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山东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初中 张风兴
所谓“阅读教学的有效切入”,就是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解读的起始点。它是教学中的突破口,是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登堂入室”的门径。阅读教学的有效切入是解决文章内容和教学重难点的一个重要手段,能培养学生的鉴赏力、感悟力以及应用、整合和探究的能力,也是教师课堂驾驭能力的一个体现。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应如何进行有效的切入设计?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来把握。
一、结合不同文体,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有效切入。
文章文体不同,作者写作的要求和方法也不同。如文学作品中,小说需要把握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散文需要把握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诗歌需要把握它的意象、情感、节奏、韵律;戏剧需要把握它的矛盾冲突、人物个性、环境渲染等。由此可见,不同的文体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所以,只要抓住以上特点,我们的教学思路也会变得十分明晰,设计教学切入点时也就有章可循。
比如说明文《“生物指示”现象》,本文的教学目标可定为:掌握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列数字、举例子);了解“生物指示”这一现象,萌发热爱大自然、探寻大自然奥秘的意识和科学精神。围绕这一目标就以“生物指示”现象切入,设计问题:什么是“生物指示”现象?文中介绍了几种“指示生物”?指示了什么自然现象?作者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让人读起来觉得真实有趣?又如议论文《不求甚解》,可围绕教学目标这样设计切入: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作者对“不求甚解”持什么态度?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含义的?为了证明观点作者举了哪些例子?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文体的教学目标是紧紧围绕文体特点而设的,而我们设计教学切入点时紧扣这些教学目标,方能顺利完成我们的教学任务,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依据单元主题,找准共性设计有效切入。
我们现行教材是以单元来编排的,一个单元一个主题,所以在教学时要设计单元主题教学,即以一个单元为一个整体,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整体把握,紧扣单元训练项目把相关知识连为一条教学线索,使单元整体运转。这也要求我们设计有效的教学切入点时,不能只囿于一篇课文,有时要依据单元主题,宏观地把握,来解决一个单元乃至一类文体带共性的问题。
如预备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主题是“有家真好”,单元中的四篇课文(《祖父和我》《金黄的大斗笠》《凡卡》《散步》)展现了不同时期、不同背景的家庭生活,突出了家庭的温馨和美好。所以在本单元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的温馨,让学生懂得家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相互关怀、相互鼓励的道理。如《祖父和我》可这样切入:同学们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快乐的、自由的等)接着追问:从哪看出是快乐的、自由?作者描绘了哪些童年生活画面?这样就很自然地让学生体会到了文章的主旨。
三、结合具体课文的特点,设计有效切入。
1.从文题切入。文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能明确写作内容,显现文章核心,提示行文次序,从而引起读者的“审美期待”。从文题切入,往往能够迅速聚焦全文。把握住了题目,我们就可以顺着它,抽丝剥茧,顺藤摸瓜,以此为主线展开语文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
2.从文章中的中心句切入。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诗眼是一首诗画龙点睛的词语,文眼则是一篇文章的一两个关键句子,多数是中心句。在阅读课中以中心句为切入点,将这个句子的理解和文章思路、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机结合在一起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脉络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思维,顺利达到学习目标。
3.从文章中的线索切入。线索主要是指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它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如果线索不清,文章必然杂乱无章。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就能加深对课文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教学就不会走弯路。
有效的切入并没有固定的模式,针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对象,可以灵活地设计不同的切入方式。设计有效的切入原则应是“实”与“活”的完美统一。叩其一点,散发开去,牵动对全文各部分的阅读感悟,就能实现阅读教学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