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国列车背后的思考

By 想去北方看雪 at 2017-06-30 • 0人收藏 • 145人看过
  雪国列车毫无疑问是一部披着魔幻外衣的寓言片——没有哪部科幻片会出现永动机这种东西的,所以这只能称之为魔幻片——永不停息的火车构成了一个封闭的社会系统,这里有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适应与矛盾,有着阶级和斗争,有着集权统治和革命。在观影的时候,一幕幕历史场景在我眼前飘过,仿佛我在看的不是电影,而是历史。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算不得是一部五星电影,脸谱化的人物设定,拖沓的剪辑,毫无必要的慢镜头,为了向商业妥协过多的渲染动作和暴力,一些没有交代清楚动机的行为,都是这部电影的败笔。如果没有原著强大的世界观设定,这部电影必将沦落为一部三流的CULT动作片。

  原著漫画的作者一定是看过乔治?奥威尔的《1984》的,威尔福德像是“老大哥”般的。作为几乎是人类历史上最残忍的世纪——也许没有之一——“老大哥”般的集权主义者层出不穷。斯大林,希特勒,金家王朝的统治者,波尔布特,以及我们的太祖——几乎都是信奉社会主义者——火车上的几乎每个群体似乎都曾经出现在这些集权统治者治下的国度里: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没有话语权、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广大底层人民,醉生梦死的嬉皮士,作为统治阶级维稳的士兵,代表着未来、像《浪潮》里面被洗脑的孩子们,为了维护既得利益而自发革命者的既得利益者,以及集权主义里必不可少的。作为一个集权统治下的社会系统,是不存在的,事实上无论是末节车厢,还是前车厢,除了,没有人可以决定自己的命运,包括所谓的既得利益者——这也是重庆打黑风暴时富豪们恐慌的原因之一。

  关于平衡
  影片自始至终都在强调Position(位置)、banlance(平衡)和order(秩序)。位置决定了每个人所占有的生产物的多少,所有人能够得到的生产物的多少必须与列车生态系统相平衡,秩序则维持了这种分配原则。
  马克思曾说,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宣言》)。在这部不知道为何永不停息的雪国列车上也不外如此,只不过在这里只有生产力和分配关系,而没有交换方式。列车上有限的生产方式和生产面积,决定了这列列车上所能承受的人口极限。就像在大航海时代之前,在玉米,土豆高亩产量作物被大面积种植之前,我泱泱一直难以走出“治乱循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因为存在“人口天花板”,即当时我国土地的出产物所能养活的最大人口数量。每当人口数量触及到这个天花板(或遇饥馑之年),便会出现,战争,然后人口减少,降到人口天花板以下,再来一次治乱的循环。这样的逻辑关系对应到列车上也是如此:有限的生产产物养活不了大量的人口。所以每到人口过多时,便会。只不过列车上的自相残杀有了人为的设计,比起自然规律来,更显残酷。然而刨去人为的设计,即便所有前车厢的乘客放弃了精致的生活,因为有限的生产力,列车上也必然存在着相应的人口天花板,而到时候也必然会出现同样的自相残杀和吃人现象,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在一个连最基本的生命权都保证不了的地方,谈道德,谈,都是奢侈的事情。
  关于自由
  主人公柯蒂斯以及南宫民秀及其女儿,作为影片的正面人物,两者都在追求自由,然而柯蒂斯追求的是平等式的自由,而南宫追求的是楚门式的自由。柯蒂斯是一个失败的革命领袖。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形态——且不论这个社会合不合理——革命的代价一定是为了改变这个社会结构所付出的最大的代价,而影片也向我们展示了这样的代价:整列列车覆灭,除了尤娜和黑人男孩,所有的人都死了。《独立宣言》说“人人生而平等”,威尔福德确实没有权利去决定列车上人的阶级,但柯蒂斯们是否有权利为了争取自由而以整列列车的人的生命权为代价?即便列车没有覆灭,柯蒂斯成为了整列列车的主导者,受限于列车的生产力,也同样注定了列车最终的结局依旧是在达到人口天花板时会出现柯蒂斯们最初遇到的困境:自相残杀,人人相食。
  相较于柯蒂斯,追求楚门式自由的南宫民秀,则显得更加睿智一些。奉俊昊导演还是存了一点私心,把最具智慧的角色安排给了那个永远找不到杀人凶手的中年大叔。只是就像楚门不知道天尽头的那扇门外面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一样,南宫民秀也同样不知道列车外究竟是否适宜人类的生存。隐忍了多年,默默忍受着丧妻之痛,他一直在等待的时机终于到来,即便无法确定,也要奋力一搏。之所以很多的观众会喜欢、赞赏南宫的做法,因为大多数的人总认为生活在别处,可他们却从未考虑过娜拉出走后会怎么办。
  关于民主
  柯蒂斯最终还是还是把黑人男孩从列车的地板下救了出来,付出的代价是列车的停运。威尔福德固然无权决定黑人男孩是否应该呆在地板下演化成机械的一部分,但柯蒂斯是否又有权利为了救黑人男孩而付出整个封闭社会系统崩溃的代价——这似乎是当年扳道工面对的困境,扳道工无论是救九个孩子,还是救一个孩子,在道德上都会面临谴责。假如柯蒂斯最终当上了领袖,那么为了列车可以运行,为了拯救列车上人的生命,是否应当有人去充当机械的一部分?即便是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投票方式解决,在此时又是否会演变为托克维尔所说的“多数人的暴力”?如同学校车厢里孩子们所受的洗脑一样,我们便被教育“舍小家,为大家”,倘此时你便有一个身高合适的孩子,你是否会愿意自己的孩子去做机器的一部分?假如不愿意,你是否又会受到其他乘客的谴责?个人的生命权与群体的生命权是否是相等的?也许在已经被功利主义洗脑的人的意识里,这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但即便是以“民主”的方式,群体是否有权去剥夺个体的权力?民主究竟是个体利益在博弈达到平衡后的集体呈现,还是以多数人名义对少数人所实施的暴力?
  关于理想社会
  作为一部反乌托邦的电影,追求自由无疑是这部电影的主题,而能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也无疑是主人公为了追求自由所做的不懈努力——但却很少人考虑追求到自由后,坐到“神圣引擎”车厢的柯蒂斯会不会变成《动物农场》里那头名叫的猪?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曾言:我们所需的食物不是出自屠宰业者、酿酒业者、面包业者的恩惠,而仅仅出自他们自己的利益的顾虑,我们不要求助于他们的爱她心,只要求助于他们的自爱心。在一个理性社会中亦是如此,我们在考虑利益时,如果每个人都在尽力的争取自己的利益,那么当无数的个体利益集聚起来经过复杂的博弈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必将是总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如果一个社会被教育为人人都需要考虑其他人的利益,为了集体利益牺牲自己利益,那么就会呈现为每一个个体的利益都无法保障。既然组成集体的个体的利益都将无法保障,那所谓的集体利益又从何而来?
  一个经济最优的社会未必是一个幸福的社会。经过无数前人的努力,到今天终于发现,所谓的最优制度,往往是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最糟糕的结果,而不在于实现最理想的社会状态。事实已经无数次地证明,如果有掌权者设计出了“最理想的社会状态”,并号召治下的民众向其努力,那美好的愿望尽头必然叫做地狱。
4 个回复 | 最后更新于 2017-08-20
2017-07-10   #1
  文章,只赞文末最后两句。


  
2017-08-11   #2
  自己坐沙发吧
2017-08-17   #3
  关于理想社会
  作为一部反乌托邦的电影,追求自由无疑是这部电影的主题,而能引起观众情感共鸣的也无疑是主人公为了追求自由所做的不懈努力——但却很少人考虑追求到自由后,坐到“神圣引擎”车厢的柯蒂斯会不会变成《动物农场》里那头名叫的猪?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曾言:我们所需的食物不是出自屠宰业者、酿酒业者、面包业者的恩惠,而仅仅出http://www.xiaomei.in/vod/23940.html自他们自己的利益的顾虑,我们不要求助于他们的爱她心,只要求助于他们的自爱心。在一个理性社会中亦是如此,我们在考虑利益时,如果每个人都在尽力的争取自己的利益,那么当无数的个体利益集聚起来经过复杂的博弈之后所呈现出来的必将是总体利益的最大化。而如果一个社会被教育为人人都需要考虑其他人的利益,为了集体利益牺牲自己利益,那么就会呈现为每一个个体的利益都无法保障。既然组成集体的个体的利益都将无法保障,那所谓的集体利益又从何而来?
  一个经济最优的社会未必是一个幸福的社会。经过无数前人的努力,到今天终于发现,所谓的最优制度,往往是最大程度上避免出现最糟糕的结果,而不在于实现最理想的社会状态。事实已经无数次地证明,如果有掌权者设计出了“最理想的社会状态”,并号召治下的民众向其努力,那美好的愿望尽头必然叫做地狱。
2017-08-20   #4
  最后那一段都是偷别人的,第一句偷了南风窗的某一期,第二句是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