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如云烟——渝味二
By eastaaron
at 2017-06-21 • 0人收藏 • 114人看过
作者:东旻
昨天晚上,我在电脑边做了好久,起身到阳台上去转悠下,发现地又湿润了,轻呼之余不免又觉得自己似乎对下雨仍旧有神经质。毕竟我还不是重庆人,重庆人对雨也不会如我这般感觉,雨对于这里的人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从未离去的。杜甫有首《春夜喜雨》,不自觉就从嘴边吟诵了起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如此做作的行为却得到了同宿舍的两位哥们的响应,我刚刚出口了两句,他们也就同我一起背诵了来,不知道是他们在向我展示自己也会背,抗议我的附庸风雅,又或者他们在这样潮湿的空气里心底也涌起了做作的雅兴呢?不得而知,但是这样的诗句是的确美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诗中的锦官城说的是成都,不是重庆,但是我觉得这两个城市堪如双子星一样,是那样的像兄弟俩,虽然成都话比重庆话要柔软,成都人比重庆人要羞涩,成都地势比重庆要平坦,但是他们的气候却是那么的相象,他们的雨是那么的别样类似,随风潜入夜的,润物细无声的。所以用这样的诗句来说说重庆的雨也仍旧是那么的贴切。
重庆是个著名的雾都,于是一年四季也都是潮湿着的,有人说那是雾,也有人说那是雨,我宁愿说那是雨,遥遥地远观着,如烟一般漂浮,似乎不会下落,可是却一刻不停地坠落着;只要你细细地看着周围水汽的运动,一切皆释然了,你也会明白地为什么是湿润着的了。重庆的雨是我所见过的雨中最不眷念着落地的雨,重庆的小雨爱在空中舞蹈,虽然和地面难免亲吻,但是在亲吻前却总把自己的那股风骚展示出来。很多北方来的人,不喜欢重庆的雨,他们依恋着北方的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莽原让他们震撼,像重庆丝丝缕缕的小雨丝只会勾起许许的烦躁和惆怅,思乡只愁吧!但是那些白色的雪片似乎是尸体一样的沉重,如鲁迅所说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入秋后,重庆的天气是骤然变凉的,这也是进入了连绵不断地雨期的时候了。重庆的秋冻两季都是不冷的,只是有点阴凉,凉是由于阴,连着的阴天,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能有多少天看到太阳,那可说不上来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天数是可以数出来的。这些日子里,阴天总是伴随着那招牌式的烟雨,地也总是湿润着的,因此想起了一个歌,来自台湾歌手孟庭苇的那首《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不如改名字叫《冬季到重庆来淋雨》吧!这样的“糟糕”天气没培养出重庆人的忍耐和温顺,不是像江南梅雨季节熏陶出了江南人的心思缜密与细腻,倒是让重庆人更加地梗直、豪爽,号称南方的北方人,但是实际上也是这样的,重庆方言本身就是北方方言的旁支。雨是不大,总是那么稀松,偶尔掉点,可是别小看这样的雨,重庆的雨酸着呢,可是大街小巷里的人总看不到几个打伞的,同宿舍的朋友也是不打伞的,我就要吓唬他说,重庆下的可是酸雨哦,当心早秃呀!他满不在乎,怕啥子哟,管他!于是在重庆蜿蜒盘曲的石阶上是不会像戴望舒的诗歌里那样出现一位结着丁香般愁绪的姑娘的,自然也不会有那样的小伙子了。
我是不习惯不打伞的,无论雨大还是雨小,雨大点的时候其实也不吓人,小的时候只是些许的零星,或许我喜欢的就是打着伞的感觉。打着伞,可以大睁着眼睛斜上上空打望着雨的舞蹈,而不用担心那些小小如牛毛的雨星淘气般地跌到眼睛里去。那些雨才真的是雨星,我都不知道如何形容那样的小雨滴了,小的颗粒已经无法用滴这个量词,仿佛被风扬起的尘土一般,微尘般的雨丝在空中胡乱地飘动着,并不落地,犹如淘气地小精灵和地面上的我在开玩笑。风是凉凉的,手也有点凉,鼻尖也是凉的,擎着伞在漫天的阴云下;远远地有位摄影师,他或许已经将我定格在他的镜头里,干净地画面,并不腻味却很鲜艳很潮湿的色泽,这就是在一个重庆的秋天里。重庆秋天的小雨里是有点凉的,适合凭窗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眺望着连绵起伏的绿色山头,阴霾的天空也定格在眼帘里,不,此时的天空的颜色是灰白的,并不是一种压抑的色彩,反而透露出品位的格调,灰白色是多么合适的颜色啊;而云却是灰黑的……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法国电影《新桥恋人》里的那经典的台词:“有人爱你,若你也爱他,明天就对他说:“天空是白的”,如果是我,我便回答:“但云是黑的”,如此,便知道我们彼此相爱了。”天空是白的,但云是黑的,多么贴切地形容着重庆的阴雨天气,而这样的阴雨,这样的阴郁让我想到完美的爱情。
是的,重庆的小雨并不像齐秦的歌《无情的雨,无情的你》那样悲伤而无助,虽然如歌里的雨一样阴凉,可是却不如那样的滂沱、奔腾。重庆的小雨里,我想哼唱的是清新自然一如校园民谣《三月里的小雨》还有甜美妙不可言如邓丽君的《一个小心愿》那样的小调。重庆的雨里是没有音响效果,显露出的静谧让你想为它配乐。这和我家乡的雨是不一样的,每每想到这个,我总是又怀念起曾经在家乡雨夜听雨的经历,可以感受到树叶在枝头作响,想象到第二天早晨的地面上落着绿色而肥大的叶子;可以窥听到雨滴和大地接吻的响声,如同歌曲的节奏在天地之间响起;可以倾听伤心的时候屋檐的哭诉,滴落在地上何处铁皮罐上,声响节奏哀怨,向巷子深处幽幽地伸延,在耳畔久久地回荡……但是重庆的雨是无声的,于是我想尽了一切办法来填补我的耳朵,比如电影的台词,比如那些小调民谣式的音乐,又或者是恩雅天籁般吟唱,班得瑞逼真地模拟,总之是宁谧的,不需要思索的,又或者说是雍懒的,带着丝丝有点陶醉了似的疲倦的,……
下雨的天气或许真的不那么招人喜爱,人人未必都有点耐心忍受这重庆的淅沥淅沥的绵延地雨丝,那么亲爱的朋友,如果遇上一个阴雨的天气,不妨像我下面告诉你的这样做吧。
在窗外飘起雨丝的时候,先脱掉一身的束缚,冲个舒服的热水澡,当你带着一身平滑干净的皮肤出来的时候,穿上宽松的睡衣,拖一双懒散的拖鞋。干干的毛巾擦拭下头发,但是也并不必要全部擦干,流点点湿气,让冰凉的空气一点点躲走它的温度,积聚了好久的水滴落在了脖子上,那种冰凉的惬意比亲吻还要让人陶醉、感到温馨。冲一杯咖啡或者绿茶,冒着热气,或靠着椅子闲适的工作,用一种睥睨的眼神瞥着窗外的微光;或直接凭栏而远眺,呼吸着一种充斥着泥土的湿气……身体是温热的,还有着香皂的香味,空气是凉的,当柔软而温暖的皮肤靠到有凉意的东西,心中充溢真的只有欣喜。而这样细雨如云烟的天气日复一日,难以避免的时候,如果不是一种超然的心态来爱他的话,那么我也就只能说你爱上的是烦躁,爱上的是自寻烦恼了!那么在这样的不自觉中,你会爱上云烟般的天气,恍似神仙,遨游于心境……
写于2005年10月20日 下午
昨天晚上,我在电脑边做了好久,起身到阳台上去转悠下,发现地又湿润了,轻呼之余不免又觉得自己似乎对下雨仍旧有神经质。毕竟我还不是重庆人,重庆人对雨也不会如我这般感觉,雨对于这里的人来说,是自然而然的,从未离去的。杜甫有首《春夜喜雨》,不自觉就从嘴边吟诵了起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如此做作的行为却得到了同宿舍的两位哥们的响应,我刚刚出口了两句,他们也就同我一起背诵了来,不知道是他们在向我展示自己也会背,抗议我的附庸风雅,又或者他们在这样潮湿的空气里心底也涌起了做作的雅兴呢?不得而知,但是这样的诗句是的确美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诗中的锦官城说的是成都,不是重庆,但是我觉得这两个城市堪如双子星一样,是那样的像兄弟俩,虽然成都话比重庆话要柔软,成都人比重庆人要羞涩,成都地势比重庆要平坦,但是他们的气候却是那么的相象,他们的雨是那么的别样类似,随风潜入夜的,润物细无声的。所以用这样的诗句来说说重庆的雨也仍旧是那么的贴切。
重庆是个著名的雾都,于是一年四季也都是潮湿着的,有人说那是雾,也有人说那是雨,我宁愿说那是雨,遥遥地远观着,如烟一般漂浮,似乎不会下落,可是却一刻不停地坠落着;只要你细细地看着周围水汽的运动,一切皆释然了,你也会明白地为什么是湿润着的了。重庆的雨是我所见过的雨中最不眷念着落地的雨,重庆的小雨爱在空中舞蹈,虽然和地面难免亲吻,但是在亲吻前却总把自己的那股风骚展示出来。很多北方来的人,不喜欢重庆的雨,他们依恋着北方的雪,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莽原让他们震撼,像重庆丝丝缕缕的小雨丝只会勾起许许的烦躁和惆怅,思乡只愁吧!但是那些白色的雪片似乎是尸体一样的沉重,如鲁迅所说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入秋后,重庆的天气是骤然变凉的,这也是进入了连绵不断地雨期的时候了。重庆的秋冻两季都是不冷的,只是有点阴凉,凉是由于阴,连着的阴天,在六个月的时间里能有多少天看到太阳,那可说不上来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天数是可以数出来的。这些日子里,阴天总是伴随着那招牌式的烟雨,地也总是湿润着的,因此想起了一个歌,来自台湾歌手孟庭苇的那首《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不如改名字叫《冬季到重庆来淋雨》吧!这样的“糟糕”天气没培养出重庆人的忍耐和温顺,不是像江南梅雨季节熏陶出了江南人的心思缜密与细腻,倒是让重庆人更加地梗直、豪爽,号称南方的北方人,但是实际上也是这样的,重庆方言本身就是北方方言的旁支。雨是不大,总是那么稀松,偶尔掉点,可是别小看这样的雨,重庆的雨酸着呢,可是大街小巷里的人总看不到几个打伞的,同宿舍的朋友也是不打伞的,我就要吓唬他说,重庆下的可是酸雨哦,当心早秃呀!他满不在乎,怕啥子哟,管他!于是在重庆蜿蜒盘曲的石阶上是不会像戴望舒的诗歌里那样出现一位结着丁香般愁绪的姑娘的,自然也不会有那样的小伙子了。
我是不习惯不打伞的,无论雨大还是雨小,雨大点的时候其实也不吓人,小的时候只是些许的零星,或许我喜欢的就是打着伞的感觉。打着伞,可以大睁着眼睛斜上上空打望着雨的舞蹈,而不用担心那些小小如牛毛的雨星淘气般地跌到眼睛里去。那些雨才真的是雨星,我都不知道如何形容那样的小雨滴了,小的颗粒已经无法用滴这个量词,仿佛被风扬起的尘土一般,微尘般的雨丝在空中胡乱地飘动着,并不落地,犹如淘气地小精灵和地面上的我在开玩笑。风是凉凉的,手也有点凉,鼻尖也是凉的,擎着伞在漫天的阴云下;远远地有位摄影师,他或许已经将我定格在他的镜头里,干净地画面,并不腻味却很鲜艳很潮湿的色泽,这就是在一个重庆的秋天里。重庆秋天的小雨里是有点凉的,适合凭窗端上一杯热气腾腾的咖啡,眺望着连绵起伏的绿色山头,阴霾的天空也定格在眼帘里,不,此时的天空的颜色是灰白的,并不是一种压抑的色彩,反而透露出品位的格调,灰白色是多么合适的颜色啊;而云却是灰黑的……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法国电影《新桥恋人》里的那经典的台词:“有人爱你,若你也爱他,明天就对他说:“天空是白的”,如果是我,我便回答:“但云是黑的”,如此,便知道我们彼此相爱了。”天空是白的,但云是黑的,多么贴切地形容着重庆的阴雨天气,而这样的阴雨,这样的阴郁让我想到完美的爱情。
是的,重庆的小雨并不像齐秦的歌《无情的雨,无情的你》那样悲伤而无助,虽然如歌里的雨一样阴凉,可是却不如那样的滂沱、奔腾。重庆的小雨里,我想哼唱的是清新自然一如校园民谣《三月里的小雨》还有甜美妙不可言如邓丽君的《一个小心愿》那样的小调。重庆的雨里是没有音响效果,显露出的静谧让你想为它配乐。这和我家乡的雨是不一样的,每每想到这个,我总是又怀念起曾经在家乡雨夜听雨的经历,可以感受到树叶在枝头作响,想象到第二天早晨的地面上落着绿色而肥大的叶子;可以窥听到雨滴和大地接吻的响声,如同歌曲的节奏在天地之间响起;可以倾听伤心的时候屋檐的哭诉,滴落在地上何处铁皮罐上,声响节奏哀怨,向巷子深处幽幽地伸延,在耳畔久久地回荡……但是重庆的雨是无声的,于是我想尽了一切办法来填补我的耳朵,比如电影的台词,比如那些小调民谣式的音乐,又或者是恩雅天籁般吟唱,班得瑞逼真地模拟,总之是宁谧的,不需要思索的,又或者说是雍懒的,带着丝丝有点陶醉了似的疲倦的,……
下雨的天气或许真的不那么招人喜爱,人人未必都有点耐心忍受这重庆的淅沥淅沥的绵延地雨丝,那么亲爱的朋友,如果遇上一个阴雨的天气,不妨像我下面告诉你的这样做吧。
在窗外飘起雨丝的时候,先脱掉一身的束缚,冲个舒服的热水澡,当你带着一身平滑干净的皮肤出来的时候,穿上宽松的睡衣,拖一双懒散的拖鞋。干干的毛巾擦拭下头发,但是也并不必要全部擦干,流点点湿气,让冰凉的空气一点点躲走它的温度,积聚了好久的水滴落在了脖子上,那种冰凉的惬意比亲吻还要让人陶醉、感到温馨。冲一杯咖啡或者绿茶,冒着热气,或靠着椅子闲适的工作,用一种睥睨的眼神瞥着窗外的微光;或直接凭栏而远眺,呼吸着一种充斥着泥土的湿气……身体是温热的,还有着香皂的香味,空气是凉的,当柔软而温暖的皮肤靠到有凉意的东西,心中充溢真的只有欣喜。而这样细雨如云烟的天气日复一日,难以避免的时候,如果不是一种超然的心态来爱他的话,那么我也就只能说你爱上的是烦躁,爱上的是自寻烦恼了!那么在这样的不自觉中,你会爱上云烟般的天气,恍似神仙,遨游于心境……
写于2005年10月20日 下午
12 个回复 | 最后更新于 2017-07-16
小屋漏雨
2017-06-29
#1
更喜欢最后一段
这种感觉只有在重庆的异乡人才能身同感受!重庆的味道是什么,我想不用心的人是体会不出来的.或许正是重庆的这种味道,才让多年前的外地人落户于此并且安居乐业吧,因为这样的味道多少安慰了从湖广过来的那么多先辈-----------
难得在繁复的现实中还要如此清新雅致的思绪和笔触,让我有了漫步雨中的兴致,恰好此时的天空正下着你笔下的烟雨,还是出去走走吧,不然真得辜负这么好的文章和天气了.
另外一首诗要送给你: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在窗帘后面
被纯白的墙壁围绕着
从黄昏牵来的野花
将变成另一种颜色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在一个小站上
注视着周围的荒草
让列车静静驶过
带走温和的记忆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就在大海旁边
所有喜欢它的孩子
都将在早晨长大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难得在繁复的现实中还要如此清新雅致的思绪和笔触,让我有了漫步雨中的兴致,恰好此时的天空正下着你笔下的烟雨,还是出去走走吧,不然真得辜负这么好的文章和天气了.
另外一首诗要送给你: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在窗帘后面
被纯白的墙壁围绕着
从黄昏牵来的野花
将变成另一种颜色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在一个小站上
注视着周围的荒草
让列车静静驶过
带走温和的记忆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你说
它就在大海旁边
所有喜欢它的孩子
都将在早晨长大
走了那么远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回复“水吻碎石”的话
上文我已经如是说:
“我也希望重庆本地的朋友能够为指出缺点说出不足,毕竟我不是重庆,以一种门外人的态度来看待重庆的,先全是感性,相信后边会从感性、理性已经审美等各个角度来描绘下重庆给我的印象!”
这边是以文章说话的,如果阁下有意见请说清楚,而且作为批评者应该有起码的批论修养,如“他奶奶”这样的话能够显示出重庆的味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估计没人来重庆了吧!我相信这只是个别的偏激之见吧!
作为一个城市,包容性很重要,我在这边生活,用一种局外人的眼光来看似乎并未不妥,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按阁下的批评逻辑似乎不是重庆人,说不准重庆的味道就没有发表言论的自由了吗?这与多少年来我们所受的教育和作为人的“教化”是相悖的吧?
但是并非不代表我不接受你的意见,我刚刚开始只是感性地看待,毕竟我不是重庆人,我会试着从体谅重庆人的生活和阅历方向来看待重庆的,至于阁下让我停止这个的系列的写作,我不会接受!仍旧感谢你的建议!
也谢谢其余支持我文章的朋友!谢谢!
上文我已经如是说:
“我也希望重庆本地的朋友能够为指出缺点说出不足,毕竟我不是重庆,以一种门外人的态度来看待重庆的,先全是感性,相信后边会从感性、理性已经审美等各个角度来描绘下重庆给我的印象!”
这边是以文章说话的,如果阁下有意见请说清楚,而且作为批评者应该有起码的批论修养,如“他奶奶”这样的话能够显示出重庆的味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估计没人来重庆了吧!我相信这只是个别的偏激之见吧!
作为一个城市,包容性很重要,我在这边生活,用一种局外人的眼光来看似乎并未不妥,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按阁下的批评逻辑似乎不是重庆人,说不准重庆的味道就没有发表言论的自由了吗?这与多少年来我们所受的教育和作为人的“教化”是相悖的吧?
但是并非不代表我不接受你的意见,我刚刚开始只是感性地看待,毕竟我不是重庆人,我会试着从体谅重庆人的生活和阅历方向来看待重庆的,至于阁下让我停止这个的系列的写作,我不会接受!仍旧感谢你的建议!
也谢谢其余支持我文章的朋友!谢谢!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