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理解溶解度概念,了解物质溶解性大小的习惯分类。
2.了解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教学重点:理解溶解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区别。
教学用品: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简单回记上节课教学内容。
二、导入新课:
1.指导阅读实验7—5,指出室温时,1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的食盐质量大于熟石灰质量,可以说明在室温时,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于熟石灰。
2.提出课题。指出溶解度是对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里溶解能力的定量描述。
指导阅读154页有关内容。
归纳:在相同条件下,①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②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能力不同。③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的溶解能力叫溶解性。
讨论:怎样比较食盐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或溶解性?
明确:①必须在相同温度下比较。②必须提供一样多的水。③配成饱和溶液,看谁溶解得多(质量大),质量大的溶解能力大。
学生也可能提出;在相同温度下,称取相同质量的食盐和硝酸钾,分别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比较用去水的质量,用水少的溶解能力大。
指导阅读溶解度概念及其涵义。
归纳板书,
(1)固体溶解度。
①概念:a.一定温度b.100克溶剂c.溶液饱和d.单位是克。
练习1.指出下列说法的错误:
(1)20℃时,100克水最多可以溶解36克氯化钠,配成饱和溶液,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36克。
(2)10℃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克,表示只有将33克氯化按溶于100克水中才能配制出氯化铵溶液。
(3)实验7-5之现象表明:食盐的溶解度大于2,熟石灰的溶解度小于0.1。
练习2.填空:已知20℃时氯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是7.4克。
(1)20℃时,50克水最多可以溶解克氯酸钾,得到其
(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7.4克氛酸钾(能、不能或不一定能)溶于100克水。
指导阅读135页有关内容。
(2)溶解性大小的习惯分类:
溶解度大小的习惯分类 <0.01 0.01-1 1-10 >10
溶解性分类 难溶或不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承启:用实验的方法可以测出各种物质不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指导阅读表7-1。
指出:将测出的数据进行处理,方法之一是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溶解度数值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描点作图,可得到一条曲线。即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或称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请在课本第136页图7—l中找到该曲线。图7-1还同时表示了硝酸铵、硝酸钠等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设疑:溶解度曲线(如图7-1和图7-2)可表示哪些内容呢?
讨论:①70℃时氯化按的溶解度是多少?什么温度下熟石灰的溶解度约为O.10克?②70℃时,硼酸、氯化铵、硝酸钾的溶解度分别为多少?由大到小的顺序如何?③“硝酸钠溶解度大于硝酸钾”这句话是否正确?错误何在?④随着温度的升高,氯化钾、熟石灰的溶解度分别怎样变化?降低温度,有没有可能把某一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3)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涵义。
①表示各物质在各种温度下的溶解度数值(如讨论题1)。
②表示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数值,并可比较相对大小(如讨论题2)。
③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及其幅度(如讨论题3,4)。
同时,溶解曲线图还表示别的涵义。它的意义超出了数据本身的意义。
(3)气体的溶解度:
指导阅读二、气体的溶解度的有关内容。
讨论:①什么是标准状况?②气体溶解度为什么用体积表示?③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存在着什么关系?讲气体的溶解度必须指明温度和压强,这是为什么?
作业与练习
1.书面作业;139页第1题(1)、(3)、第2题。
2.预习关于溶解度的计算。
教学说明
1.本教案中先设置讨论“怎样比较食盐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或溶解性”,然后再推出溶解度概念,思维层次逐级上升,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识记。
2,为使学生了解溶解度曲线的涵义,培养学生识图能力,本教案设计四个讨论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整理,调动了学生思维的主动性。
家庭小实验
在250毫升锥形瓶中加入150毫升氨水,滴几滴酚酞使溶液呈红
色、配上单孔塞,连上注射器,使整个装置不漏气,抽动注射器活塞,使锥形瓶里气体压强减小,可以看到氨水里出现许多气泡,溶解在水中的氨大量逸出。
以上实验说明气体溶解度与压强成正比例关系。
来源:查字典化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