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是理解和开发语文课程之根

2019-10-18 13:21:17

高度的文化自觉是语文课程的本质属性。文化对于语文课程的影响至关重要,对文化的反思、批判和整合是语文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语文是历史最悠久又极富生命活力的重要课程,它是文化经验积淀的产物,是文化人借助一定的媒体予以整理、保存、复制而完成的,是作为文化的一种手段或工具的角色。现代语文课程在文化方面有两个最明显的导向:一是语文课程始终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是主流文化的体现者,承担着先进文化导引者的使命,现代语文课程中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也吸取和借鉴了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二是语文课程本身具有自己的文化特征,所呈现的是自己独特的文化形式。文化自觉是理解和开发语文课程之根。
语文课程应是国家教育方针的形象诠释,是文化自觉的范例,既体现了文化的先导性和整体性,也体现了文化的价值性和指向性,还体现了文化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以及继承性和发展性。从文化自觉的视角来理解语文课程至少能获得三个方面的清醒认识:一是尽管语文课程一方面体现着课程制订者运用先进文化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要求课程实施者落实先进文化的自觉性,但课程却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作为课程的理解者就应该明了课程体系,了解其优势和弱点,而且懂得发扬优势,正视缺点并主动克服弱点。二是课程文化是已然性和期待性文化的交汇,作为已然性文化,是对文化传统加以整理、保存、复制的独特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寻求理解,尽可能走近课程所呈现的文化“生态”,并尽可能全面的理解其丰富的意蕴,课程的期待性则要求我们在理解过程中要自觉地自我建构,对课程文化进行新的现代诠释,以更接近其课程理想的诉求,使期待成为现实。三是语文课程具有开放的文化胸襟,在理解时要以宽容的姿态,在解读文化语境之际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取舍、选择和改造都要充分发挥自主能力,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力戒文化偏见和文化霸权,以自己的睿智和气度去甄别和借鉴,从而将自己民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精华部分创造性地转换为新的课程资源。
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学校课程文化的重要依托。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实际上就是一种文化反省、文化创造和文化实践,因而更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校本课程是指按照学校文化发展方向,根据资源的优势和师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需求而编制的,校本课程不仅要有鲜明的地域性,突出“本土性”,充分体现自己的文化基础、关怀依据、文化使命等方面的个性,也要有超越性,讲究包容性,不局限于从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语境出发,及时地吸收其他民族甚至国外文化的精华,采用开放积极的课程文化建设战略,让课程文化充满生命的活力。开发语文校本课程务必要运用“人类文化”的眼光,立足本土、跳出本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多种文化价值的整合与体现,寻求建构一种既能彰显本土文化价值,又能够赢得其他文化尊重的课程体系。通过选择、整理和提炼,凸显一种课程理念和课程活动形态,充分体现主体性的理想诉求。为此,开发语文校本课程所展示的文化自觉应该是:语文校本课程既包括社会传统和特征的文化价值观,也包括课程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在设计课程时,设计者应努力将自身的经验、知识观念、价值取向,尤其是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影响等蕴藏在课程里,充分体现课程预设与生成的高度统一,使课程的实施有更多的拓展和延伸的空间,不断繁衍出新的文化意义,实现文化的增值;校本语文课程的开发应关注社会与时代文化,但决不能成为丧失了自我的屈从,一定要体现作为课程文化的主体地位。适度渗透社会和时代文化会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也有利于社会和时代文化的繁荣与进步,促进时代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健康发展;语文校本课程作为教育学化了的文化,要充分体现教育目标的要求,关注特定的教育对象,有丰富内容,也有科学的序列安排,成为一种自主的文化形态;关注语文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不断反思和自觉调控,使课程的结构不断优化,课程发展方向不断得到校正,从而促进该课程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