的前领导人的着作在网上和一家主流马来语日报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当局指责该 大学利用自己的声誉鼓吹斗争,吹捧员为国家独立斗争中的勇士与英雄。这份马来语日报的尖锐反应促使马来西亚国立大学不得不对该书来一次内部 调查。
讽刺的是,马来西亚人正是以不喜欢阅读严肃教材着称,而该国的教育家们却经常呼吁国民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马来西亚专栏作家拉赫曼(Azly Rahman)最近发表评论称:"如果我们继续,我们就是在向我们的人民强加反智主义。我们希望成为爱好阅读的国民,而不是政府宣传材料的消费者。"
批评者指出,政府应该为禁止书籍出版提供合理的解释。对此,阿努阿尔说:"除非当局能拿出真凭实据证明这些书籍危害了,否则它们就没有理由禁止或限制这些书籍的出版。"(、
阿都拉治下的马来西亚国会
亚洲时报在线5月6日刘镇东撰文:经过前马来西亚强人首相马哈蒂尔22年的威权统治后,现任首相阿都拉曾于大约年半前大谈“三权分立”,令人耳目一新。如今,阿都拉掌政年半、新届国会开幕一年后,马来西亚国会的确有些小小的改变,但没有迹象显示,大马政府有意扭转独尊行政权的既有结构。
阿都拉曾于2003年11月3日对国会发表的就职演辞指出,“我们必须尊重立法、行政与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这是为了防范滥权的必要制衡机制。”经过前强人首相马哈蒂尔医生22年权力集中在行政部门(尤其是首相署)的统治后,阿都拉大谈三权分立的承诺,格外令人耳目一新。
如今,阿都拉掌政年半、新届国会开幕一年。与国外其他运作良好的议会作比较,就能发现马来西亚国会并没有一套完善、有效参与政策制定与审核法案过程的委员会制度。
2004年,马来西亚国会20余年来首次成立了两个特选委员会(select committees),一个审核《刑事程式法典》(Criminal Procedure Code)修正案,另一个研究国民团结事务及国民服务计画。上述委员会的成立符合阿都拉首相有关“设立更多特选委员会审核涉及很多公共利益的法案”的承诺。
去年马来西亚国会也见证了三个非正式跨党派国会论坛的诞生,涉及议题包括推动缅甸民主化、关注泰国南部暴力事件及关注国内事务。
其中,由一名执政主干马来人统一机构(巫统)的后座议员领导的推动缅甸民主化论坛,更取得空前的国际认同和成就。该论坛于去年11月在吉隆玻召集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成员国国会议员开会,并在会后成立东盟国会议员推动缅甸民主化论坛。
东盟各国政府向来将缅甸问题放置在“不干预政策”的框架下避而不谈。然而,东盟以国名英文字母轮任主席国的制度,在今年马来西亚出任主席国后,明年将轮到缅甸。东盟各国渐渐担忧东盟在缅甸出任主席国后将遭到欧盟和美国的制裁。在这样的背景下,东盟的其他四个发起成员国印尼、菲律宾、泰国、新加坡的议员也在今年纷纷在各自的国会成立类似马来西亚国会的跨党派推动缅甸民主化论坛。
有趣的是,过去向来被忽视的国会反对党领袖,是促成上述国会特选委员会与非正式论坛的主要推手。另一项令人鼓舞的改变是由前任部长沙里尔领导的执政联盟国阵的后座议员(即没有官职的议员),对政府行政部门提出了比以往来得多的批判。
例如,由于政府决定不涉及缅甸问题的辩论,不会延长国会时间讨论缅甸论坛主席查益(Zaid Ibrahim)关于缅甸问题的“私人动议”(private member’s motion,即不是有内阁提出的动议)。国会反对党领袖林吉祥与国阵后座议员协会主席沙里尔首次针对议会事务达成君子协定,计画于4月28日国会本季会季最后一天,要求双方议员尽早完成辩论及通过“政府事务”和法案,以便讨论查益的动议。只可惜几近缔造马来西亚国会历史新页的当儿,国会大堂却发生漏水事件,被迫提早近2小时休会和结束会季。
独尊行政权的结构没有改变
尽管过去年余有些令人鼓舞的事情,但是在结构上,国会被庞大的行政部门边缘化的窘境,却没有在阿都拉掌政的一年半有着任何显着的改变。例如,在 2005年的财政预算案当中,国会获得马币5,400万元(1,412万美元)的拨款,而行政部门单是首相署就获得马币19.2亿元(5亿美元)的拨款。换句话说,国会的年度财政资源只有首相署的35分之一。
行政上,马来西亚国会并不如其他国家般完全独立于行政部门。去年,国会作了一项值得称誉的决定:聘请12名研究员协助议员提高整体的辩论素质(尽管国会图书馆研究员是各国议会的必要组成部分,却不曾在马来西亚国会出现。)然而,程式上,国会必须向首相署辖下的公共服务局提出申请。上个月,公共服务局批准国会聘请十名研究员。
最近关于国会议员和部长调薪的议论,更凸显了国会改革的迫切性。一般民众对人物在经济增长放缓和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情况下还提出加薪感到不满。然而,大多数民众也认同国会议员目前的正式薪金是不足以应付开支的。朝野双方的议员疾呼当局修法为国会议员提供公家资助的助理、研究员与选区办公室等便利,让马来西亚国会制度与国际一般设有助理制度的作法接轨。
在没有助理制度和财政辅助下,难怪负责国会事务的首相署部长纳兹里指“与其他同等发展程度的国家相比,我们的国会辩论素质和水平是相对的低落。”。
此外,尽管上述两个特选委员会操作的相当令人满意,内阁却两度拒绝成立研讨涉及水供私营化的相关法案。
自从阿都拉掌政以来,马来西亚国会似乎多了些动力,但是,整体而言我们仍然看不到显着的制度性国会改革。可以这么说,国会的变与不变,反映了阿都拉时代的普遍现象:崇高的承诺与深切的期待,但微小的实际改变。
作者毕业于澳洲国立大学系,目前在吉隆玻的一所研究机构担任政策研究员。
http://www.bjsjs.net/news/news.php?intNewsId=2241
3 个回复 | 最后更新于 2017-07-25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