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观察化学实验

2019-11-14 07:00:52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对要观察的目标、程序和技巧等方面,往往把握得不够理想,在此,笔者结合初中化学教学中所得启示,谈谈自己肤浅的看法。
  
  化学实验中观察什么?我认为主要可从:实验装置、所用试剂、操作步骤和反应现象等几方面进行观察。理清这一思路是观察成功的前提。具体观察内容及注意事项如下:
  
  1. 观察实验装置:应先了解其整体轮廓,再弄清其组成部分和连接方式,然后明确仪器的结构和用途。
  
  2. 观察试剂:应从试剂的色、气味、态、溶解性、挥发性等方面感知其物理特性,通常以色、态为主。
  
  3. 观察操作:应从仪器的连接方面入手,其中重要的操作程序、试剂的添加方法常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应格外留心。
  
  4. 观察现象:反应现象是实验观察的重点和难点,通常宜根据学习内容和研究的需要采用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对比观察和重复观察等方法,将反应现象看懂并准确地记录下来。
  
  (1)全面观察,获取完整印象。避免因刺激程度的强弱不同而导致忽略和遗漏。内容包括:试剂的状态变化、有无气体放出、有无沉淀生成和固体溶解、有无发光、放热和发声等现象、反应进行的快慢等。一般按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观察。例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反应前,木炭不能燃烧(温度未达到着火点);反应中:木炭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后:生成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重点观察反应实质。对说明某种化学概念或元素化合物的性质的实验,应重点观察与实验目的有关的现象(实质)。例如磷的燃烧实验,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主要观察:反应条件、反应中的现象和产物的状态。而研究质量守衡定律时主要观察: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有无变化(天平是否平衡)。也就是说要根据实验目的采用选择性的定向观察方法。
  
  (3)对比观察,避免混淆。研究物质性质建立某个化学概念时,应对容易混淆的实验现象区别观察,以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知识。例如建立催化剂的概念。先加热KClO3,在较高温度时(KClO3溶化)有氧气放出,再加热少量MnO2,没有氧气放出,然后将KClO3与MnO2混和加热不需高温即迅速产生氧气。得出,受热本不放出氧气的MnO2却有能使KClO3在较低的温度下,迅速放出氧气的作用。而MnO2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却未改变,从而形成“催化剂”的概念。
  
  (4)重复观察,避免错觉。典型实验和观察易出错的实验,可重复做一次获得正确的观察。例如,说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色火焰”不对,可重复做一次,并与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对比,即可看出:不是发出火焰而是“火星四射”。
  
  (5)做好观察记录。避免因化学实验现象变化多样瞬息即逝而产生遗忘,也为实验后的思维加工或写实验报告提供充分的素材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