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复习备考题型精点之信息筛选

2019-09-26 11:12:08

  作者:杨廷君

  【易错点】

  (一)张冠李戴。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往往涉及多个人物、多件事情,因而命题人在设置干扰项时,往往会悄悄地将别人做的事或说的话说成是题目中所考查的人做的或说的,致使陈述对象不一致。考生常因没注意,犯张冠李戴的错误。

  (二)答非所问。为了设置干扰项,命题者常常将不属于题干要求的内容写进选项,致使选项所述与题干要求不符,对不上口径。这也会让粗心的考生犯答非所问的错误。

  (三)似是而非。一般来说,阅读材料中人物的性格大多有多面性,所做的事也比较多样,于是,命题人在设置选项时,常常故意隔靴搔痒,把不符合题干要求的内容塞进选项,造成错觉。这会让考生觉得难以分辨。

  (四)混淆区别。传记类文章在描写、刻画人物时,大多运用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以及他人评述或作者评述等方法。命题者往往在这方面故意混淆“直接表现”“全都表现”之间的区别,把本属于间接描写或他人评述的话语混入选项,干扰考生。这是不少考生“犯困”的问题。

  【常考点】

  (一)人物传记类文章,考查重点在于筛选材料中表现人物行为举止、志向或思想、性格或才干等信息。比如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选用的阅读材料节选自《明史·花云传》,要求选出“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选用的阅读材料节选自《宋史·何灌传》,要求选出“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选用的阅读材料节选自《宋史·萧燧传》,要求选出“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

  (二)非传记类文章,考查重点在于筛选材料中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信息或各类事物之间关系的信息。比如2010年江苏卷选用的阅读材料是欧阳修写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要求选出“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2011年福建卷选用的阅读材料是元代虞集写的《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要求选出“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2012年天津卷选用的阅读材料是袁枚写的《与薛寿鱼书》,要求选出“不能体现”“作者反对重理学轻技艺”“这一态度的一句”。

  【加分点】

  (一)审读题干是关键。分析题干,明确筛选的对象与角度,界定筛选范围,是正确解答题目的关键。比如2012年山东卷题干要求选出“直接体现阴兴美德的一组”,答题时便要十分注意“直接体现”四字。①句“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写阴兴每次跟随皇帝时都替皇帝打伞遮风挡雨,忠心耿耿,这直接体现了他的美德;而②句“是以世称其忠平”虽体现了阴兴的美德,却是别人的评价,因此不能属于“直接体现”。

  (二)分辨文体定重点。命题者在设计选项时,往往根据所选阅读材料的体裁确定考查方向。一般来说,如果阅读材料是人物传记类文章,则考查内容多是人物的情操、主要事迹等;如果是议论类文章,考查的多是有关论点、论据的信息;如果是游记类文章,考查的多是有关景物描写的内容等。因此做题时若能先行确定阅读材料的文体,筛选信息时就会更有针对性,能更快正确把握题干的要求。

  (三)压缩句意判正误。把题目中各选项给出的语句还原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把握句意,并且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句意,然后联系上下文,认真审视该句句意是否合乎题干所规定的筛选范围,以确定答案。比如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给出的六句话分别是:①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②或著崖石皆没;③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④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⑤得善田二万六千顷;⑥陪辽使射玉津园,一发破的。题目要求选出“全都表明何灌行事有成的一组”。我们只需将六句话分别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其大意,就能比较容易地确定该句是否属于题干规定范围。结合上下文仔细考察,发现第①句可用“行事”概括,但此事后来却没有成功,敌人还是侵犯了边境,第②句可用“武功”概括,第④句根据下文可用“上奏”概括,此三项都不属于题干规定范围。

  (四)运用排谬省时间。比如2012年新课标卷第5题,提供了六句话,要求选出“全都表明萧隧恪尽职守”的一组。因为第①句“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表现的是萧燧不畏权贵,与“恪尽职守”无关,不合要求,于是便可立即排除A、B两项;第⑥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写萧燧替自己曾工作过的地方的百姓向朝廷求情,也与“恪尽职守”无关,故又可立即排除D项。于是用不着全部考察,便可得知正确答案应为C项,节省了大量思考时间。