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热评]自然不可改良

By 朴素 at 2017-07-03 • 0人收藏 • 143人看过
  自然不可改良
    
    
  何塞·卢岑贝格的《自然不可改良》(三联版)一书是写给地球村每一位居民的醒世之作。作为一位长期供职于国际知名的化工公司的农业化学专家及世界知名的生态学家,卢岑贝格以知识分子的良知关注大自然的生态问题,难能可贵的是他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环保问题,而是将环保置于整个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现代工业社会的走向,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理论,社会正义,贫困与进步,以及现代教育等诸多领域,进行深刻的探讨与批判。行文平实,娓娓道来,让人深有所警,深有所思。《自然不可改良》一书虽不足八万字,但却引起了全球性的反响。
    
  何塞·卢岑贝格,1926年生于巴西南部,先后在巴西和美国的大学学习土壤学和农业化学。1957年获得农业硕士学位后,作为技术专家前往德国的巴斯夫化学公司工作,并且一干就是14年。而其中大部分时间,他又作为公司的技术商人出入于世界各地乃至旅居许多国家。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一个肥料经纪人,他并没有为追逐利益而丧失思想,而是在工作中仔细观察和研究现代农药对于农作物以及土壤的利弊得失,并最终对现代农药彻底失去了信心。他开始反对在农业中使用除草剂、杀虫剂等众多有毒农药,同时对于农业中的害虫病成因予以潜心研究。
    
  美丽的大自然正日益丧失其不可再生的资源,现代化的大规模进程虽然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但同时也造成了大自然的生态失衡。而现代工业社会中还存在着两个错误的理论:其一,认为地球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其二,认为地球上存在一个能吸纳所有垃圾的无底洞。于是对环境的破坏无止无尽,肆无忌惮;更还有不少的人指望技术的进步会帮助我们改善生态环境,这就是所谓的现代化与全球化。但在事实上,技术与科学的进步也无法挽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现代化与全球化正导致大自然多样性的消失,整个世界变得千篇一律,毫无生气。
    
  本世纪以来,环境保护思潮的先驱几乎都是热爱自然、兴趣广泛的学者,《沙乡年鉴》、《寂静的春天》的作者都是生物学家。"巴西环保之父" 何塞·卢岑贝格也不例外,实际上他是杂家杂谈,农业化学出身的他对农药的质疑受到蕾切尔·卡逊的有力启示。他曾作为跨国化工公司的代表担任过巴西环境部长,却反叛出农药化肥、与资本的利益阵营,他的批判带着直觉与经验。1990年,他出任巴西环境部长时因不顾政府利益而"让破坏环境的大项目纷纷下马",于是两年后被总统解职,对此他自我评论说:"我的真正上司,是这个美丽的星球和他的后代"。
    
  《自然不可改良》一书对现行的经济理论提出尖锐的挑战与质疑。作者卢岑贝格认为:生活中的重要因素,诸如爱情、友谊、健康、正义、绚丽的风景以及洁净的河水等,没有被纳入国民经济统计之中。因为它们的存在不是以货币的形式表现的。现代社会仅仅考虑金钱的作用而对大自然不屑一顾,森林被砍伐,河水被污染,在良田上建筑起高楼大厦,餐桌上摆满各种各样的野味。但人类的绿色家园却日益枯萎与破败,鲜花与青草愈来愈少,蛙鸣与鸟叫成为童年的记忆。
    
  卢岑贝格建议人类转变固有的观念,把地球视为一个生命有机体。发展可再生农业,循环利用废料,并加以温和的技术;发展一种自然与人类协调的经济是完全可能的。这样的建议既朴实又蕴涵着先知般的真理,人类没有理由拒绝这种建议。但卢岑贝格的呼声似乎没有得到什么反响,或许先行者总是难免寂寞的命运。那种过度的开发与竞争仍然是目前世界的主流发展势头,全球化似乎不可阻挡,国民生产总值成为惟一的目标。
    
  在对环保的反思中,卢岑贝格还反复提到教育问题,认为我们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必须改变那种过分专业化的教育,应在教育中恢复综合的视野,探索新的途径,以消除人和自然之间的陌生与隔绝状态。显然,作者在此方面是有着深切的体验和感受的。卢岑贝格并不是那样一种书斋学者式的绿色哲学家,而更多地是从绿色运动的实践出发,更加直接地将自己的观点与具体的生态环境问题相联系并加以朴素的阐述,可以说,这是广义上的另一种实践中的绿色哲学。
    
  从农业、工业等角度谈论改变生态的问题是必要的;但我觉得,生态绝非仅仅是自然的问题,也是人自身的问题,人既要保护自然生态,也应当解决好自身的精神生态,甚至可以说,人只有解决好自身的精神生态问题,才会对世界(包括人与自然),有一个正确的健康的认识态度,也才可能最终解决好一切的生态问题。因此对人类精神生态的启蒙,才能真正地让人类敬畏自然,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何塞卢岑贝格先生的《自然不可改良》,更为恰当吧。《濒临失衡的地球》一书的作者阿尔·戈尔就说:"我对全球环境危机的研究越深入,我就越加坚信,这是一种人类内在危机的外在表现。"
    
  真正的理解自然、认识自然,对于人类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爱默生说:"真正说来,很少成年人能够看到自然。大部分人没有看到太阳,对成人而言,太阳只照亮了他们的眼睛,但对孩童而言,太阳同时照亮了他们的心灵。"自然在现代人面前已越来越陌生。"天地之大德曰生。" 尊重自然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而是源于对所有生命的尊重。我们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人只是大自然中的一员。《自然不可改良》"试图赶在居住在最后一道山梁后面的最后一个非洲人,以及生活在最后一片原始森林里的最后一个印第安人去购买私人汽车之前,说服大家:村子里的房子着火了,我们不能坐视不顾,听任烈火摧毁我们美丽的家园。"
      
  品读《自然不可改良》,我们可以感觉到作者凝注的强烈的社会良知;卢岑贝格的文章表达了一个知识分子对生态的人文关怀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人不是万物之主,自然自有其生生灭灭,人定胜天只是荒唐岁月的梦呓而已。当我们陶醉于对自然界的征服性胜利时,自然界却千百倍地报复了我们,诸如爱滋病、疯牛病、萨斯病毒、禽流感等等,这些恐怕还只是征兆,真正的灾难还在后头。人应该老老实实地守护大自然,尊重大自然,一切山川、河流、草木、花鸟,无不洋溢着生命的活力。自然不可改良。
4 个回复 | 最后更新于 2017-07-30
2017-07-27   #1
  :)名牌沙发
2017-07-28   #2
  很好的书,本来一直想写书评的,但却觉得无从下手,于是就一直没写
2017-07-30   #3
  会不会看得心里难过好久缓不过来呢
2017-07-30   #4
  不会啊,这是倡导有机种植理念的,其实,哈哈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